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李林甫的結果 展開

李林甫

唐朝宰相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隴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畫家李思訓之侄。

李林甫出身於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曆任千牛直長、太子中允、太子諭德、國子司業、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黃門侍郎,后以禮部尚書之職拜相,加授同三品。

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升任中書令(右相),後進封晉國公,又兼尚書左僕射。天寶十一年十一月(753年1月),病逝,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后被楊國忠誣告謀反,遭削官改葬,抄沒家產,子孫流放。

人物關係


大事件

0683

出生

683年,出生於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

0726

授為御史中丞,后歷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

726年,李林甫得到宇文融的引薦,被授為御史中丞,后歷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

授為御史中丞,后歷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
0733

被授為黃門侍郎

733年,韓休拜相后,與蕭嵩不和,卻對李林甫非常感激,便推薦李林甫,認為他有宰相之才。武惠妃也暗中相助,李林甫因此被授為黃門侍郎。

0735

拜為禮部尚書,后又歷任戶部尚書、兵部尚書

735年,李林甫被拜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加銀青光祿大夫,與侍中裴耀卿、中書令張九齡一同擔任宰相,后又歷任戶部尚書、兵部尚書。

0736

欲為朔方節度使,併兼領尚書

736年,唐玄宗欲為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加實封,並讓他兼領尚書。

0737

封為晉國公

737年,封李林甫為晉國公。

0738

兼領隴右、河西節度使

738年,李林甫兼領隴右、河西節度使。

0739

兼吏部尚書

739年,李林甫又兼吏部尚書,與兵部尚書牛仙客一同主持文武銓選。

0742

免去兼任的節度使之職

742年,唐玄宗更改官制官名。李林甫改為右相兼尚書左僕射,加光祿大夫,但卻被免去兼任的節度使之職。

0747

開府儀同三司,獲賜實封三百戶

747年,李林甫又加開府儀同三司,獲賜實封三百戶。

0747

趁機指使濟陽別駕魏林誣告王忠嗣

747年,將軍董延光進攻石堡城失利,奏稱王忠嗣沮撓軍計,唐玄宗不悅。李林甫趁機指使濟陽別駕魏林誣告王忠嗣,稱其欲擁兵尊奉太子。

0749

趙奉章揭發罪狀二十餘條,結果罪狀尚未呈上,以妖言之罪杖斃

749年,咸寧太守趙奉章揭發李林甫罪狀二十餘條。結果罪狀尚未呈上,李林甫便以知曉,命御史台將其逮捕,以妖言之罪杖斃。

0751

兼領安西大都護、朔方節度使、單于副大都護

751年,李林甫兼領安西大都護、朔方節度使、單于副大都護。

0753-01-03

去世

753年1月3日,李林甫病逝。

去世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林甫早年曾任千牛直長。他精通音律,深受舅父姜皎的寵愛,開元年間改任太子中允。侍中源乾曜與姜皎乃是姻親,其子源潔為李林甫求取司門郎中之職。源乾曜笑道:“郎官應有才幹聲望,哥奴(李林甫小名)也能當郎官?”李林甫因此只被授為太子諭德,后累遷至國子司業。

累職升遷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林甫得到宇文融的引薦,被授為御史中丞,后歷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他生性陰柔,精於權謀,與宮中宦官、妃嬪交情深厚,對玄宗的舉動了如指掌,每逢奏對都能符合玄宗的意旨,深得賞識。當時,武惠妃寵冠後宮。唐玄宗非常寵愛她的兒子壽王李瑁,對太子李瑛則有所疏遠。李林甫通過宦官干謁武惠妃,表示願意儘力保護壽王。武惠妃非常感激,暗中對他進行幫助。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侍中裴光庭病逝。裴光庭的妻子是武三思的女兒,曾與李林甫有私情,而宦官高力士也出身於武三思府中。裴光庭死後,武氏向高力士提出請求,希望他能推薦李林甫接任宰相,高力士卻未敢答應。唐玄宗因中書令蕭嵩的舉薦,任命尚書右丞韓休為侍中。高力士將這個消息泄露給武氏,讓李林甫提前告訴韓休。韓休拜相后,與蕭嵩不和,卻對李林甫非常感激,便推薦李林甫,認為他有宰相之才。武惠妃也暗中相助,李林甫因此被授為黃門侍郎。

擔任宰相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林甫被拜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加銀青光祿大夫,與侍中裴耀卿、中書令張九齡一同擔任宰相,后又歷任戶部尚書、兵部尚書。當時,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皆因母親失寵而有怨言,被駙馬都尉楊洄告知武惠妃,惠妃又向玄宗哭訴。玄宗大怒,與宰相商議,欲廢黜三子。張九齡極力勸阻,表示不敢奉詔執行。李林甫當面一言不發,退朝後卻私下對宦官道:“此乃天子家事,何必與外人商議。”
狄劍青版李林甫
狄劍青版李林甫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欲為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加實封,並讓他兼領尚書。張九齡認為牛仙客學識不高,極力勸阻,引起玄宗不悅。李林甫私下言道:“只要有才識,何必滿腹經綸。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唐玄宗后以結黨為由罷去張九齡、裴耀卿的宰相之職,任命李林甫、牛仙客為宰相。李林甫被授為中書令、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後來,監察御史周子諒奏稱牛仙客非宰相之才,被玄宗杖殺。李林甫又趁機進言,稱周子諒是張九齡所引薦。張九齡又貶荊州長史。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聽信李林甫之言,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同時廢為庶人,並將李瑛的妻兄駙馬都尉薛銹流放瀼州。不久,唐玄宗又將三庶人賜死,時人無不稱冤。同年七月,大理少卿徐嶠奏稱:“大理寺監獄殺氣過盛,鳥雀都不敢棲息。如今刑部判定的死刑案件,一年僅有五十八例,而且有烏鵲在獄上築巢。”群臣都上表拜賀,紛紛稱讚這是社會治安良好的緣故。唐玄宗認為是宰相的功勞,便封李林甫為晉國公。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李林甫兼領隴右、河西節度使。當時,武惠妃已經病逝,東宮儲位空懸。李林甫數次勸說唐玄宗,想讓他立壽王李瑁為太子,而玄宗卻屬意於忠王李玙。他認為李玙年長,而且仁孝恭謹,勤奮好學,高力士也表示支持。同年六月,李玙被立為皇太子,后改名為李亨。次年(739年),李林甫又兼吏部尚書,與兵部尚書牛仙客一同主持文武銓選。
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更改官制官名。李林甫改為右相兼尚書左僕射,加光祿大夫,但卻被免去兼任的節度使之職。
天寶六年(747年),李林甫又加開府儀同三司,獲賜實封三百戶。唐玄宗對他非常寵信,宮中每有御膳珍饈、遠方珍味,便命宦官到他府中賞賜,以致道路相望。當時,李林甫將性格柔弱的陳希烈引薦為宰相。他在家中處理政務,百官都集聚到府前等候召見。而陳希烈雖坐鎮政事堂,卻無人謁見,也從不敢參預意見,只是在公文上署名而已。

排除異己

李林甫因自己在李亨立太子一事中並無功勞,擔心日後會有禍患,便有興大獄動搖東宮的想法。他將目標對準李亨的妻兄韋堅,將韋堅引居要職,卻又命御史中丞楊慎矜暗中窺伺其過錯。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入朝獻捷,見李林甫專權,曾建議唐玄宗罷免其相位,引起李林甫的嫉恨。
天寶五年(746年)正月十五,李亨出宮遊玩,巧遇韋堅,而韋堅則密會皇甫惟明。楊慎矜向玄宗揭發,稱韋堅身為內戚,不應結交邊將。李林甫便趁機誣奏,稱韋堅勾結皇甫惟明,欲擁立太子為帝。唐玄宗大怒,將韋堅、皇甫惟明貶官,並命李亨休棄太子妃韋氏。宰相李適之憂懼請辭,被罷為太子少保。同年十一月,再次發起一場針對太子李亨的冤案。當時,太子杜良娣的父親杜有鄰與女婿柳勣不和。柳勣誣告杜有鄰“妄稱圖讖,交構東宮,指斥乘輿”,李林甫命京兆士曹王鉷與楊國忠一同審訊。最終,杜有鄰、柳勣都被杖斃,杜良娣也被廢為庶人。在這次事件中,很多地方官員也受到波及。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復被杖斃,韋堅、皇甫惟明被賜死。監察御史羅希奭巡察地方,大肆殺戮貶謫官員,自青州一路殺到嶺南。前宰相李適之已貶宜春太守,驚懼之下服毒自盡,其子李適則被李林甫命人杖殺於河南府。先天政變的功臣王琚貶任江華司馬,服毒未死,繼而自縊身亡。
王忠嗣自幼在被養於宮中,與太子李亨交情深厚,后擔任四鎮節度使,掌控河西、隴右、河東、朔方,威震邊疆。李林甫擔心他會入朝拜相,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對他非常忌憚。
天寶六年(747年),將軍董延光進攻石堡城失利,奏稱王忠嗣沮撓軍計,唐玄宗不悅。李林甫趁機指使濟陽別駕魏林誣告王忠嗣,稱其欲擁兵尊奉太子。唐玄宗雖表示不信,但仍奪去王忠嗣兵權,將他召回朝廷,貶為漢陽太守。李林甫雖屢興大獄,欲離間玄宗與太子的關係,但李亨仁孝謹慎,又有張、高力士的保護,他的奸謀最終也未能得逞。
李林甫又對權位日盛的楊慎矜起了猜忌之心。他引薦王鉷為御史中丞,將其視為心腹。王鉷素受楊慎矜輕鄙,對他懷恨在心,便在李林甫的挑撥下製造流言,稱楊慎矜是隋煬帝玄孫,勾結術士,密藏讖書,圖謀恢復隋朝。唐玄宗大怒,將楊慎矜下獄,命三司會審。李林甫還栽贓陷害,命殿中侍御史盧鉉袖藏讖書,稱是在楊慎矜家中搜出。最終,楊慎矜被族滅。
天寶八年(749年),咸寧太守趙奉章揭發李林甫罪狀二十餘條。結果罪狀尚未呈上,李林甫便以知曉,命御史台將其逮捕,以妖言之罪杖斃。
天寶十年(751年),李林甫兼領安西大都護、朔方節度使、單於副大都護。
天寶十一年(752年),李林甫鑒於開元年間張嘉貞、王晙、張說等文臣以邊將入相的先例,欲杜絕出將入相的根源,以鞏固自己的相權。他請求辭去兼任的朔方節度使之職,舉薦安思順繼任,並奏道:“文臣為將,怯於戰陣,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驍勇善戰,而寒族在朝中沒有黨援。”唐玄宗採納了他的建議。李林甫重用蕃將,使得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數民族將領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但也讓安祿山得以長期控制河北,為日後安史之亂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身死家滅

起初,李林甫認為楊國忠才學淺薄,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況且他又是楊貴妃的族兄,因而對他善加禮遇。楊國忠與王鉷同為御史中丞,李林甫卻舉薦王鉷為御史大夫,楊國忠懷恨在心。
天寶十一年(752年),王鉷之弟王焊與刑縡圖謀作亂,欲殺死李林甫、陳希烈、楊國忠,卻遭到鎮壓。唐玄宗命楊國忠與陳希烈一同審訊。楊國忠奏稱王鉷也曾參與密謀,並藉此案牽引李林甫,稱他暗中勾結王鉷。陳希烈則從旁作證。最終,王鉷被賜死。李林甫雖未獲罪,也逐漸被唐玄宗疏遠。同年十月,南詔寇邊,劍南告急。當時,楊國忠兼任劍南節度使。李林甫便奏請玄宗,建議讓楊國忠到劍南赴任,想藉機把他調離朝廷。楊國忠哭著對玄宗道:“臣一旦離朝,必為李林甫所害。”唐玄宗安慰道:“你暫且先到劍南處理軍務,朕很快就會召你回來,讓你當宰相。”李林甫得知,憤憒發病。不久,李林甫隨唐玄宗前往華清宮,結果病情加劇。巫師道:“只要您能見一下皇帝,病情就會好轉。”唐玄宗本欲前去探視,卻被侍臣諫止,便讓人將李林甫抬到庭院中,自己則登上降聖閣,舉起紅巾招手慰問。李林甫已病重不能起身,只能讓家人代拜謝恩。楊國忠剛到劍南,便被唐玄宗派宦官召回朝中,併到華清宮謁見李林甫,拜於床下。此時,李林甫已無力再對付楊國忠。他流著淚對楊國忠道:“我很快就要死了,你一定會繼任宰相,我的後事就託付給你了。”楊國忠對李林甫仍非常忌憚,汗流滿面,連稱不敢。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753年1月3日),李林甫病逝,由諸子護靈返回長安,發喪於平康坊府邸。唐玄宗追贈他為太尉、揚州大都督,並賜班劍武士、西園秘器。不久,楊國忠拜相。
天寶十二年(753年),楊國忠與安祿山合謀,誣告李林甫與叛將阿布思約為父子,同謀造反。安祿山還派阿布思部落的降將入朝作證。唐玄宗命有司審理。李林甫的女婿楊齊宣擔心自己受到牽連,便附和楊國忠,出面證實。當時,李林甫尚未下葬,被削去官爵,抄沒家產。諸子被除名流放嶺南、黔中,親黨中則有五十餘人被貶。唐玄宗還命人劈開李林甫的棺木,挖出口內含珠,剝下金紫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禮安葬。

個人作品


《全唐詩》收錄其詩作三首:《送賀監歸四明應制》《奉和聖制次瓊岳應制》《秋夜望月憶韓席等諸侍郎因以投贈》。
《全唐文》收錄其文章四篇:《嵩陽觀紀聖德感應頌》《進御刊定禮記月令表》《賀克吐蕃安戎城請宣示百寮表》《請宣示御制仁孝詩奏》。

家族成員

人物姓名人物關係官職註記
李叔良曾祖長平王唐高祖族弟
李孝斌祖父原州長史
李思誨父親揚州大都督府參軍
姜氏母親后被除名流放臨封郡楚國公姜皎的姐妹
李岫曾任將作監后被除名流放延德郡
李崿曾任司儲郎中后被除名流放蒼梧郡
李嶼曾任太常少卿
李氏嫁鴻臚少卿張博濟。張博濟在李林甫死後被貶官
李氏嫁戶部員外郎鄭平。鄭平在李林甫死後被貶官
李氏嫁右補闕杜位。杜位是杜甫族子,李林甫死後被貶官,至德年間曾入嚴武幕府,后歷任新州參軍、夔府司馬、司勛員外郎。
李氏嫁諫議大夫楊齊宣。楊齊宣在李林甫死後,投靠楊國忠,並在其製造的“李林甫謀反案”中作證
李氏嫁京兆府戶曹元捴。元捴在李林甫死後被貶官
李騰空自幼慕道,後到廬山隱跡修真。李白曾送妻子宗氏去向她學道,並賦有《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

勸帝西行

唐玄宗欲從東都洛陽返回長安,宰相裴耀卿諫道:“現在正是秋收季節,陛下西行可能會耽誤農時,還是等到冬天再回京吧。”而李林甫則私下對玄宗道:“長安洛陽就好像陛下的東西二宮,您在兩宮往來,還要選擇時間嗎?如果擔心耽誤秋收,免除沿途州縣的租稅就是了。”玄宗大悅,當日便命人安排回京事宜。

一雕雙兔

唐玄宗任命張九齡、裴耀卿、李林甫三人為宰相。就職之時,張九齡、裴耀卿都彎腰趨進,表現的非常謙遜。而李林甫則站在二人中間,態度極其傲慢,眉目間流露著得意的神情。時人都驚嘆:“這是一雕挾兩兔啊。”後人便用“一雕雙兔”比喻三人並列顯位,一人勢盛而兩人受其挾制。

口蜜腹劍

李林甫擔任宰相,對於才能功業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寵信、威脅到他相位的的官員,一定要想方設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進的。他表面和善,言語動聽,卻在暗中陰謀陷害。世人都稱他是“口有蜜,腹有劍”。
唐玄宗曾在勤政樓垂簾觀看樂舞。兵部侍郎盧絢以為玄宗已經離去,便揚鞭策馬從樓下緩緩而過。他風度翩翩,玄宗讚美不已。李林甫得知,擔心盧絢被玄宗重用,便將盧絢的兒子召來,對他道:“你父親素有名望,嶺南道的交州廣州等地現在缺乏有能力的官員,陛下有意讓你父親前去。如果他不肯遠赴嶺南,肯定會被貶官。我給你出個主意,不如讓他到東都洛陽去做太子賓客或太子詹事,這也是清貴顯職。”盧絢果然不肯前往嶺南,便按照李林甫的建議,主動到洛陽任職。李林甫擔任違背眾望,便任命他為華州刺史,不久又奏知玄宗,稱其患病不能理事,將他貶為太子員外詹事。
唐玄宗曾問李林甫:“嚴挺之現在在哪裡,這個人還可以用。”嚴挺之之前被貶出朝廷,這時正在絳州擔任刺史。李林甫擔心他重新受到重用,便召見其弟嚴損之,道:“陛下非常敬重你哥哥,何不讓你哥哥上書,就說得了風疾,請求回京就醫。這樣他就可以回到朝中了。”嚴挺之不知是計,果然按他的建議上書玄宗。李林甫拿到他的奏疏后,對玄宗道:“嚴挺之年事已高,近來又患風疾,應該給他一個閑散官職,讓他安心養病。”玄宗嗟嘆良久,將嚴挺之打發到洛陽擔任太子詹事。
李適之拜相后與李林甫爭權,但因性格粗疏,常中李林甫的圈套。李林甫曾對李適之道:“華山有金礦,開採可以富國,皇帝還不知道。”李適之便在一日上朝時,將華山金礦奏知唐玄宗,玄宗又詢問李林甫。李林甫道:“臣早就知道,但是華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氣所在,不宜開鑿,臣便沒有提及。”唐玄宗認為李適之慮事不周,惱怒的對他道:“你以後奏事時,要先與李林甫商議,不要自行主張。”李適之從此逐漸被疏遠。

立仗馬

立仗馬
立仗馬
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獨攬朝政,蒙蔽皇帝耳目。他曾召集諫官,對他們說道:“如今聖明天子在上,群臣順從聖意都來不及,還需要什麼諫論?你們難道沒見過那些立仗馬嗎?它們整日默不作聲,就能得到上等的糧草飼養,但只要有一聲嘶鳴,就會立即被剔除出去。就算後來想不亂叫,也不可能再被徵用。”從此,朝中諫官無人再敢直言諫爭。

野無遺賢

唐玄宗曾詔求天下士子,只要精通一藝,便可到長安備選。李林甫擔心會有士子在對策時指斥自己的奸惡行為,便對玄宗道:“這些士子都是些卑賤愚聵之人,恐怕會胡言亂語擾亂聖聽。”他建議讓郡縣長官先對士子加以甄選,將其中優秀者送到京師,在御史中丞的監督下,由尚書省覆試,將名實相副者推薦給皇帝。最終,送到京師的士子被考以詩、賦、論,結果沒有一人合格。李林甫便向玄宗道賀,稱民間再沒有遺留的人才。

杖杜弄獐

李林甫執掌吏部時,候選官員嚴迥的判語中有“杕杜”二字。杕杜是《詩經》中的篇名,原意是孤生的赤棠樹,比喻人孤立無援。李林甫不認識“杕”字,便問吏部侍郎韋陟:“這裡寫的‘杖杜’是什麼意思?”韋陟低著頭不敢說話。後人便稱李林甫為“杖杜宰相”,以譏諷他才疏學淺。
太常少卿姜度是李林甫的表兄弟,他生兒子時,李林甫手書賀函表示慶賀,上寫:“聞有弄獐之慶。”古時將生男稱為“弄璋”,意思是男孩長大以後執璋(玉器)為王侯。李林甫卻把“弄璋”錯寫為“弄獐”,滿堂賓客無不掩口失笑。後人因此稱李林甫為“弄獐宰相”。

羅鉗吉網

李林甫擔任宰相時,欲大肆打擊政敵。京兆尹蕭炅舉薦京兆法曹吉溫,稱其善於治獄,李林甫大喜。吉溫常道:“若與能夠賞識我的人,南山白額虎我也能捉住。”杭州人羅希奭,好用酷刑,也被李林甫由御史台主簿升遷為殿中侍御史。二人掌管刑獄,幫助李林甫打擊異己,只要落在他們手中,無人能逃脫厄運。時人稱之為“羅鉗吉網”。

威服祿山

安祿山初見李林甫時,仗著皇帝寵信,神色倨傲。李林甫不動聲色,當著他的面召見王鉷。當時王鉷與安祿山都是御史大夫,而權勢僅次於李林甫,但在李林甫面前卻卑詞趨拜,態度恭謹。安祿山被李林甫的威嚴所懾服,態度也逐漸恭謹。他平時飛揚跋扈,對朝中公卿多有侮慢,但卻唯獨忌憚李林甫。李林甫每次與安祿山交談,都能猜透他的心思並搶先說出,讓安祿山驚懼不已,即使數九寒冬也會惶恐得汗流浹背,不敢有絲毫隱瞞。安祿山返回范陽后,每次劉駱谷從長安回來,他都會問:“十郎說了些什麼?”聽到美言則心中歡喜。如果李林甫說:“告訴安大夫,讓他老實一點!”安祿山便會拍著床榻,憂愁懼怕的道:“哎呀,我死定了!”

生前夢兆

李林甫曾夢到一個白皙多須、個子高大的男子逼近自己,貼到身上推不開。他醒后對人道:“這人的樣子很像裴寬,這是裴寬想取代我的緣故。”當時,裴寬正任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李林甫借口裴寬是李適之黨羽,將他貶斥出朝。而此時只是金吾胄曹參軍的楊國忠,在不到十年之內,竟於李林甫死後繼任宰相,他的樣子也很像裴寬。

月堂思計

李林甫府中有一個形如偃月的廳堂,名為月堂。他每次要構陷大臣,都要在堂中苦思中傷之法。如果他高興地走出來,那就意味著被構陷的人要家破人亡。

護衛森嚴

李林甫知道自己結怨甚多,擔心會遭刺客行刺,便一改先前宰相隨從不過數人的舊制,每次出門都要由步騎百餘人隨身護衛,並讓金吾衛士卒在前方數百步外進行清道凈街,公卿大臣都要迴避。他在家中也是如臨大敵,居住的地方不但重門複壁,而且用石頭砌地,牆中夾置木板,甚至一晚上要多次轉移住處,即使是家人都不知他究竟住在哪裡。

反對立碑

李林甫早年擔任國子司業,曾大力整頓國子監製度。他當上宰相后,每次見到監生,仍常提起自己在國子監任職時的事情。監生為迎合李林甫,在國子監都堂前為他樹碑。釋奠(古代學校設酒食奠祭先聖先師)之時,百官雲集國子監。李林甫見到石碑,詢問來歷,國子祭酒班景倩據實相告。李林甫大怒,聲色俱厲的道:“我李林甫有什麼功勞,讓人為我立碑,這是誰提議的?”監生嚇得連夜磨平碑上文字,將石碑扔到南廓門外。

李岫諫父

李林甫的兒子李岫擔任將作監,見父親權勢熏天,擔心盈滿為患,憂慮不已。一次,李岫隨父遊園,看到一個役夫拉著一輛重車走過,趁機跪倒在地,哭著對父親道:“大人久居相位,樹敵甚多,以致前途滿是荊棘。一旦禍事臨頭,想跟他一樣恐怕都不可能。”李林甫揪然不樂,嘆道:“形勢依然如此,又有什麼辦法?”

玄宗論相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在成都曾與給事中裴士淹談論宰相。他提到當時被肅宗委以平叛重任的房琯,道:“房琯平定不了叛亂。如果姚崇尚在,叛亂早就平定了。宋璟則是沽名賣直之人。”而後又對所有宰相一一點評。當提到李林甫時,玄宗道:“李林甫妒賢嫉能,無人能比。”裴士淹趁機道:“陛下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讓他當這麼久的宰相?”玄宗默然不語。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六·列傳第五十六》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三上·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上》
婁際成版李林甫
婁際成版李林甫
《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三·唐紀二十九》
《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四·唐紀三十》
《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五·唐紀三十一》
《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唐紀三十二》

人物評價


張九齡:宰相系國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異日為廟社之憂。
崔群:玄宗用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則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輕。人皆以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為亂之始,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所分也。
劉昫:①林甫京城邸第,田園水磑,利盡上腴。城東有薛王別墅,林亭幽邃,甲於都邑,特以賜之,及女樂二部,天下珍玩,前後賜與,不可勝紀。宰相用事之盛,開元已來,未有其比。然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除,皆有恆度。而耽寵固權,己自封植,朝望稍著,必陰計中傷之。②林甫面柔而有狡計,能伺侯人主意,故驟歷清列,為時委任。而中官妃家,皆厚結托,伺上動靜,皆預知之,故出言進奏,動必稱旨。而猜忌陰中人,不見於詞色,朝廷受主恩顧,不由其門,則構成其罪;與之善者,雖廝養下士,盡至榮寵。③林甫恃其早達,輿馬被服,頗極鮮華。自無學術,僅能秉筆,有才名於時者尤忌之。④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嘗以愛憎見於容色。自處台衡,動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調無仕進之門。所以秉鈞二十年,朝野側目,憚其威權。及國忠誣構,天下以為冤。⑤李林甫以諂佞進身,位極台輔,不懼盈滿,蔽主聰明,生既唯務陷人,死亦為人所陷,得非彼蒼假手,以示禍淫者乎!楊國忠稟性奸回,才薄行穢,領四十餘使,恣弄威權,天子莫見其非,群臣由之杜口,致祿山叛逆,鑾輅播遷,梟首覆宗,莫救艱步。以玄宗之睿哲,而惑於二人者,蓋巧言令色,先意承旨,財利誘之,迷而不悟也。開元任姚崇、宋璟而治,幸林甫、國忠而亂,與夫齊桓任管仲、隰朋,幸豎刁、易牙,亦何異哉!
宋祁:①林甫善刺上意,時帝春秋高,聽斷稍怠,厭繩檢,重接對大臣,及得林甫,任之不疑。林甫善養君欲,自是帝深居燕適,沈蠱衽席,主德衰矣。林甫每奏請,必先餉遺左右,審伺微旨,以固恩信,至饔夫御婢皆所款厚,故天子動靜必具得之。性陰密,忍誅殺,不見喜怒。面柔令,初若可親,既崖阱深阻,卒不可得也。公卿不由其門而進,必被罪徙;附離者,雖小人且為引重。同時相若九齡、李適之皆遭逐;至楊慎矜、張瑄、盧幼臨、柳升等緣坐數百人,並相繼誅。以王鉷、吉溫、羅希奭為爪牙,數興大獄,衣冠為累息。②林甫無學術,發言陋鄙,聞者竊笑。善苑咸、郭慎微,使主書記。然練文法,其用人非諂附者一以格令持之,故小小綱目不甚亂,而人憚其威權。③於時有以材譽聞者,林甫護前,皆能得於天子抑遠之,故在位恩寵莫比。凡御府所貢遠方珍鮮,使者傳賜相望。帝食有所甘美,必賜之。車馬衣服侈靡,尤好聲伎。④木將壞,蟲實生之;國將亡,妖實產之。故三宰嘯凶牝奪辰,林甫將蕃黃屋奔,鬼質敗謀興元蹙,崔、柳倒持李宗覆。嗚呼,有國家者,可不戒哉!
司馬光:①牛仙客既為林甫所引進,專給唯諾而已。然二人皆謹守格式,百官遷除,各有常度,雖奇才異行,不免終老常調;其以巧諂邪險自進者,則超騰不次,自有它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好以甘言啖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凡為上所厚者,始則親結之,及位勢稍逼,輒以計去之。雖老奸巨猾,無能逃其術者。②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③諸道節度使盡用胡人,精兵咸戍北邊,天下之勢偏重,卒使祿山傾覆天下,皆出於林甫專寵固位之謀也。④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妒賢疾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其勢。自皇太子以下,畏之側足。凡在相位十九年,養成天下之亂,而上不之寤也。
劉摯:古者任大臣,必用有德,不用有才。有德進,則行忠厚之政,以安天下;有才進,則為殘刻之政,以禍天下。則德之與才,治亂之所系也。有德者廉靜而重謹,故人難識之,有才者矜強而敏捷,故人多悅之;此歷代人主所以多惑於忠邪之際也。楊國忠、李林甫、盧杞輩,其才皆過人,然終為唐室之亂,不可不察也。
庄季裕:李林甫居位十九年,卒盪覆天下。林甫之術,蓋祖於崇也。以唐、虞、伊、周之美,而賊亂之人猶假以為惡,況資權譎者乎!
韓昉:唐自太宗以來,惟皇、憲宗可數。明皇所謂有始而無終者。初以艱危得位,用姚崇、宋璟,惟正是行,故能成開元之治。末年怠於萬機,委政李林甫,奸諛是用,以致天寶之亂。苟能慎終如始,則貞觀之風不難追矣。
許衡:姦邪之人,其心險,其術巧。惟險,故千態萬狀而人莫能知,惟巧,故千蹊萬徑而人莫能御。其諂似恭,其訐似直,其欺似可信,其佞似可近。勢在近習,則結近習,勢在宮闈,則媚宮闈。或以甘言誘人於過,而後發之,以示其無黨,務窺人君之喜怒而凶合之,竊其勢以立己之威,結其愛以濟己之欲,愛隆於上,威擅於下,大臣不敢議,近親不敢言,毒被天下,而上莫之知。所謂城社鼠而求去之,固已難矣。然此猶人社之不知者也。至若宇文士及之佞,太宗灼見其情而不能斥,李林甫妒賢嫉能,明皇洞見其奸而不能退。邪之惑人,有如此者,可不畏哉!
張珪:國之安危,在乎論相。昔唐玄宗,前用姚崇、宋璟則治,後用李林甫、楊國忠,幾致亡國。雖賴郭子儀諸將效忠竭力,克複舊物,然自是藩鎮縱橫,紀綱亦不復振。良由李林甫妒害忠良,布置邪黨,奸惑蒙蔽,保祿養禍所致也。
陸以:商太甲之始即位也,不明於德,賴一伊尹而卒能中興;唐明皇之始即位也,勵精求治,相一李林甫而終致禍亂。
王夫之:①李林甫之譖殺太子瑛及二王,為壽王地也。武惠妃薨,壽王寵漸衰,而林甫欲樹私恩、怙權勢,志終不移,謀之愈很,持之愈堅,凡可以熒惑主聽、曲成邪計者,尤劇於惠妃未死之前,以其為己死生禍福之樞機也,可以得當者,無所不用。然而玄宗終以忠王年長好學,聞高力士乘閑片言,儲位遂定,林甫莫能置一喙焉。繇此觀之,姦邪自詡得君,劫廷臣以懼己,其誇誕無實之伎倆,概可知矣。②謀國而貽天下之大患,斯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禍在一時之天下,則一時之罪人,盧杞是也;禍及一代,則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③奸人得君久,持其權而以傾天下者,抑必有故。才足以代君,而貽君以宴逸;巧足以逢君,而濟君之妄圖;下足以彈壓百僚,而莫之敢侮;上足以脅持人主,而終不敢輕。李林甫、盧杞、秦檜皆是也。進用之始,即有以聳動其君,而視為社稷之臣;既用之,則信向而尊禮之;權勢已歸,君雖疑而不能動搖之以使退。故高宗置刀韡中以防秦檜,而推崇之益隆;盧杞貶,而德宗念之不衰;李林甫非楊國忠之懷忮以相反,玄宗終莫之輕也。而其時盈廷之士,無敢昌言其惡,微詞譏諷而禍不旋踵矣。
湯鵬:①李林甫相唐十九年,秦檜相宋亦十九年,則皆辱其宗社矣,孰與攝相三月,外寒強鄰之膽,而內蒸男信女順之化耶?②李林甫借仗馬以塞諫爭,王安石結御史以知雜事,此號召天下群譽聖者以自多其黨也。③遇事無巨細皆力爭之者,張九齡;而柔佞多狡、伺候動靜者,李林甫也。然而玄宗於九齡不謂之是,於林甫不謂之非。④唐唯不誅李林甫,是以祿山之亂,唐室幾傾;宋唯不誅秦檜,是以金人之橫,宋業不振。
蔡東藩:①天寶以後,玄宗之昏瞀甚矣,以子婦而冊為貴妃,名分何在?以賊臣而拜為首相,刑賞必乖。天下無不妒之婦人,況如淫悍之楊玉環乎?天下更無不奸之國賊,況如陰狡之李林甫乎?玉環進,則五楊俱貴,賭博無行之楊國忠,亦慶彈冠。林甫專,則群小同升,殘虐好殺之吉溫羅希奭,亦得逞志。女子小人,有一於此,且致亂亡,兼而有之,尚能不亂且亡耶?②自林甫在相位十九年,固寵市權,妒賢忌能,誅逐貴臣,杜絕言路,口似蜜,腹似劍,玄宗反倚為股肱,自己深居禁中,耽戀聲色,政事俱委諸林甫,所有從前姚宋以後諸將相,從沒有這般專寵。但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紘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有所長,均堪節取。到了林甫專國,尚刻尚詐,尚私尚威,養成天下大亂。
崔瑞德:此人歷來受到責難,被視為“口蜜腹劍”的小人和促成李唐由盛而衰的罪魁禍首之一。本書雖不否認李林甫善搞政治權術,但說他是務實的政治家、精明的行政官員和制度專家。唐玄宗統治時期許多重大而有價值的改革,都是在李林甫和張九齡當宰相時進行的。李林甫時徹底修改了整個稅制和地方費用規定,使財政制度更切合地方實際,這確是一大成就。他修訂的全部法典,至14世紀初仍保持其權威性。李林甫的改革使朝廷行使權力比以往更順利、更有效率。李林甫執政時的政府對外連續取得了輝煌勝利。在姚崇、宋璟和張說任宰相時,首輔宰相是在積極參與政務的皇帝手下工作,而在李林甫漫長任期內,唐玄宗已不再起積極作用,故李林甫對朝廷的支配,遠比姚崇等人全面,楊國忠根本不能與他相比。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電視劇/電影飾演者
1976《楊貴妃》劉一帆
1983《劍仙李白》鮑漢琳
1986《楊貴妃》常楓
1990《唐明皇》婁際成
1992《楊貴妃》婁際成
2000《楊貴妃》郭峰
2007《大唐芙蓉園》張志宏
2009《楊貴妃秘史》狄劍青
2015《王朝的女人·楊貴妃》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