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碑

房玄齡碑

房玄齡碑是上海書畫出版社所著的一本書,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本書系“中國碑帖經典”叢書之一,向讀者展示了褚遂良房玄齡碑。

歷史背景


房玄齡在李世民剛起兵之際,投奔李世民,與其一見如故,並成為謀主,一直不離左右,運籌帷幄,被李世民認為是大唐開國第一功臣。
玄武門之變后,房玄齡成為貞觀首輔,主管朝政長達二十二年,直到去世。房玄齡去世未滿一年,李世民也病逝了。二十三年的“貞觀之治”落下了帷幕。房玄齡不僅是大唐開國謀主、貞觀首輔,也是大唐第一名相。

碑文信息


褚遂良刻《房玄齡碑》
全稱《大唐故尚書左僕射司空太子太傅上柱國太尉并州都督》,亦稱《房玄齡碑》。碑額陽文篆書“大唐故左僕射上信國太尉梁文昭公碑”十六字。褚遂良書。貞觀二十口年七月立,碑在陝西醴泉昭陵。左僕射房玄齡死於貞觀二十二年(648)七月,而貞觀只有二十三年,所以此碑當立於公元648-649年之間。《金石萃編》載:碑高一丈二尺九寸,寬五尺,文共三十行,滿行約八十一字。最為人知的一句話是:"道光守器長琴振音,方氏虞風仙管流聲."
此碑書法遒勁秀逸,《石墨鐫華》稱:“碑已泐,僅存六百餘字。結法與《聖教序》同。”褚遂良書此碑時五十二三歲。這時他的書風已經明顯地發生了變化,不僅與《伊闕佛龕碑》不同,就是與《孟法師碑》也大不一樣。最明顯的,橫畫已有左低右高的俯仰,豎畫的努筆也明顯地有向內凹而呈背勢;隸書似的捺腳仍然存在,卻增加了行書用筆,字勢顯得極為活潑。褚遂良書法中特有的婉媚多姿在此時已經定型,並進一步走向成熟,便是以此碑為標誌的。
《金石萃編》載:涿州李氏藏宋拓有賈似道印記,碑下截已殘。有影印本行世。

碑文原文


大唐故尚書左僕射司空太子太傅上柱國贈太尉并州都督梁文昭公之碑文
蓋聞翊亮天儀,處師臣者參聖;丹青景化,應圖緯者鄰幾。若乃皇靈厥初,挺生元宰,(約缺四十五字)宸之表,經綸帝績,仰代玄造之功,論道太階,獨見於文昭公矣。公諱玄齡,字喬,清河郡縣人也。昔者帝媯(約缺四十字)海之清風;繼響承家,鎮聞韶之雅俗。曾祖翼,後魏宋安太守,襲爵壯武侯。祖熊,歷清河、廣川太守。並揚光外口,上承(約缺三十四字)司隸刺史,皇朝贈徐州都督、臨淄定公。政以禮成,教由言滿,通德之門早聞,竟發納駟之祥;清白之訓方申,終(約缺四十一字)機,精通未兆。同后邰之克嶷,良由自然;體曲阜之多才,非因學致。遍游六藝,泛涉百家。寫延閣於靈台,(約缺四十四字)年十有八,俯從賓貢,澹乎藏器,世莫能知。吏部侍郎高孝基,察微之士也。半面申款,拭目異(約缺四十一字)藏書,咸成口簡。詔征碩老,典校缺文,自非學擬更生,方膺妙選。耆如伏叟,僅得先鳴。公以富年,俄登口席。望清塵(約缺三十九字)齊口外口。歲序纏懷,終身永切,至哉天性,獨越人靈,於時道阻昏口,思鳴待旦,竟屬碭山雲氣,發口於(約缺四十六字)之鑒方深;在殷憂而未晞,隱如之寄斯重。太宗時稱元帥,乃命公為記室。於是臨戎習禮,奉翊司隸章;輕出余資,預表收圖之之志。皇唐之(約缺三十九字)口口攘萬人之敵,飛箭下億丈之城。故以敷暢軍謀,弼舞干而制勝,弘宣廟略,俟傳檄以成功。豈徒日制口函,委(約缺四十一字)人,朝口丹青,公為冠首,累加上柱國,封臨淄侯,俄而爨苞巫蠱,禍胎滋蔓。管叔阻兵,肆流言而助瘧;潘崇建策,(約缺四十字)走魂而徇主,約沈族以酬恩。俄然內難廓清,英威纂統,引公為右庶子。沃茲三善,匡彼萬機。口口廣徒,口口斬袨,(下缺)太宗御歷,遷中書令,封邢國公,邑三千戶,實食益州賦一千三百戶,尋以本職兼太子詹事,仍敕監口(下缺)高祖、太宗二實錄,合卌卷,晉、梁、周、齊、陳、隋六代史,合三百廿七卷。雖復馬擅半千,談遷共終其口;班口良(約缺四十一字)矣。俄遷尚書左僕射。當朝作紀,巨細平分;體國推誠,鴻纖必舉。持衡取正,象雨露而無心;處劇多聞,(下缺)高祖升遐,帝不言政,吉凶機務,大小責成,園寢規摹,仰副孝思之道;山陵制度,簡(約缺四十二字)汾口;口口令器,喻奄宅於龜蒙。公固辭裂土,詔從其義,尋加太子少師,通籍二宮,並司衡軸;交輝兩口,表儀口口(約缺三十九字)於春風;水土斯平,致河圖於東序。乎今上升儲,道光守器,長琴振響,方嗣虞風,仙管流聲,且揚媧化,發明春誦,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必資奭望(約缺三十 八字)風口口口口。口口浹宇,故藉羲馭之功;少海浮霄,尚假朝宗之助。增天益峻,意在茲乎。尋而有事馬韓,將口烏服,鉤陳(約缺四十三字)公昔從撥亂,飲雪披榛,晚贊天成,憂深責厚,罄其心力,遘此沈痾。古人有言曰:形大勞則弊,神(下缺)太宗驚其色憂。親加察問,方依實奏。帝用憮然,馳遣良醫,並齎御葯。時方隆暑,迎至涼宮,詔遣(約缺三十八字)口口殊不口身,愒視光陰,益深憂國。高陽公主為其子妻,附上諫書,言逾切至。御覽增慟,悲(約缺四十字)第二子遺愛為右衛中郎將;第三子遺則為朝散大夫,使及目前,見其通顯,恩波所被,觸類無涯。粵以貞觀廿二年七月廿四日薨於(下缺)太宗俯閱巨川,悼藏舟之夜失;今上緬惟過隙,痛愛景之宵沉。慟結兩宮,口口口口,冊贈太尉、并州都督,(約缺二十五字)賜東園秘器一口口加羽葆鼓吹、班劍卌人,葬事所須,並令優給。仍特降旨,許為制碑。遐觀遂古,君臣之(約缺四十九字)並出。道合神契,德洞天經。體孝為忠,自家形國。妙年從識,望瑤光而識真;弱歲逾岐,會口泉而委質。口飛龍(約缺四十四字)山不復,逝水無追。家臣國史,相與而謀曰:“昔魯國懷僖,揚德音於雅頌;周人思邵,播美績於口謠。口以(下缺)辰精降說,華靈誕震。台岳資神,齊光含峻。口我天綱,綿區掩俊。道契文明,聲諧遠(約缺四十六字)聖賢同德,君臣協志。穹壤倏平,幽遐必暨。革夷從夏,羈戎口吏。明謨赫赫,雅議(約缺四十九字)義。口郁掞詞,雕煥始發。如綸俄成,壯觀璇衡。總務玉鉉,調鼐儀形,濟濟口口,師師彌綸。(約缺四十六字)穠華。門當魯館,邸照姬車。卜居昭儉,脫粟防奢。禮崇身約,室邇情遐。(約缺五十四字)易口,口道難明,德暉不昧,環景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