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生命周期理論
格林納提出的管理理論
組織生命周期理論,是1972年由格林納(Greiner)提出理論,他認為組織成長與發展的五階段模型(后又補充了一個階段),一個組織的成長大致可以分為創業、聚合、規範化、成熟、再發展或衰退五個階段。每階段的組織結構、領導方式、管理體制、員工心態都有其特點。每一階段最後都面臨某種危機和管理問題,都要採用一定的管理策略解決這些危機以達到成長的目的。
組織生命周期理論
創造階段
在組織誕生初期,其階段特點是企業家精神培育、信息收集、艱苦創業以及低回報。這是組織的幼年期,規模小,人心齊,關係簡單,一切由創業者決策指揮。因創業者一般是”業務型“,不擅管理,於是到了這個階段的後期,一場領導力危機引發第一次組織變革,標誌著第一階段的結束。
指令階段
企業進入持續成長期,隨著組織結構功能化、會計制度建立、以及資本管理、激勵機制、預算制度、標準化管理的出現,組織變得更加多樣化和複雜化。這是組織的青年時期,企業在市場上取得成功,人員迅速增多,組織不斷擴大,職工情緒飽滿,對組織有較強的歸屬感。為了整頓正陷入混亂狀態的組織,必須確立發展目標,以鐵腕作風與集權和管理方式來指揮各級管理者,這就是“成長經由命令”。在這種管理方式下,中下層因為事事聽命於上級而感到不滿,要求獲得圈套的自主決定權,自主權危機引發第二次組織變革,標誌著第二階段的結束。
授權階段
分權型組織結構引發組織又進入了一個成長期,分散的組織結構、運營及市場層面的本位責任、各自的利益中心、盛行的財務激勵機制、基於階段性回顧的決策機制。這是組織的中年時期,這時企業已有相當規模,增加了許多生產經營單位,甚至形成了跨地區經營和多元化發展。如果組織要繼續成長,就必須採用分權式組織結構,”成長經由授權“。日久使高層主管感到由於採取過分分權與自主管理,使組織陷入了控制危機,當管理層試圖重新控制整個公司時,新的劇變又開始了,第三階段結束了。
協調與監督階段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各種正式的管理系統被一一建立起來,如正式的產品組群、正式的規劃評估、中心化的支持系統、企業人的員海外協調、以及企業資本支出、產品組層面上的投資回報責任、組織低層的利益均享促進,等等,以此來協調和監督組織管理。這個時期是企業的成熟階段,因”失控危機“,促使高層主管加強監督,強化各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加強整體規劃,建立管理信息系統,成立委員會組織,或實行矩陣式組織。”成長經由監督、協調“。至此,許多規章制度、工作程序和手續,逐漸形成了官樣文章,文牘主義盛行,產生了”官僚主義危機“或”硬化危機“。雖然企業獲得了成長,卻又使組織陷入了一場官僚危機,新的變革又開始了,第四階段結束了。
協作階段
組織進入新的成長階段,這一階段強調通過團隊協作來解決各項問題,克服官僚危機,其特點是跨功能區的任務團隊、去中心化的支持團隊、矩陣式組織結構、簡化的控制機制、團隊行為教育計劃、高級信息系統、團隊激勵,等等。這個階段也叫成熟后的階段,組織的發展前景既可以通過組織變革與創新重新獲得再發展,也可以更趨向成熟、穩定,也可能由於不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走向衰退。為了避免過分依賴正式規章制度和刻板的手續所形成的文牘主義,必須培養管理者和各部門之間的合作精神,通過團隊合作與自我控制以達到協調配合的目的,另外要進一步增加組織的彈性,採取新的變革措施,如精簡機構,劃出核算單位,開拓新的經營項目,更換高級管理人員等。這一階段最終結束於組織的又一次內部成長危機。
外部組織解決方案階段
(Extra-Organization Solutions),即通過併購、持股及組織網路等外部手段實現組織成長。
一般來說,企業生命周期變化規律是以12年為周期的長程循環。它由4個不同階段的小周期組成,每個小周期為3年。如果再往下分,一年12個月可分為4個微周期,每個微周期為3個月。該規律的行業特徵不太明顯,適用於各種行業,甚至大部分商業現象。由於不同的企業存在著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的生命周期體現不同的變化特徵。儘管它們有共同的規律,但在4個不同周期階段變化各異,各自的發展軌跡也不同。這些不同的變化特徵歸納為如下三種變化:
周期運行順序:上升期(3年)→ 高峰期(3年)→平穩期(3年)→ 低潮期(3年)。普通型變化最為常見,60%左右的企業屬於這種變化。它的4個小周期的運行相對比較穩定,沒有大起大落。屬於普通型變化的企業,即使經營業績平平,但只要在低潮期不出現大的投資失誤,一般都能比較順利地通過4個小周期的循環。
周期運行順序:上升期(3年)→ 高峰期(3年)→低潮期(3年)→平穩期(3年)。起落型變化比較複雜,不易掌握,屬於盛極而衰,大起大落之類型。這類變化企業的比例約佔20%。它的運行軌跡在周期轉換過程中突發劇變,直接從高峰落入低谷。處於這個周期階段的企業,經營者一般都會被眼前的輝煌所迷惑,錯誤估計形勢,拚命擴大投資規律,準備大幹一場。殊不知這種投資決策的失誤,結果導致前功盡棄,甚至全軍覆沒。
周期運行順序:下落期(3年)→低潮期(3年)→高峰期(3年)→平穩期(3年)。名曰晦暗,隱含韜晦之意。這類變化的企業與上述兩類變化相比,運轉周期中減少一個上升期,多出一個下落期。這就表明在12年4個小周期的循環中,這類企業可供發展的機會少了3年,而不景氣的階段多出3年。這類企業的比例約佔20%。
組織生命周期理論
一個正常運作的企業,如果處於不景氣的低迷狀態中達6年之久,不光眾人士氣低落,企業決策者也面臨嚴峻的考驗。這個周期階段的企業決策者,容易產生以下兩種心態:一是徹底悲觀失望,對前途失去信心,不想作任何努力,任企業自生自滅;另一種則出於孤注一擲的賭徒心理,拚命擴大投資,採取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方式來挽救敗局。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但於事無補,反在陷阱中越陷越深。所以在這個階段,以上兩種策略都不足取。
晦暗型變化的企業雖有諸多弊端,但也具備獨特的優勢,它在經歷下落和低潮兩個小周期階段的低位循環后,運行軌跡突發劇變,直接從低谷衝上高峰。鑒於這個變化特點,企業決策者要權衡利弊,揚長避短,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把不利轉化為有利因素。“塞翁失馬,焉知禍福”。企業處於低潮,固然不利,但從另一角度分析,這段時間也給企業提供了一個休養生息、調整組合的大好機會,採用相應的戰略調整,著眼於中長期目標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