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水河鎮
涼水河鎮
涼水河鎮位於湖北丹江口市,漢江北岸,丹江口水庫沿岸,是一個集山區、庫區和革命老區為一體的農業大鎮,地處秦巴余脈武當山下,東依丹江,南傍漢水,與丹江城區隔江相望,屬“南水北調中線”源頭渠首。區域總面積242平方公里,轄涼水河、柳河口、油坊溝、漢江、江口、白龍泉、北溝、姚灣、李家院、檀山、觀溝、賀家院、八里寨、惠灘河、寨山、雙泉等21個村和1個居委會,94個村民小組,26379人(2017年),擁有耕地22978畝,山場19萬畝,庫區水域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5%。
涼水河水庫岸線長150餘公里,沿岸群峰競秀,與藍天綠水、白鷺漁火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畫卷,東溯能領略“小太平洋”旖旎風光,南遊可感受庫區溫文娟秀的萬般風情。涼水河鎮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人民群眾具有勤勞、樸實、顧大局、識大體的傳統美德,觀溝村(原名烏頭村)是中國共產黨均縣(今丹江口市)委員會最早建立的地下黨支部所在地之一,曾養育出了革命烈士紀大綱等一大批英雄兒女,也有開明紳士郭厚武被錯殺和他出資的郭氏私塾(原鎮中一部分),今有大批在異鄉工作的遊子。在1958年修建丹江水庫淹沒了原全鎮60%的良田,轄區干群無怨無悔,發奮改田治地,再造美好家園,並被國務院授予“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殊榮。2010年後南水北調實施,又有近萬人遠離故土成為新一代移民。
2004鎮地圖
近些年來,緊緊圍繞“四塊(石家莊、北京、移民生態紀念林和小太平洋銀海灣千畝草場)、三帶(丹鄖公路、靈龍公路、漢江沿岸),一心(以白龍泉為中心的生態休閑景區)”布局,著力實施生態林業、生態農業、生態城鎮、生態旅遊工程,服務“南水北調”,確保一江清水送北京。2003年,全鎮完成退耕還林8451.7畝,荒山造林158235.9畝,興建高標準三結合沼氣池314口,拓寬硬化道路24條,18公里,清淤塘堰4口,疏通排灌渠6000餘米。集鎮建設緊扣“農副產品集散地,城郊生態休閑觀光於一體的山水園林鎮”的定位,投資52.5萬元,架設路燈44盞,修建長150米、寬6米的沿河北路和6000平方米的主街道彩磚鋪設兩大工程。目前,白龍泉景點改造、沿河大道整修、河道排污處理、北溝灣公路取直、江北農產品集貿市場重建等項目均已相繼啟動。
科教文衛事業協調發展。全鎮中小學教育設施較完備,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得到推廣應用、醫療服務水平提高,程式控制電話、移動通訊有線電視履蓋全鎮,網際網路業務行業突破性發展。
與此同時,全鎮上下力促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鞏固提高現有2.2萬畝柑桔基地的管理水平,狠抓品種改良,銷售信息網路建設,走創品牌、重效益之路,2003年共完成柑桔品改4000畝。採取市場引導拉動調、典型示範促進調、政策扶持支持調、幹部帶頭帶領調的方式,調地改種黃姜8000餘畝,但黃姜項目市場考察不充分失敗。充分利用可開發水域,引導庫區沿岸群眾拉、閘壩養魚2170畝。憑藉山場大,水域廣闊的地理條件,引進種植黑麥草、百喜草等優質牧草,既改善生態環境,又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飼料保障。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9277 |
男 | 15399 |
女 | 13878 |
家庭戶戶數 | 7823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8482 |
家庭戶男 | 14883 |
家庭戶女 | 13599 |
0-14歲(總) | 7748 |
0-14歲男 | 4078 |
0-14歲女 | 3670 |
15-64歲(總) | 19635 |
15-64歲男 | 10401 |
15-64歲女 | 9234 |
65歲及以上(總) | 1894 |
65歲及以上男 | 920 |
65歲及以上女 | 97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8638 |
26379人(2017年)
小學:由於人口的急劇減少,本鎮各村於90年代建造的小學逐步取消了。現在僅存少量的中心小學。(油坊溝小學,涼水河中心小學等)。
中學:丹江口市涼水河鎮中學(最多時每年級有10多個班,現在僅剩幾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