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陳運泰的結果 展開

陳運泰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

陳運徠泰,男,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原籍廣東潮陽,1940年8月10日生於福建廈門。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66年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畢業。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2015年1月,當選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首批會士。

簡介


陳運泰[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
陳運泰[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
陳運泰,男,1940年8月10日生於福建廈門,原籍廣東潮陽,地球物理學家。初中就讀廈門市大同中學,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66年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畢業。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86-1991),現任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1998年至今任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中國委員會副主席,國際地震學與地球內部物理學協會(IASPEI)中國委員會主席。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至2000年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副主任。1999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院士。
從事地震波和震源理論的研究。改進和應用了哈斯克爾矩陣法。提出了測定中、小地震震源參數和介質品質因數的實用方法;應用與發展了靜力學地震位錯理論;在中國最早綜合利用地震波、“零頻”和重力資料求得中國一些大地震的發震構造和破裂過程;提出了大地震震源過程中“質量遷移”、“震前蠕動”等新觀點。定量地分析論證了滑動弱化在地震不穩定性中所起的作用,震源區介質的流變性對地震自身的重複性及地震序列類型的控制作用,介質與應力的不均勻性對地震斷層的不穩定擴展與地震輻射的控制作用。獲取了一批高質量的近震源強地面運動的記錄;在國際上最早用近震源地面加速度記錄反演天然地震的矩張量並揭示了中、小地震破裂過程的複雜性。

工作經歷


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
1966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1966至1978年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78至1982年任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1981至1983年為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地球和行星物理研究所(IGPP)訪問學者。
1982年3月至2014年任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1986至2000年任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
1986年至今任中國地震學會理事長(1986-1991年, 1995年至今), 副理事長(1991-1995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地震學報》(中、英文版)主編,《地球物理學報》副主編, 《中國科學》, 《科學通報》,《自然科學進展》編委。
1989至1991年任國際數字地震台網聯合會(FDSN)副主席。
1995至1999年任國際學術刊物《純粹和應用地球物理》(PAGEOPH)編委;現任國際學術刊物《地震學刊》(JOSE)編委(1998年至今),聯合國際地質對比計劃(IGCP)《大城市地區的地震地面運動》項目學術委員會委員(1995年至今)。
1986-1991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98年至今任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中國委員會副主席,國際地震學與地球內部物理學協會(IASPEI)中國委員會主席。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徠1998至2000年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副主任。1999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 院士。

獎勵榮譽


70年代以來,陳運泰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著150餘篇(部),他與人合著的《地球物理學基礎》、《震源理論》等,長期以來被用作該領域的主要教材。他的研究成果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87)、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83、1985、1988)、一等獎(1997)、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998) 、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0)等多項獎勵。1986年他被人事部命名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他長期擔任碩士生導師(1981至今)、博士生導師 (1984至今)和博士后導師,並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北京石油大學、浙江大學、青島海洋大學兼職(客座)教授。1978年以來培養了200餘名學生和研究生,其中包括兩名伊朗博士研究生和數名外國(羅馬尼亞、德國等國)的博士后。
陳運泰在地震學方面的貢獻得到國際同行的重視。他曾任國際數字地震台網聯合會(FDSN)副主席(1989至1991年),國際學術刊物《純粹和應用地球物理》(PAGEOPH)編委(1995至1999年);現任國際學術刊物《地震學刊》(JOSE)編委(1998年至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質對比計劃414(UNESCO-IGCP Project 414)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區的地震地面運動的真實模擬”(“Realistic Modeling of Seismic Input for Megacities and Large Urban Areas”)項目學術委員會委員(1995年至今);並多次在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學術大會、國際地震學與地球內部物理學協會(IASPEI)學術大會、亞洲地震委員會(ASC)學術大會、西太平洋地球物理會議(WPGM)等國際會議上做特邀報告或會議主持人,多次擔任IASPEI和ASC提名委員會委員等重要職務,多次擔任國際性的研討班或培訓班的主席或教員。1987年,盧森堡大公授予勳章,表彰陳運泰在科學研究和推進中盧科技合作方面的貢獻。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