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條詞條名為古風的結果 展開
古風
現代社會流行的古代潮流
徠隨著人們對古代社會的深入探索,人們對古代社會的風俗、文學、思想等等也表現出了越來越大的興趣;相應地,他們會吸收古代的一些做法、言論、思想等等,並加以運用,使自己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得到一個思想的寄託,保持自己的本真。
但是,由於人們對古風的具體表現方式理解不同,也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表現,即對古人和詩詞的側重差別。
隨著人們對古代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古代的文學、思想、習俗等等已經不再是秘密;現代社會的利己、金錢觀念等不良思想、觀念,也衝擊著人們的心靈,使人們陷入迷惘與愁苦當中。因此,有一部分人就利用古代的思想文化、詩詞歌賦等等,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本真。
古風的範圍很廣,包括詩詞、元曲、對聯等文學成分,也包括樂器、飾品、建築等方面。但是,對於音樂,古風音樂是指詞曲有古代風格、但是卻是現代人創作的音樂,不是指霓裳羽衣曲等古代音樂。而對於毛筆書法、古琴、圍棋、宮殿式建築等古代因素,是按照古代的模式原汁原味流傳下來的,可以說是古代生活的一個縮影。笛子、古箏等古代樂器因素,雖然也是原汁原味傳下來的,但是古代樂器的代表只有古琴,”琴棋書畫“四個字,琴專指古琴,棋專指圍棋,書專指毛筆字,畫專指國畫。不同的古代因素,它的代表能力是不同的,而”古風“就是這些因素的集合,它們有古代的影子,是古代留下的時間縮影。
(漢服屬於傳承祖先衣物,並不屬於古風,而古裝等屬於古風。)
中國擁有輝煌的五千年古代史,從漢唐到清朝中葉都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中國的文化也是先進的。現在的社會,功利色彩要比古代明顯的多,雖然古代的生產力、經濟水平等物質因素遠遠不如現代,但是在精神方面,古代文化的精華卻足以抵擋住現代社會的物慾。修身養德、保持本真,這成為了古風的任務,也是古風在現代社會依然興盛的原因。
雖然古風擁有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但是這種作用還是會受到人本身的限制。很多人寫詩只是為了寫詩,卻不注重體會詩中的思想內涵,自己的品德內涵卻沒有半點提高,殊不知秦檜和和珅也是著名的才子嗎?古風之精華,不在於表面,而在於思想,在於文化;古風的關鍵,不是看得到的東西,而是看不到的東西。但是,很多人卻只是注重表面,這也是古風的悲哀了。
整體來看,現在社會對於古風的追求偏向於古人和詩詞兩種不同的方向。
前者,偏向古人的人,會按照古代人的思想觀念、道德標準處理問題;當然,這種思想觀念、道德標準是經過時代的追求與選擇,大浪淘沙式的甄別,使它既會適合現代的新要求,又保留了古人重義輕利、以天下為己任等等的優秀品格。對這樣的人來說,他們也許並不精通詩詞格律,也不會琴棋書畫,但是他們懂得如何做人,明白何時應當忍辱負重,明白如何保持本真,明白必要時需要獨善其身來保護自己的清白。
後者,熱衷詩詞的人,不僅僅是詩詞,也包括其他古風元素,他們基本是出口成章,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四書五經六藝信手拈來。但是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他們在處理一些問題,甚至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遠遠不如前者成熟。對他們而言,詩詞可能只是一個愛好,他們寫的詩詞作品確實符合格律,也很有感情,但是總是感覺缺少些什麼,而他們骨子裡,可能還是浮躁逐利的。
對古風而言,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思想。有的人被詩詞的魅力所折服,進而喜歡古風,慢慢的整個人的氣質就會發生變化,進而這個人的思想也會發生變化,這是一個遞進式的、由外向內的過程。而有的人被古人的淳樸、智慧、重義等等所折服,進而就會樹立重義輕利、以天下為己任、兩袖清風等等的思想,進而他的行為和氣質也就會發生變化,這是一個由內而外的過程。這兩種變化看似結果相同,但是由思想開始的變化更為徹底一些,前一種變化會產生詩人,后一種變化會產生古人。做詩人容易,做古人難。
詩徠人強調的是內涵,古人強調的是品德,說白了就是一個中國封建社會一直存在並且一直飽受爭議的問題:德才之爭。德與才同時具備,那是上品,是理想狀況,而實際上是很難遇到的,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名垂青史的人。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生逢亂世,奉行“唯才是舉”的人才政策,不刻意專註品德操守,只要沒有叛亂、不孝這樣的大錯,曹操都會予以任用。而和平年代,鞏固政權、收攏民心,這時的用人政策就偏向於德行,維護社會和政權的穩定。現代社會,單就保持本真來說,抵擋物慾橫流、壓制自己的慾望需要強大的操守,這個需要強大的思想力量才能做到,因此是德重於才的。
然而現實是,強調詩詞的人比強調古人的人多得多,這也使很多的古風群陷入了“人少冷群、人多八卦”的尷尬局面。現在喜歡古風的人越來越少,強調思想的人更是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