偏好
偏好
偏好是指效用理論的一個概念。是指決策人對收益和風險的態度。決策人對一方案或後果的偏好強烈程度,稱為偏好程度。偏好可分為以下三種:(1)厭惡風險型,即對等的收益和損失,只有當損失的概率小於1/2時,決策人才可能投資。(2)追求風險型,它是與厭惡型相反的類型。(3)相對風險中立型,即引入風險對決策人的偏好無明顯作用。
【示例】
1.他對於戲曲有特別的偏好。
2.我去叫她看電影,偏好她來找我了。
個人生活偏好
偏好生成原因:示範效應(環境的影響)
突發事件可改變或加強偏好(某突發事件給予一個改變或加強偏好的信號)
天生偏好(先天決定的偏好,比如對酒的偏好,有些人天生對酒精過敏等等)偏好-實質因素
偏好實際是潛藏在人們內心的一種情感和傾向,它是非直觀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於理性因素。偏好有明顯的個體差異,也呈現出群體特徵。
個人偏好
個人偏好
消費偏好
消費偏好的定義
消費偏好
常見的偏好主要有:習慣。是由於消費者行為方式的定型化,經常消費某種商品或經常採取某種消費方式,就會使消費者心理產生一種定向的結果。這種動機幾乎每個消費者都有,只是習慣的方面及穩定程度不同。
方便。是成員把方便與否作為選擇消費品和勞務以及消費方式的第一標準,以求在消費活動中儘可能地節約時間。
求名。是成員把消費品的名氣作為選擇與否的前提條件。購買活動中,首先要求商品是名牌。只要是名牌,再多投入貨幣也甘願。多是基於成員對名牌商品質量的信任,有時也受成員情感動機的影響。但是,偏好受收入和產品價格的約束。
消費偏好是指消費者對於所購買或消費的商品和勞務的愛好勝過其他商品或勞務,又稱“消費者嗜好”。它是對商品或勞務優劣性所產生的主觀的感覺或評價。偏好受文化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影響。偏好的重要性質是偏好的有序化,即消費者對於商品組織的偏好程度是有順序的,偏好的有序化具有偏好公理中所規定的行為公理。
消費者偏好
消費者偏好是消費心理效果中一個重要概念,即消費者對同類產品和服務中對某些品牌的嗜好;是消費者接受廣告信息而對某特定品牌的可接受的心理程度。
投資者偏好
在進行個人理財規劃時我們發現:不同的人由於家庭財力、學識、投資時機、個人投資取向等因素的不同,其投資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同一個人也可能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年齡階段及其他因素的變化而表現出對投資風 險承受能力的不同。
偏好
因此風險承受能力是個人理財規劃當中一個重要的依據。
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一般分為五大類:
保守型投資者、中庸保守型投資者、中庸型投資者、中庸進取型投資者、進取型投資者。
流動偏好
消費偏好
流動偏好這一概念是凱恩斯最先提出來的,是他的三大心理規律(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的流動偏好)之一。其目的在於說明利息率對投資量,進而決定就業量這一中心問題。流動偏好用曲線表示則為貨幣需求曲線,在圖形上呈向右下方傾斜狀至流動性陷阱的起點。
1936年,凱恩斯發表《就業、利息、貨幣通論》,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各種原因,其中提出流動性偏好概念。根據凱恩斯的觀點,如果資本邊際效率不變,投資決定於利率,而利率又決定於流動性偏好和貨幣數量。貨幣的供給是由中央銀行控制的,如果貨幣供給既定,那麼,利率則取決於人們心理上的流動性偏好。流動性偏好實際上表 示了在不同利率下,人們對貨幣需求量的大小。
投資偏好
人類偏好決定物種生存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007年02月載文指出,人類對地球的影響非同小可,他們的偏好在決定物種存活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最新研究顯示,生物的體色等外表的細微方面會決定人類對其他物種的偏好。
華盛頓大學保護生物學家戴維·斯托克斯和他的學生們研究了4本企鵝圖片集,以此推測出不同種企鵝的受歡迎程度。他們認為,圖片冊中企鵝的種類、數量和大小可能取決於圖書編輯的個人喜好,或是編輯推測中的購書者的喜好。
企鵝偏好
斯托克斯對阿德利企鵝排名居末尾深感意外,因為阿德利企鵝可能是大眾最熟悉的企鵝種類了。
斯托克斯說,不同種類的企鵝非常相似,但體形略有不同,有的大一點,有的小一點。最受人喜愛的企鵝種類是頭頸部帶有暖色體毛的一類。他將這種企鵝形象地比喻為身著禮服,胸前別著康乃馨的男士。和對其他動物的態度不同,人類對企鵝種類的偏好並非基於“是否可愛”的因素。
斯托克斯研究的這4本企鵝圖冊是過去10年間出版的,目標讀者是成年人。他認為,是否常見、群體是否龐大等因素並不是決定企鵝種類能否得到人們喜愛的原因。他說:“這4本圖書中最受歡迎的企鵝種類相差無幾。這就說明,人類對動物的偏好是大致相同的。”
顏色只是決定人類對其他物種偏好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如體形和是否保持幼態,即像幼兒般可愛的特徵,也起著關鍵作用。例如,大熊貓、斑馬等動物就廣受歡迎,而大多數昆蟲類和那些粘糊糊的軟體動物顯然就不那麼幸運了。
斯托克斯說:“我們對其他生物的感覺的確存在很大差異,人類的偏好對物種是否能夠生存下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兒童口味偏好
英國癌症研究會的研究人員說,這是第一次對人體攝入蛋白質食物所進行的研究,也是首次發現對於這種食物的口味偏好具有高度的遺傳性。
科學家們通過對比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對食物的偏愛后發現,一些口味來自遺傳,而另一些口味則是後天形成的。
研究人員對103對年齡為4到5歲的同卵雙胞胎、111對同齡的異卵雙胞胎以及他們的父母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列出了77種不同種類食物的清單,然後讓雙胞胎的母親們告知她們的孩子對這些食物的喜愛程度。
同卵雙胞胎的基因完全相同,而異卵雙胞胎只有一半基因相同,因此對比他們對食物的偏愛就能顯示出哪些口味是遺傳的,哪些口味是受環境因素影響的。科學家們根據雙胞胎對食物偏愛的相似性而得出了口味具有遺傳性的結論。
孩子完全可能喜歡吃一種食物而不喜歡吃另一種食物,有的孩子由於不喜歡某些食物的味道或者習慣上很少吃某些食物,孩子的對各種食物的不同喜好,對食物的挑剔和拒食,嚴重的可以影響到孩子的營養和發育的,被人們稱之為挑食和偏食。
“均衡飲食”的原則告訴我們,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來源於各類食物中,要想讓孩子保證正常的生長發育,就得讓孩子吃各種各樣的食物,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行為很容易導致有些營養素的不足,嚴重時會出現營養缺乏病,影響生長發育。
性格偏好不同理財
理財偏好
投資理財為何需要一個體系?我想有一些投資理財經歷的朋友,無論做什麼投資,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最普遍的,可能就是茫然、無所適從,特別是在逆境中,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堅持、或是改變策略,因為他們沒有體系的支持和指導;除了茫然之外,沒有體系還會有其他的問題,如不注意控制風險、投資能力長期沒有進步等等。
沒有體系,往往不能成功,即使短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成功也多半會在不久的將來煙消雲散,最觸目驚心的例子往往發生在槓桿投資上——幾萬資產在短短數月變成上千萬,而很快又回到幾萬塊。
為什麼需要形成自己的體系,而不是找一個現成的學習一下?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風險偏好不同、理財目標不同、財務實力也不同……諸多的不同讓諸位難以去尋找一個完全不需要調整的體系,現學現用;即便找到了相對適合自己的體系,在運用的過程中,也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調整。
舉個例子,不同的投資者對波動的處理方式不同:相對長期的投資者可能更多地選擇以不變應萬變;而一些依靠波段判斷準確盈利的投資者更多地選擇迴避調整和不確定性;還有一些更加極端的投資者只看超短線的機會,完全不判斷市場趨勢。或許他們的選擇都沒有錯,僅僅因為他們有了適合自己的體系,依照自己形成的體系去進行投資理財。
如何形成自己的體系?其實這個過程也並非千篇一律。當然,理論學習、借鑒前人經驗教訓、實踐總結,這些都少不了。同時,各位也需要對這個過程的時間有充分的預估。
許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的體系、自己的策略,金融投資如此、經營實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