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仲文
秦仲文
秦仲文,(1896-1974)名裕,河北省遵化縣人,近現代中國畫家、美術史論家、美術教育家,是著名山水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他的山水畫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代四家,兼擅墨竹,亦精書法。解放前曾在北平大學藝術學院、京華美術學院、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教,編寫了中國繪畫學史一書。解放後任北京畫院畫師及院委。出版有秦仲文作品選集。
秦仲文
1957年5月14日在北京成立了北京中國畫院
周總理親臨現場並發表講話
秦仲文 (1896~1974),原名秦裕榮,號仲文,后又以秦裕為筆名,別署梁子河村人,畫室名群峰扶翠之居。1896年1月26日生於河北省遵化縣梁子河村,1974年6月23日卒於北京。近現代中國畫家、美術史論家、美術教育家。自幼喜歡繪畫,初臨摹《芥子園畫傳》、《紉齋畫》、《古今名人畫稿》。1915年入北京大學法政系。書畫師從章浩如先生,並曾得賀履之、陳師曾、湯定之、金城諸前輩指點;1918年參加蔡元培校長主辦的中國畫法研究會,1920年參加金城等創立的中國畫學研究會擔任研究員,用力於臨摹古代名作。其山水畫初學晚清奚岡、黃谷原、戴醇士諸家。后深入研習清初龔賢、查士標等人作品。因此,先生在書畫史論和書畫藝術上都打下了極其深厚的傳統筆墨基礎。他的畫作濃郁沉厚、簡括寧靜,從技法到意蘊均富文氣。其成名早於齊白石、徐悲鴻等人,是堅持筆墨為宗的我國傳統北派的重要代表畫家之一;1921年北京大學畢業后,先後任教於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即原北平藝專)、京華美術學院、國立北平藝專。解放后歷任北京畫院畫師、院委、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等職。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性豪爽,能直言。1947年,在北平藝專任教(原國立北京藝專)時,與壽石工、李智超二教授一起,因對藝專中國畫教學主張與徐悲鴻不同而發生激烈爭論,反對徐悲鴻在中國畫教學和創作中,生吞活剝照搬西畫畫法的“以素描為中國畫造型基礎”的教學法。當年暑期后三人被徐悲鴻解聘。這就是轟動其時的“三教授事件”,從此,在政治上遭受冷落; 50年代中期,又著文與王遜進行中國畫問題的論爭,極力維護傳統畫法與特點。文革期間受迫害,據早年曾受業於秦仲文先生的當代資深山水畫家、國畫理論家關瑞之先生回憶:1974年秦仲文先生的國畫《群雞》被文化部定為“黑畫”,並定性為“惡毒攻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偉大戰略” ,最終秦先生積鬱成疾於1974年秋去世。他是當年唯一受迫害致死的“黑畫家” 。1978年秦仲文先生和其他“黑畫家”在政治上得到徹底平反。
秦仲文
50歲以前,秦仲文的畫主要是臨摹古人,以後則融入寫生,努力突破古人規範,創造自己的面貌。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前期,他的作品最多,也更臻成熟,創作了《沙豐路上寫生》、《岷山遇雨》、《岳陽樓》、《烏江天險》等作品。他以北方人的豪爽氣質駕馭南派山水畫的技巧,用筆堅挺有力,墨法精微,能在不大的畫幅中表現闊大雄渾的氣魄。他還善以行楷筆法畫墨竹,風格清勁厚朴。出版有《秦仲文作品選集》、《秦仲文山水畫集》、《秦仲文畫選》等。
秦仲文擅山水、墨竹,尤以水墨山水著稱。其山水,綜合王石谷、吳墨井,又上溯宋元,力求綜合南北宗,喜以小斧劈皴,結景單純,筆力堅凝,蒼茫渾厚。解放后多有寫生之作,但基本風格不變。秦仲文能詩文,長於美術史研究,1930年編著有《中國繪畫學史》,是20世紀前半葉重要的美術史著之一。
秦嶺雲作品《岳陽樓》
20世紀50年代初,壯遊川、黔、滇、桂、晉,以及京畿各地,創作了大量反映自然和人性之美的新意盎然的作品。晚年更兼畫花鳥。墨竹,墨梅亦獨樹一幟,氣韻非凡。秦仲文早年精研古法,50歲后從傳統出發,融入寫生,突破古人窠臼,畫風驟變,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到60年代初期,他的山水畫更是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秦仲文以北方人的豪爽氣概駕馭南派山水畫的表現手法,用堅挺有力,在咫尺之間表現出闊大雄渾的氣魄。在多年的藝術生涯中,秦仲文曾反覆認真地研究過古代繪畫,尤其是1920年進入金城創辦的中國畫學研究會後,金城收藏的名畫、古物等使他得益非淺。長時間的觀賞、研摹奠定了他堅實的傳統繪畫功底,使之逐步成為一位具有深厚功力的國畫家。秦仲文不但善畫山水,還諳熟時詞,長於書法,寫過史論著述,他對傳統中國文化藝術的理解可以說是深入而貫通的。
秦仲文
秦仲文
相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