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1條詞條名為東街村的結果 展開

東街村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南城街道東街村

東街村為一地名,在我國山西省(3個)、浙江省以及福建省都有同名村莊,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村莊存在差別。

村情概況


東街村位於忻州市忻府區城區的東南部,是個典型的城中村。全村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僅有200畝,人口4300人。2004年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和東街村的實際情況,除有300餘名村民外,其餘的4000名村民全部轉為非農業戶口,成為市民。2005年經區政府批准,東街村成立了勝利社區居委,東街村實行了村委、居委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管理模式。東街村的黨組織設置為黨總支,總支下設5個黨支部,黨員80名。
幾年來,主要做了幾件事:一是解決部分小街小巷的吃水難問題。投資10餘萬元,新鋪自來水管道4000米,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吃水難問題。二是解決路難行路不平問題。投資80萬元,新修道路4000米,補修和硬化道路1000米。三是解決燈不亮的問題。籌集資金2.7萬元,修復大街小巷路燈140盞,四是解決環境不美的問題。投資2萬元,植樹180棵,美化了村內環境。五是解決幼兒入園難的問題。投資2萬元用於改造東街幼兒園,為培養下一代創造良好環境。六是改造村支部和村委辦公場所。投資14萬元重新修復支部村委辦公大樓,使二十多年沒有進行粉刷清理的辦公樓整修一新,樹立了支部村委在村民中的新形象。
共投資120萬元,修築了1公里水泥路l公里磚路,4公里小街小巷鋪磚硬化路,改造4000米自來水管道。
新農村建設重點抓好的工作:一是在近期內使全村集體企業產值達到1.3億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4000元。二是對村內現有資源進行盤活,將預製廠、木器廠、旅店等4個企業進行了重新承包和承租。為集體增加收入70萬元。三是準備引進資金1300萬元,新建40萬噸水泥廠一座,年可增加利稅560萬元,解決300村民就業。四是創優發展環境,為從事商業和建築業的村民提供服務,並對無業村民進行就業培訓,與有關單位聯繫,輸出勞動力48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基本實現水、電、路、電話四通。全村有11戶通自來水。有1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戶,分別佔總數的8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3輛,摩托車6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37萬元,佔總收入的54%;畜牧業收入5.02萬元,佔總收入的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頭,肉牛0頭);漁業收入0.14萬元,佔總收入的0.4%;林業收入8.79萬元,佔總收入的24%;第二、三產業收入1.3萬元,佔總收入的3.6%。農民人均純收入3301元,農民收入以野生菌等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野生菌,主要銷售往本市。2008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茶葉咖啡橡膠產業,無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戶,人口48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23人。其中農業人口48人,勞動力24人。該村以 漢 族為主,其中漢族41人,基諾族3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幹壩小學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大渡崗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20.00公里,距離中學28.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人,其中小學生3人,中學生1人。

村務公開


該村黨員總數1人,黨員中男1人。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0.8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無籌資籌勞。年末集體總收入0.21萬元,有固定資產3.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3畝(其中:田124畝,地109畝),人均耕地4.85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789.5畝,其他面積344.00畝等資源。
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晴通雨阻,基礎設施落後,沒有公共廁所,沒有路燈,農田得不到有效灌溉,糧食單產低。集體沒有經濟實體,沒有文體設施沒有垃圾處理場地,村內沒有排水溝渠設施等。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茶葉及橡膠產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3301元有時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