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青金的結果 展開
- 一種不透明或半透明的藍色、藍紫色的准寶石
- 金屬元素
青金
一種不透明或半透明的藍色、藍紫色的准寶石
1、鉛的別名。《周禮·考工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黃金勺,青金外,朱中。”孫詒讓正義引《說文·金部》:“鉛,青金也。”《淮南子·墬形訓》:“青曾八百歲生青澒,青澒八百歲生青金。”
青金
3、青金石。石名,石似玉者,色青不透明,又稱“青金石”。清制:皇子、世子、郡王、貝勒之夫人及四品官朝冠,上銜青金石。參閱《清會典·禮部》。
[lapislazuli]我國工藝界把此詞限定於稱呼色深藍、濃而不黑、含有白點狀方解石和少量星點狀金星黃鐵礦的優質青金石。《石雅》中贊之曰:“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復金屑散亂,光輝燦燦,若眾星麗於天也”。無金星的青金石,不能稱為青金,而稱青金石。
3、國畫顏料名。《紅樓夢》第四二回:“鉛粉十四匣,胭脂十二帖,大赤二百帖,青金二百帖。”
4、顏色名。《紅樓夢》第四九回:“黛玉換上掐金控雲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縐面白狐狸皮的鶴氅,系一條青金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絛。”
青金石的英文名稱為LapisLazuli,來自拉丁語LapisLazuli,前者意指寶石,後者則指藍色的(寶石)。其工藝品稱“青金”,古稱“金碧”、“點黛”或“璧琉璃”。
青金
與青金石容易混淆的有方鈉石、藍方石、藍銅礦。冒充青金石的贗品和代用品有著色碧玉、著色尖晶石、著色岫玉、料仿青金、染色大理石。相似玉石特徵如下:方鈉石(又稱蘇打石),呈粗晶質結構,顏色均一,硬度5.5-6,密度2.15-2.35,折光率1.483-1.487,質地不如青金石均勻,有橙色和粉紅色熒光。藍方石,橙紅色熒光,密度2.44-2.5g/cm3,折光率1.49-1.504。藍銅礦,硬度小,為3.5-4,折光率1.73-1.83,性脆,無大的緻密塊體。著色碧玉(又稱瑞士青金),用玉髓等假料人工著色而成,硬度大,為6.5-7,折光率1.54-1.55。著色尖晶石(又稱著色青金),用鈷鹽人工著色而成,硬度大,為8,折光率1.71-1.72。著色岫玉(又稱熗色青金),淺藍色,見不到黃鐵礦,油脂光澤強,硬度2.5-4,折光率1.56-1.57。料仿青金,用玻璃仿造,由著色的深藍色硫璜或玻璃構成的,見不到黃鐵礦,玻璃光澤,貝殼狀斷口,性脆。染色大理岩,硬度小,小刀容易刻動,遇有鹽酸反應明顯。
青金
青金石是由接觸交代變質作用形成,主要賦存於硅酸鹽-鎂質矽卡岩中和鈣質矽卡岩中。青金石的主要產地有美國、阿富汗、蒙古、緬甸、智利、加拿大、巴基斯坦、印度和安哥拉等國。中國至今未發現青金石礦床。
青金石,其工藝名稱為“青金”。青金石的波斯語稱“拉術哇爾”,阿拉伯語和“拉術爾”,印度語稱“雷及哇爾”,章均諧“琳”或“琉璃”。所以,一些中外學者都認為中國古代的“流璃”、“硫璃”或“琉璃”,都是指的青金石。不過,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在我國古代,人們辨別玉石是從顏色上而不注重其質地,顏色相似的雖其質地有差別,但其名稱仍然可以相同,所以,我們不能說凡是古代的“琳”或“琉璃”就一定是青金石,因為它們往往也兼指了其他青色或綠色的玉石或寶石。青金石,其玉料是由青金石礦物構成的,通常含有方解石、黃鐵礦,有時也出現少量的透輝石等。不透明,為玻璃至油脂光澤。其硬度為5.5,比重是2.7-2.9。
青金
通常一塊15×20mm大小的軟玉,其價格在40美元之間。一塊15×20mm大小的硬玉,就其色澤的不同,價格變異很大,濃綠者,價在550-8500美元之間;綠者,價在職100-55美元之間;其他色澤則每況愈下,至白色、紅棕色時一般價在3-40美元之間;一塊15×20mm大小的綠松石,其質優者價在8-70美元之間。青金石早在6000年前即被中亞國家開發使用。我國則始於西漢時期,當時的名稱是“蘭赤”、“金螭”、“點黛”等。自明清以來,青金石“色相如天”,天為上,因此明清帝王重青金石。
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萬餘件清宮藏玉中,青金石雕刻品不及百件。好的青金石顏色深藍純正,無裂紋、質地細膩,無方解石雜質。不含金星(黃鐵礦)或帶有很漂亮的金星均為上品。青金石的硬度5至6,呈玻璃狀光澤而略帶油脂性。
世界上著名的青金石產地有阿富汗、智利、前蘇聯和加拿大等地。但首推阿富汗。
阿國所產青金石有著均勻的深藍至天藍色,極細粒的隱晶結構中夾雜微量的黃鐵礦,使其在陽光照射之下精光生輝。青金石被阿拉伯穆斯林國家呼之為“瑰寶”。
青金石既可作玉雕,又可制首飾。我國的青金石雕刻工藝一流,尤其是建國以的后,北京玉器廠製作的青金石擺件、山子、掛墜、首飾等出口海外。境內戰火不斷,使原料進口都十分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