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夷

古代對於東方部族的泛稱

先秦時對居於今山東東部、淮河中下游的部族的泛稱。

引證釋義


九夷
1.古代稱東方的九種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何晏集解引馬融曰:“東方之夷有九種。”
《後漢書.東夷傳》:"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
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明袁袞《遠遊賦》:"昔孔聖之周流兮,居九
夷而弗陋。"一說指玄菟﹑樂浪﹑高驪﹑滿飾﹑鳧更﹑索家﹑東屠﹑倭人﹑
天鄙。見《爾雅.釋地》"九夷"疏。
2.泛稱少數民族。
《書·旅獒》:“遂通道於九夷八蠻。”孔 傳:“九、八,言非一。”
《文子·精誠》:“故 秦 楚 燕 魏 之歌,異聲而皆樂,九夷八狄之哭,異聲而皆哀。”
唐 李白 《明堂賦》:“九夷五狄順方向而來奔。”
明 陸深 《傳疑錄》:“諸侯述職,於是乎布政。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九夷之國,東門之外,西面北上。”

歷史記載


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
齊……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魯、衛,彊萬乘之國也……
瀧川:王念孫曰,北夷當作九夷……《秦策》雲,楚包九夷,方千里; 《魏策》雲,“楚破南陽九夷”;李斯上始皇書雲,“包九夷,制鄢、郢”;是九夷之地,南與楚接。……《淮南·齊俗》篇雲,越王勾踐“霸天下,泗上十二諸侯皆率九夷以朝”,是九夷之地,東與十二諸侯接,而魯為十二諸侯之一,故此言齊並九夷與魯衛也。……今本之北夷,乃九夷之誤,而不得以山戎當之也。(末句斥 《索隱》 與 《正義》。)
光旦:是又一九夷,在中原諸夏之南。見於文獻更早之九夷,則在東,如堣夷之類。
光旦:此九夷之內包如何? 其中有包,不成問題。亦不可能無畲、瑤、苗之先,乃至侗人之先曰溪子者,見同卷蘇秦說韓王語。
光旦:錄語為蘇代遺燕昭王書中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