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葉莢蒾
皺葉莢蒾
皺葉莢蒾(學名:Viburnum rhytidophyllum Hemsl.)是忍冬科,莢蒾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4米;葉片革質,卵頂端稍尖或略鈍,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有不明顯小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有凸起網紋,葉柄粗壯;聚傘花序稠密,總花梗粗壯,花生於第三級輻射枝上,無柄;萼筒筒狀鐘形,萼齒微小,寬三角狀卵形,花冠白色,輻狀,裂片圓卵形,果實紅色,4-5月開花,9-10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東部和東南部及貴州。生於山坡林下或灌叢中,海拔800-2400米。該種莖皮纖維可作麻及制繩索,歐洲常栽培供觀賞。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4米;幼枝、芽、葉下面、葉柄及花序均被由黃白色、黃褐色或紅褐色簇狀毛組成的厚絨毛,毛的分枝長0.3-0.7毫米;當年小枝粗壯,稍有稜角,二年生小枝紅褐色或灰黑色,無毛,散生圓形小皮孔,老枝黑褐色。
葉革質,卵狀矩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8-18(-25)厘米,頂端稍尖或略鈍,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有不明顯小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幼時疏被簇狀柔毛,后變無毛,各脈深凹陷而呈極度皺紋狀,下面有凸起網紋,側脈6-8(-12)對,近緣處互相網結,很少直達齒端;葉柄粗壯,長1.5-3(-4)厘米。
聚傘花序稠密,直徑7-12厘米,總花梗粗壯,長1.5-4(-7)厘米,第一級輻射枝通常7條,四角狀,粗壯,花生於第三級輻射枝上,無柄;萼筒筒狀鐘形,長2-3毫米,被由黃白色簇狀毛組成的絨毛,長2-3毫米,萼齒微小,寬三角狀卵形,長0.5-1毫米;花冠白色,輻狀,直徑5-7毫米,幾無毛,裂片圓卵形,長2-3毫米,略長於筒;雄蕊高出花冠,花藥寬橢圓形,長約1毫米。
果實紅色,后變黑色,寬橢圓形,長6-8毫米,無毛;核寬橢圓形,兩端近截形,扁,長6-7毫米,直徑4-5毫米,有2條背溝和3條腹溝。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皺葉莢蒾
該種可憑其粗壯的體型,全體被厚絨毛,形大革質、上面呈明顯皺紋狀的葉等特徵而與同組內的其他種區分開。
皺葉英蒾
皺葉莢蒾喜溫暖、濕潤環境,喜光,亦較耐陰,喜濕潤但不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沙壤土、素沙土中均能正常生長,但以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最好。
皺葉莢蒾的繁殖可採取播種、扦插、壓條、分株等方法。播種、扦插易於操作,且一次可獲得大量的小苗,故較為常用。
果實成熟后,選取樹形優美、長勢健壯且無病蟲害的植株作採種母株。果實採集後用木棒擊碎,然後用水沖洗,取得純凈的種子。種子晾乾後置於背陰處沙藏,並保持濕潤。翌年春季種子有30%以上露白后可進行播種。播種可採取條播,播種后覆土踩實並灌水,注意保持苗床濕潤,20天左右苗子可出齊。
皺葉莢蒾的扦插繁殖一般採用嫩枝扦插,多在6月中旬進行,插穗長12厘米左右,每個插穗可保留1對葉片,扦插前可速蘸100毫克/升ABT1號生根劑液,扦插后可搭設拱棚並覆蓋遮陽網。管理過程中,每天噴霧3至4次,使拱棚內濕度保持在85%以上,每周噴一次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一般40天生根。
皺葉英蒾
皺葉莢蒾喜濕潤環境,移栽時要澆好頭三水,此後每月澆一次透水,秋末要澆足封凍水。一年早春及時澆解凍水,此後每月澆一次透水。第三年起除澆好解凍水及封凍水外,在天氣乾旱時要及時澆水。每次施肥后要及時澆水。皺葉莢蒾對土壤的通透性要求較高,每次澆水后要及時鬆土保墒。
皺葉英蒾
皺葉莢蒾常見的害蟲是紅蜘蛛、葉蟬,如有發生,可用0.36%苦參鹼水劑1500倍液進行殺滅。
莖皮纖維可作麻及制繩索,歐洲常栽培供觀賞。
皺葉莢蒾又叫枇杷葉莢蒾,栽培容易,耐修剪。樹姿優美,葉色濃綠,秋果累累。適於設計栽植在園區小氣候條件或大樹下。其綠葉之美盡展於經冬雪而不變。在北方園林景觀中,是不可多得的常綠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