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7條詞條名為海的女兒的結果 展開
海的女兒
安徒生著童話
《海的女兒》是安徒生的創作的童話,也被譯為《人魚公主》,首次出版於1837年。
《海的女兒》講述海公主為了追求到一個人的高潔的不死的靈魂,放棄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年長壽的生命,把美妙的歌喉丟棄在惡毒的巫婆手裡,忍受住把魚尾變成人腿后所帶來的巨大痛苦,用她的愛、她的心和她年輕的生命,去追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靈魂,並通過“善良的工作”去分享人的一切永恆的幸福。
該童話被多次改編為電影、木偶劇、兒童劇。
《海的女兒》(07版)故事中“海的女兒”生活在海里。她可以在那深藍色的海底世界自由自在地度過三百年的歲月,然後化為泡沫,結束她無憂無慮的一生。她的壽命比人類長好幾倍,但她卻是一個低級生物,沒有人類所特有的那種“不滅的靈魂”。為了獲得這個靈魂、進入生命較高級的境界,她放棄了無憂無慮的生活,忍受著把自己的魚尾換成一雙美麗的人腿后所帶來的巨大痛苦,而熱戀一個人間的王子,希望通過和他的愛情能分得一份人類的靈魂。但這個王子最後同一個人間的女子結了婚。她的希望破滅了。如果她仍然想成為“海的女兒”,繼續度過她那無憂無慮的三百年的歲月,就得在那王子結婚的早上,用尖刀刺進他的胸膛,讓他的熱血流到她的腿上,這時她的雙腿就可以恢復成魚尾,她就能再度回到海底世界,回到她的家人中去。但是她沒有這樣做,卻自己投進海里,化為泡沫。從孩提時代起,安徒生童話就成為我們的精神食糧,我們寂寞的童年被這些童話照亮了。一提起安徒生,我們馬上會想到《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光榮的荊棘路》等名篇。這些童話有著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吸引力,我們常常沉迷於這些童話的美麗幻想和深邃內涵中,從小到大,甚至到白髮蒼蒼,這些吸引都不曾消失,並且還要持續下去。作為中國人,看到安徒生童話幾乎都無一例外地遇到翻譯家葉君健先生的名字。葉君健先生是中譯本安徒生童話躲不過去的一座山峰,可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首先安徒生是偉大的,他的生動、風趣而又富含哲理的童話具有超強的藝術感染力,但是作為翻譯家的葉君健先生也是不可忽視的,葉先生強調對原著的“再解釋”過程,力求傳神、貼切地譯出原著,並且讓譯文保持原有的詩的效果。在世界文學寶庫中,兩者的珠聯璧合是一個典範。葉先生的中文譯本是直接從丹麥原文翻譯而來的,翻譯時是把安徒生當成哲學家、詩人、大作家來對待的,保持了作者的詩情、幽默感和生動活潑的形象化語言,被世界文壇公認為是兩個(另一譯本為美國珍·赫叔爾特女士所譯)最好的譯本之一。葉先生也成為世界上唯一一位因此獲得丹麥女王授予“丹麥國旗勳章”的翻譯家。葉君健與安徒生有著相似的經歷,從小家境貧寒,歷盡坎坷走上文學道路,但是兩個人都對文學有著一種強烈的熱愛,有一種赤子之心。天賦加上汗水,終於在文學的道路上成為光榮的一員,正如安徒生所寫(葉君健所翻譯)的那種情形:“光榮的荊棘路看起來像環繞地球的一條燦爛的光帶。只有幸運的人才被送到這條帶上行走,才能指定為建築那座連接上帝與人間的橋樑的、沒有薪水的總工程師。”無疑,這是人類的榮耀。中國讀者是有福的,因為他們看到了“中國的安徒生”,中國的讀者應該感謝安徒生和葉君健,是他們兩個人心靈的碰撞使中國人讀到了如此優美、如此偉大的童話,在整個人類的荊棘路上,他們兩人都是這條燦爛光帶上的閃光點。
一次,安徒生想起自己過去一段失敗的愛情經歷,想起《亞格涅格》這部小說的女主人公的遭遇,她在龍宮裡度過了多年,後來扔下丈夫龍王和6個幼女,回到了人間。她的幾個女兒怎樣呢?
安徒生的腦海里又浮現出一個個畫面。6個小人魚由祖母教養,正在成長中,6個小人魚都那麼美麗,而那個最小的是最美麗的。她的皮膚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藍色的,像晶瑩的湖水。她把自己的花壇布置成圓形,像一輪太陽似的。她最愉快的事情是聽人講人世間的故事,對此她充滿了美好的幻想。
到15歲時,祖母給她戴上一個百合花編的花環,每一個花瓣都有一顆珍珠,讓她把頭伸出海面去玩。她看見了好多好多的東西,而最使她高興的是,海面上的一條船上有一個王子,他長著一對大大的黑眼珠,真是漂亮極了。
突然,起了大風浪,王子乘的那條船被打翻了,他掉到海里,眼看就要淹死了。小人魚游過去把他救起來。她深深地愛上了王子,為了愛情,她願意犧牲生命。後來,王子也無所顧慮地接受了她的愛情。
安徒生反覆思考著這個故事,擴展開來寫,夠寫一部長篇小說,自己的許多體驗都可以寫進去。寫成一篇童話也挺好,短小精悍,很有韻味。
於是,安徒生寫信給伊艾達·伍爾芙,她很欣賞他的構思。童話可以像小說一樣描繪森林、河流、海洋、天上、地下的種種側面和場景。表現現實的、幻想的各種人物的心態和變化,情節可以靈活安排,把寫長篇小說的題材寫成一篇童話,那韻味一定會很濃。
於是,安徒生不再猶豫,提起筆來,一氣呵成,寫成了一篇題為《海的女兒》的童話。
小美人魚
小美人魚,不像其他童話故事中的女主角那麼幸運,在兒童文學中,她是一個悲劇的形象,也是安徒生在童話中樹立的一個尖銳生動的形象,亞里士多德認為理想的悲劇人物應該是本身具有某種缺陷或者犯過失的人。王子
海的女兒
童話中的王子代表著安徒生的理想世界,他不到16歲,英俊,就像美人魚花園中的雕像。故事情節中提到王子讓小美人魚永不離開他,這樣的情節,代表這忠誠。
作品主題
學者對《海的女兒》中小人魚追求愛情的執著精神評價很高,認為“(讀者)從她犧牲自我的行為方式,從倫理學的角度敬佩她對愛的奉獻”。”實際上,從愛情倫理的角度看,小人魚追求愛情的做法並不值得過分褒揚。小人魚在獲悉擁有人類愛情便可“靈魂不朽”后,便對人類世界充滿了嚮往。儘管老祖母反覆提醒她“比起上面的人類來,我們在這兒的生活要幸福和美好得多”,”告誡她不要作不切實際的幻想,巫婆也警告她追求人類愛情是一種危險行為,但小人魚無法冷靜思考別人的建議,依然對人類的愛情痴迷不悟。這裡的老祖母和巫婆系小人魚海底同類或長輩,她們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人生智慧,一再提醒小人魚要珍惜海底幸福生活,以免將來落得悲慘的人生結局,然而小人魚對這些勸誡置若惘聞。由此可見,小人魚一味按照自己的主觀願望行事,是她陷於絕望痛苦命運的根源。小人魚的人生悲劇也可以視為性格悲劇。
小人魚短暫一生經歷了四個階段,即在祖母啟蒙下嚮往愛情,遇到王子后萌生愛情,與女巫交易後來到人間——為愛情受苦.最後心甘情願淪為泡沫——為愛情犧牲。在不同人生階段,愛情一直是她魂牽夢繞、苦苦追尋的目標。甚至可以說.小人魚已將愛情演化為一種迷信,愛情對她而言即意味著一切,她所做一切都是為了獲得愛情,為了愛情可以放棄一切,即便失去人格、受難和犧牲也在所不惜。然而小人魚與女巫做完交易以後,她卻陷入一個“愛而不能成其愛”的悖論:原本她是為了愛情來到人類世界,卻要為獲得愛情付出失去聲音的高昂代價,而一旦失去聲音她又無法向王子示愛,最終又因無法表明心意而失去愛情。愛情對小人魚而言猶如一度米諾斯迷宮,她身陷其中卻一直找不到出口。
在上述四個階段,小人魚“失聲”是導致其悲劇命運的關鍵。有學者認為,這裡的“失聲”具有一定的象徵意味,預示著女性失去了表達的權利與自由。在他們看來,“要接近王子就必須失去聲音的寓意為,女性在男性面前的沉默是男權世界中的第一法則”。“這是從女權批評視角探討“失聲”意義的,固然具有一定的創見性,但其中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視。實際上,小人魚的聲音不僅代表女性的話語權,還可以理解為人之所以為人的主體意識。從海德格爾“語言是存在的家園”的觀點看,話語也是界定人類本質屬性的重要標誌,小人魚失去聲音即意味著她失去自我和人格。這是導致其愛情悲劇的另一重要因素。眾所周知,男女雙方在愛情交往中必須處於對等地位,如果一方一味遷就或迎合另一方,甚至為愛情放棄自己做人的原則和立場,那麼這樣的愛情即使能夠開花結果,也大都結出令人遺憾的苦果和惡果。童話中的王子舉止優雅、儀錶非凡,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巨大財富,的確是許多女性心儀的理想伴侶,然而小人魚在無原則的自我犧牲之後,她與王子之間卻變成“主人”與“寵物”的關係。她由於喪失獨立的人格和話語表達權,最終與她夢寐以求的愛情失之交臂。愛情原本是男女之間的和諧人際關係,但小人魚卻將其視為自己生命的全部,這時愛情便成為壓抑其主體意志的精神重負。小人魚將全部人生希望都投注到愛情上,而一旦愛情遭遇不測風雲,她的整個天空就會在頃刻間崩塌。
小人魚雖有人的部分外形特徵,但她仍是生活在海底的人魚而非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魚”的自然屬性仍是她愛情道路上的一道障礙。小人魚也清楚自己與人類的差別主要在於尾部,因此她對自己的尾巴極不滿意。儘管尾巴在海底生物看來可能是美的,但它並不符合人類的審美標準,小人魚便千方百計要除掉這個“醜陋的東西”。小人魚渴望擺脫層蠟其實是要擺脫自然後性。她用美妙聲音換取“呆笨支柱”似的腿,因為“腿”是她由魚變成人的重要標識。小人魚擁有“呆笨支柱”的雙腿,即意味著她獲得了進入人類世界的許可證。推其如此,她才會覺得自己不是低等的海底動物“魚”——人類眼中的一個異類,而是一個與王子有著相同外形的人,她才能獲得與王子談情說愛的資本。安徒生深入到小人魚的內心世界,全面揭示她在求愛過程中的焦灼心理,有學者由此斷定安徒生“超越了人類中心主義意識,深入到自然萬物的‘內心’層面,讓他們在童話里擁有按照自己的天生察賦喜怒哀樂的生存權利”。“然而事實上,小人魚渴望進人人類世界的種種努力,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人類中心主義意識。
首先,小人魚作為一種生活在海底的魚類,她追求的不是同類而是異類的情感,這顯然違背了生物圈物種繁衍的規律。眾所周知,不同生物種族在生理習性和審美認知上存在差異,魚類只有與同類在一起才有共同語言,小人色追求魚類感情才是一種本能反應,然而她卻將人類愛情視為自己的理想,並按照人類價值觀念和審美標準要求自己。小人魚這種極端的求愛經歷可以概括為:人類擁有的東西她必須擁有(如腳),以人類作為自己活動的中心和參照,一切要向人類世界看齊。然而小人魚作為一個人類的異類,並末被人類社會真正接納,客觀上她仍是王子的一個“寵物”。其次,小人魚對自己作為一個異類而感到自卑。小人魚渴望擺脫“不倫不類”的尾巴,用優美的聲音換來可以行走的人腿,為此她付出了血淋淋的代價。這也可以理解為,小人魚不僅認同人類世界的價值標準,還否定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小人魚這種看法與文藝復興以來歐洲對人的理解基本一致。文藝復興時代,西方人普遍認識到自身的存在價值,在文藝作品中不斷謳歌人和人性,宜稱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由此轟轟烈烈地拉開現代人意識覺醒的大幕。啟蒙運動時代,思想家們高擎“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旗幟,提倡尊重人權並讓人自由發展,更是將人抬升到極為神聖的地位。
基於此,西方人在處理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時,極少能夠擺脫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他們認為人類在宇宙中處於至高無上的主體地位,自然界作為人類活動的對象和客體,與人相比處於受支配的從屬地位。正如學者所言,“將人視為唯一有價值的存在和自然界至高無上,可以無法無天的統治者,為滿足人自身的貪慾,無限度地向自然界掠奪,完全忽視生態規律和其它生物的生存權利”。小人魚否定自己自然屬性而向人類世界靠攏,也即變相認同人類崇高、人魚低等這一傳統觀點,這顯然也是人類中心主義思維模式的反映。
在小人魚身上,充分體現了耶酥基督的受難精神。道成肉身的基督是神、人之子,具有神和人的雙重特性,他遭受各種磨難仍堅持向世人傳播福音.直至捨命以完成救贖。小人魚的身份也像耶穌一樣複雜,她曾經有著魚類的外形和人類的思想,既是魚又是人,或既不是魚又不是人,在愛的召喚下,變成泡沫一步步飛向天堂.此時她既是人又是神。小人魚“魚—人—神”的角色轉化,與基督教文化中三位一體的定位是對應的。長期以來,西方倫理學對人一直持有三種理解:一種觀點認為人是源於自然的感性的人,一種觀點認為人是源於自由的理性的人;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人是超越自然的神性的人。“小人魚追求愛情時是受到情感的驅使,那時純粹是感性的存在,但她最終以自我犧牲精神忍受人生的痛苦,並獲得上帝的救贖而進入天堂,實現了從感性的人到理性的人的轉化.更是超越自然屬性而成為一種神性的存在。
《海的女兒》在愛情、生態和生命等層面擁有複雜的倫理內涵,絕非一般意義上的浪漫主義作品。作品從反面告訴讀者,年輕人在戀愛時不能全憑感覺追求虛幻的愛情;以失去自我和人格為代價追逐愛情,勢必會與愛情失之交臂。人類活動不應違背生態規律,否則,人類不僅無法實現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想,還可能釀成嚴重的社會悲劇。人類應該摒棄狹隘的利己主義計較,懷著利他的博愛精神積極追求,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和生命境界的升華。
藝術特色
從象徵意義來寫人,人是宇宙間最美好的,因為他能夠進行種種合併圖冊(2張)創造,創造出最美好的東西。小人魚第一次接觸到“人”時,她還只有15歲。這個“人”是一位王子。
安徒生是將人、人的靈魂故到了一個崇高的地位,她不僅懷著堅貞信念,而且還懷著浪漫主義的強烈激情。小人魚苦苦追求的“不滅的靈魂”其實就是安徒生理想中人的生命價值所在,有了這個不滅的靈魂。才能進入人生命的高級境界,而人的生命是只有追求與奮鬥才能獲得不朽的價值。從本質上說,她憑她堅強的意志、善良的心靈、細膩的情感、行為的勇敢和高尚的品格一定能夠實現她的理想,只是有待時日而已。安徒生通過她的形象,提示應該如何正視這種“人”的地位,應該如何擺脫低級趣味,而真正具有值得“人”的稱號的高尚的靈魂。
安徒生用藝術筆觸成就了人魚公主典範性的愛情悲劇,它浪漫,它精緻,它優雅,它美麗。“安徒生童話特有的藝術魅力也就在這優雅與高貴之中顯現出來:極盡凄婉動人之措寫,但絕不呼天搶地,而是內斂地、沉穩地,甚至帶著一抹淡淡的憂鬱的微笑,卻把一份精緻的憂傷悄悄地不絕如縷地纏繞在讀者的心上。這是一種安徒生式的藝術趣味,堪稱經典”。
安徒生出身貧寒,地位低微,於少年的時候,便展露出不凡的才華,為丹麥有錢的紳士所收養,供他教育,小人魚對人類的嚮往,便是安徒生對貴族權勢的羨慕,為了進入高等社會,他像人魚一樣每一步都如行走在刀刃上,安徒生置身權貴卻格格不入。他抵擋著嘲笑、誹謗和侮辱,忍受內在的痛楚,寂寞與失敗等精神痛苦,像小人魚一樣為世間所不容。
更具自我寫照色彩的還是愛情描寫,安徒生賦予小人魚勇敢追求愛情卻最後以自我犧牲的方式毀滅,這與他一生的愛情悲劇有關,安徒生終生末娶,把自己對意中人愛而不得的情感深深埋藏在心裡,正因為這種感情埋藏很深,最後起了突變,終於以海的女兒的形象展露出來,所以小人魚不是一個憑空幻想出來的,而是有真實感情做基礎,小人魚對愛的執著,可以看作為理想而自強不息,在艱難中奮起的精神動力,也正是安徒生的自身寫照。
《海的女兒》是安徒生重要的童話作品之一,其影響只消從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礁石上的美人魚銅像就可見一斑。同時還被無數次改編成動畫、兒童劇等。
海的女兒
翻譯家葉君健:“海的女兒”其實是安徒生理想中的人的縮影。他相信擁有人魚品質的“人”一定能走向光明並創造美好生活,由此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海的女兒》是一部讚美和歌頌人的作品。 “‘海的女兒’對高級生命的追求,她的堅強毅力和犧牲精神,打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的心。”
作者::[丹麥]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海的女兒
譯者:葉君健
出版年:2007
頁數:356
定價:15.00元
裝幀:平裝
叢書:世界文學文庫(全譯本)
ISBN:9787540210748
安徒生,被尊為現代童話之父,以詩意而又幽默的筆調,改變了現代童話的面貌,並開啟了創作童話的先河。最可貴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閃耀著普遍的人性的光輝,超越了不同國家、種族與文化,因此歷久彌新,被世界各地的人們反覆傳誦。安徒生童話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無人能夠企及。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Andersen,1805—1875)丹麥作家,童話大師。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受過大學教育。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台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潤被解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