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軍分區

湖南省株洲軍分區

株洲軍分區為株洲市軍事指揮機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重要城市、中南軍政重鎮——株洲設立的軍隊組織,屬正師級建制,隸屬湖南省軍區。

株洲警備區是中共株洲市委員會的軍事工作部門和株洲市人民政府的兵役工作機構,受廣州軍區和湖南省軍區、中共株洲市委、株洲市人民政府領導,負責株洲市警衛守備、勤務和民兵、兵役、動員工作。

歷史沿革


1966年4月,株洲市人民武裝部由正團級升格為副師級單位,對外稱株洲警備司令部。1983年3月8日,株洲市人民武裝部由副師級升格為正師級,同年10月,擴編為株洲軍分區。1994年12月29日,株洲軍分區成立株洲警備區。
株洲市人民武裝部於1951年8月9日成立,由株洲市民兵大隊部改編而來。與此同時,醴陵縣、攸縣、茶陵縣和酃縣人民武裝部相繼成立。株洲市、醴陵縣人武部隸屬長沙軍分區(1952年11月,改為湘潭軍分區);攸縣、茶陵縣、酃縣人武部隸屬衡陽警備區,1952年11月,改為湘潭軍分區管轄。1954年6月,人武部改為兵役局(人民武裝部的名稱保留、印章仍有效,對民兵工作行文使用),不冠“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同時撤銷市、縣所屬人民武裝部,改設武裝部助理員。各兵役局隸屬關係:除酃縣兵役局隸屬郴州縣軍分區、株洲市兵役局直屬省兵役局外,各縣兵役局仍屬湘潭軍分區。1959年1月,茶陵縣兵役局與酃縣兵役局合併為茶陵縣兵役局。1959年3月,各市、縣兵役局改為市、縣人民委員會武裝部,番號稱××市(縣)人民武裝部,不冠“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接受軍隊和地方黨委的“雙重”領導。1961年7月,恢復酃縣人武部,隸屬湘潭軍分區。1964年5月,成立株洲市郊區人武部。1965年5月,撤銷郊區人武部,改編為株洲縣人武部,隸屬株洲市人武部。1966年4月,市人民武裝部由正團級升格為副師級單位。同年,市人武部對外稱株洲警備司令部。1966年10月,增設市郊區人民武裝部。1970年12月,成立市東區、南區、北區人民武裝部,隸屬株洲市人民武裝部,醴陵縣、攸縣、茶陵縣、酃縣人武部仍隸屬湘潭軍分區領導。“文革”時期,市人武部奉命參加“三支兩軍”,各縣、區、人武部也相繼介入地方。1972年7月,奉命撤銷“三支兩軍”機構和撤出“三支兩軍”人員。 1976年後,市人武部的機構及所轄範圍變化較大。1983年3月8日,經中央軍委批准,株洲市人民武裝部由副師級升格為正師級。同年10月,又擴編為株洲軍分區。同時,原隸屬湘潭軍分區的醴陵縣、攸縣、茶陵縣、酃縣人武部改屬株洲軍分區管轄。1983年年底,撤銷株洲警備司令部。1980年5月,市郊區、東區、南區和北區人武部部長、政委按正團職配備,副部長、副政委按副團職配備。1986年5月,株洲軍分區所屬縣(市)、區人民武裝部全部移交地方,由正團級改為副團級,人武部工作任務不變,實行地方和軍隊雙層領導。1994年12月29日,株洲軍分區舉行命名大會,成立株洲警備區。1996年4月1日,株洲警備區管轄的株洲縣、醴陵市、攸縣、茶陵縣、炎陵縣、北區、東區、南區、郊區9個縣(市、區)人民武裝部將地方建制的人民武裝部順利收歸軍隊建制。同時,明確縣(市、區)人民武裝部為本地區的軍事領導指導機關,是同級地方黨委的軍事部,兼同級人民政府的兵役機關,接受上級軍事機關和同級地方黨委、政府的雙重領導。

新聞


株洲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株洲警備區司令員賀望中捧回光榮匾
1997年的1月19日,我市隆重舉行“全國雙擁模範城”揭牌儀式。市委書記程興漢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汀明,市委常委、株洲警備區司令員賀望中手中,接過他們從北京捧回的、凝聚著全市黨政軍民辛勤勞動和汗水的、由國家民政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頒發的“全國雙擁模範城”的光榮匾和證書。這標誌著我市“雙擁”工作登上了一個新台階。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從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切實加強對雙擁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和駐軍切實把雙擁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落實各項制度、工作,使雙擁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由於全市上下進一步鞏固雙擁成果,我市實現了1997年、2000年、2003年“全國雙擁模範城”三連冠,力爭“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
株洲軍分區積極規範人武部正規化建設
幫助新任職主官縮短適應期
4月上旬,湖南省株洲軍分區對新任職人武部主官進行民主測評,優秀率達95%。短短3個月,新任職的人武部主官就適應了崗位要求,得到地方黨委、政府的認可。
角色變了,困惑來了
此前,一紙命令將南部戰區某部團長沈松鵬調任株洲市石峰區人武部部長。習慣了熱火朝天的訓練場,再看看相對冷清的人武部營區,沈松鵬心中空落落的。
省軍區系統調整改革以來,在株洲軍分區,像沈松鵬這樣從部隊交流到人武部任職的幹部佔40%。如何讓他們在新舞台上儘快施展才華?
2017年2月,經過兩個多月的深入調查,株洲軍分區機關工作組將一份調研報告擺在了黨委一班人的面前:願干不會幹,想乾乾不好,是交流任職的人武部主官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另有部分團職幹部面臨年齡到杠的實際……思想上有困惑,無形中延長了崗位適應期。
新舞台要有新“唱本”
“人武部工作千頭萬緒,離不開對工作的熟悉了解……”面對新情況,一名剛從國防科技大學交流來的人武部政委坦言。
唱新戲,必須有新“唱本”。軍分區黨委認識到:縮短新任職人武部主官崗位適應期,先要讓他們抓工作時有個“參照系”。2017年3月,軍地聯合調查組跑遍了全市所有的人武部和基層單位,發放調查問卷30多份,與83名地方分管領導、人武部主官、專武幹部進行座談。2個月後,《株洲軍分區關於人武部正規化建設工作規範》下發,對人武部的建設標準、黨管武裝制度、人才隊伍建設、戰備訓練、兵員動員等14項經常性工作做出具體規範。
茶陵縣人武部政委馬永章剛擔任“武常委”,就遇到一件麻煩事:地方組織部門沒和人武部充分溝通,擬對3名專武幹部進行調整。第二天,馬永章拿著人武部工作規範在縣委常委會上據理力爭:“專武幹部的調整配備,應由軍地聯合考察人選,在縣委組織部備案后,以人武部部長、政委的名義任命……”縣領導當場批評了具體承辦單位,並責令對這批專武幹部重新進行考察。
心中有戰場,眼中有市場
3月下旬,株洲軍地聯合開辦“市場經濟大講堂”。台上,地方發改委、市委講師團的5名專家輪番授課,台下人武部主官聽得認真;新學期,株洲市委黨校縣(處)級幹部培訓班開班,新增黨管武裝課程,新任職人武部主官全部參加……
“系列培訓的目的,就是幫助新任職人武部主官學會處理好武裝工作與地方經濟建設的關係,儘快實現角色轉變。”株洲軍分區政委胡鵬飛如是說。新上任的株洲縣人武部政委劉長鋒,經培訓後有了底氣。前不久,在縣政府常務會議上,他講到武裝工作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並提出需要地方支持解決的具體辦法。縣領導很是讚許:“政府常務會議程序你摸得很透,不像第一次參加!”
去年下半年以來,株洲市9個縣(市、區)召開常委議軍會,由於“武常委”和參加地方政府常務會議的主官議事能力有了提高,長期困擾民兵預備役工作的一系列難題迎刃而解。與此同時,全市後備力量建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現任領導


市委書記、株洲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曹慧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