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葉

石榴科石榴屬植物

徠石榴葉,中藥名。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granatum L.的葉。分佈於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具有收斂止瀉,解毒殺蟲之功效。用於泄瀉,痘風瘡,癩瘡,跌打損傷。

入葯部位


葉。

性味


味酸、澀,性溫。

歸經


歸肝經。

主要價值


功效

收斂止瀉,解毒殺蟲。

主治


用於泄瀉,痘風瘡,癩瘡,跌打損傷。

配伍


治急性腸炎,水瀉不止:石榴樹葉60g,生薑15g,食鹽30g,炒黑。煎湯代茶,頻頻飲服。另用蔥白、大粒食鹽各適量,放鍋內炒熱,布包敷於腹部。(《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凈,鮮用或曬乾。

二、炮製方法

徠若使石榴葉,用漿水浸一宿,方可用。

形態特性


石榴又名:楉榴、安石榴、丹若、金罌、金龐、若榴木、山力葉、海石榴。落葉灌木或喬木,高通常3-5米,稀達1O米,枝頂常成尖銳長刺,幼枝具稜角,無毛,老枝近圓柱形。葉通常對生,紙質,矩圓狀披針形,長2-9厘米,頂端短尖、鈍尖或微凹,基部短尖至稍鈍形,上面光亮,側脈稍細密;葉柄短。花大,1-5朵生枝頂;萼筒長2-3厘米,通常紅色或淡黃色,裂片略外展,卵狀三角形,長8-13毫米,外面近頂端有1黃綠色腺體,邊緣有小乳突;花瓣通常大,紅色、黃色或白色,長1.5-3厘米,寬1-2厘米,頂端圓形;花絲無毛,長達13毫米;花柱長超過雄蕊。漿果近球形,直徑5-12厘米,通常為淡黃褐色或淡黃綠色,有時白色,稀暗紫色。種子多數,鈍角形,紅色至乳白色,肉質的外種皮供食用。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山坡或栽培於庭園等處。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

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治急性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