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星樹

冬青科冬青屬植物

秤星樹(拉丁學名:Ilex asprella (Hook.etArn.)Champ.exBenth.)是冬青科、冬青屬植物。落葉灌木,高達3米;具長枝和宿短枝,長枝纖細,栗褐色,無毛,具淡色皮孔,短枝多皺,具宿存的鱗片和葉痕,形如秤星。葉膜質,在長枝上互生,在縮短枝上,1-4枚簇生枝頂,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雄花序:2或3花呈束狀或單生於葉腋或鱗片腋內,位於腋芽與葉柄之間;花梗長4-6毫米。雌花序:單生於葉腋或鱗片腋內,花梗長1-2厘米,無毛;花4-6基數;花萼直徑約3毫米,4-6深裂,裂片邊緣具緣毛;花冠輻狀,花瓣近圓形,直徑2毫米,基部合生。花期3月,果期4-10月。

秤星樹分佈於菲律賓群島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香港等地;生長於海拔400-1000米的山地疏林中或路旁灌叢中。

秤星樹是中國華南地區的常用特色藥材,也是王老吉涼茶、三九感冒靈徠的主要原料。

形態特徵


秤星樹
秤星樹
落葉灌木,高達3米;具長枝和宿短枝,長枝纖細,栗褐色,無毛,具淡色皮孔,短枝多皺,具宿存的鱗片和葉痕,形如秤星,故名為“秤星樹”。葉膜質,在長枝上互生,在縮短枝上,1-4枚簇生枝頂,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4-6(-7)厘米,寬(1.5-)2-3.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尖頭長6-10毫米,基部鈍至近圓形,邊緣具鋸齒,葉面綠色,被微柔毛,背面淡綠色,無毛,主脈在葉面下凹,在背面隆起,側脈5-6對,在葉面平坦,在背面凸起,拱形上升並於近葉緣處網結,網狀脈兩面可見;葉柄長3-8毫米,上面具槽,下面半圓形,無毛;托葉小,胼胝質,三角形,宿存。
雄花序:2或3花呈束狀或單生於葉腋或鱗片腋內,位於腋芽與葉柄之間;花梗長4-6(-9)毫米;花4或5基數;花萼盤狀,直徑2.5-3毫米,無毛,裂片4-5,闊三角形或圓形,嚙蝕狀具緣毛;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6毫米,花瓣4-5,近圓形,直徑約2毫米,稀具緣毛,基部合生;雄蕊4或5,花絲長約1.5毫米,花藥長圓形,長約1毫米;敗育子房葉枕狀,中央具短喙。
秤星樹
秤星樹
雌花序:單生於葉腋或鱗片腋內,花梗長1-2厘米,無毛;花4-6基數;花萼直徑約3毫米,4-6深裂,裂片邊緣具緣毛;花冠輻狀,花瓣近圓形,直徑2毫米,基部合生;退化雄蕊長約1毫米,敗育花藥箭頭狀;子房卵球狀,直徑約1.5毫米,花柱明顯,柱頭厚盤狀。果球形,直徑5-7毫米,熟時變黑色,具縱條紋及溝,基部具平展的宿存花萼,花萼具緣毛,頂端具頭狀宿存柱頭,花柱略明顯,具分核4-6粒。分核倒卵狀橢圓形,長5毫米,背部寬約2毫米,背面具3條脊和溝,側面幾平滑,腹面龍骨突起鋒利,內果皮石質。花期3月,果期4-10月。

主要變種


大埔秤星樹(變種)該變種與秤星樹(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果實橢圓形,長9毫米,直徑約8毫米,宿存花萼略伸展,直徑4毫米;分核6粒,較大,長8毫米,背部寬3毫米。產於廣東大埔、英德、鼎湖山;生於中海拔山地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廣東大埔。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1000米的山地疏林中或路旁灌叢中。

分佈範圍


產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香港等地;分佈於菲律賓群島。

生長繁殖


因秤星樹結實率高,種子容易採收,一般採用種子繁殖。

種子處理

6-7月份選取健壯無病蟲害感染植株,採集成熟果實,去除果皮,洗凈,陰乾,按種子沙子比例1:3混勻,室內常溫沙藏100-120天至播種前,保持濕度45%左右(手握成團,松之即散)。

苗床準備

選擇土壤疏鬆富含腐殖質的肥沃地塊,667平方米施入腐熟有機肥400-500千克,或複合肥100千克,深翻30-35厘米,與土混勻,起畦,耙細,畦面寬1-1.2米,高25-30厘米,溝寬35-50厘米,畦面鋪蓋黃泥土2-3厘米厚。

播種方法

播種時間為11月中旬至次年1月。沙藏種子少量發芽后,將其均勻撒播於苗床,667平方米種子用量為5-6千克,蓋1-1.5厘米厚的黃心土,然後蓋1層稻草,澆透水,蓋上薄膜。

栽培技術


苗期管理

● ● 澆水保濕:播後用薄膜蓋住,直至完全出苗后揭開薄膜,揭膜後用70%的遮陽網,並保持棚內溫度在25℃左右,經常淋水保持土壤濕潤。 
● ● 定苗:當種子出土高6-10厘米時(8片真葉后),揭開遮陽網並及時間苗補苗,去弱留強,保持8厘米×10厘米的株間行距,667平方米定苗50000-55000株。 
● ● 田間管理:根據育苗地雜草生長情況,及時除草。定苗后每隔20-25天施肥1次,667平方米施用45%高氮複合肥3-5千克。封行后,每隔30-45天施肥1次,667平方米施用複合肥5-8千克。10月份以後基本不需施肥。根據育苗地土壤墒情,隨干隨澆,以保持土壤濕潤;雨水較多時,及時排灌。苗期以防治根腐病蚜蟲為主,以低毒高效、廣譜性藥劑為主。 

出圃運輸

● ● 出圃:11月份-翌年5月中旬出圃出苗,當種苗地徑達到0.5厘米時即可出圃移栽。種苗採挖時應避免傷及根系,挖出后篩出不合格苗,同時將合格種苗修剪到50-65厘米,紮成30-50株/捆。 
● ● 運輸:較長距離運輸前應用泥漿漿根,泥漿內拌入多菌靈,裝卸車時輕拿輕放,避免傷及根系與嫩枝。 

移栽定植

● 選地整地
在生態適宜區域,選擇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坡度小於30°林地或山地。
在選好栽種秤星樹的地塊后清理灌木、雜草,按(0.8-1)×(1-1.5)米的株行距挖穴,穴的規格為長寬各40厘米,深30厘米,每穴施入無公害化處理的腐熟有機肥0.5-1千克,或複合肥150克,並與穴土混勻。667平方米開穴400-450穴。
● 定植方法
● ● 移栽時間:11月至次年5月中旬,此時天氣暖和,雨水充沛,有利於種苗的成活。可選擇此時間段內的陰雨天開展種植。 
● ● 定植方法:起苗前一天傍晚苗床應澆透水,起苗時盡量保持根系完好,將起好的種苗栽種於已挖好的穴內,每穴1株,弱苗2株,覆土深度以蓋住原有根係為宜,讓根系舒展,植后把土壓實,澆透定根水。 
● 田間管理
● ● 補苗:於當年11月份或次年4-5月補種。栽種方法同定植方法。 
● ● 中耕除草:種苗定植后未封行前應及時除草,以後每年4-5月、7-8月和12月各進行1次中耕除草。 
● ● 施肥:4-5月、7-8月和12月配合中耕除草施複合肥或有機肥,每株施複合肥150-200克,有機肥0.5-1千克。 
采徠收加工
● ● 採收期:採收年限為5-6年。全年均可採收;11月至翌年1月份植株落葉後為最佳。 
● ● 採收加工:選在晴天露水干后挖起全株,留根,除側枝、去除泥沙、雜質,洗凈,劈成小塊或切片,曬乾。 

病害

● 炭疽病
● ● 病害癥狀:發病時間多在6-8月,莖幹出現黃褐色病斑,萎縮,枝葉枯死,內部黑化。 
● ● 防治方法:發現病株及時剪除,將病株清理出地塊。病害嚴重時可噴3-5次殺菌劑,每7-10天1次,藥劑可選40%滅菌威500倍液、65%代森鋅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等。 

蟲害

● 蚜蟲
● ● 危害癥狀:以蚜蟲為害嫩梢為主。 
● ● 防治方法:噴灑蚜虱凈1000倍液或金科1500倍液,均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天牛
● ● 危害癥狀:以幼蟲蛀食主幹為主。 
● ● 防治方法:噴施內吸性藥劑,如45%氯氰菊酯1000-1200倍液。 

主要價值


秤星樹
秤星樹
藥用:秤星樹的根、葉入葯,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消腫散瘀之功效。葉含熊果酸,對冠心病,心絞痛有一定療效;根加水在銹鐵上磨汁內服,能解砒霜和毒菌中毒。
經濟:秤星樹也是王老吉涼茶、三九感冒靈的主要原料。

民族用藥

本種的根、葉入葯,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消腫散瘀之功效。葉含熊果酸,對冠心病,心絞痛有一定療效;根加水在銹鐵上磨汁內服,能解砒霜和毒菌中毒。
【侗葯】美波霜,美登大罷(三江語):根或根皮治肝炎;全株用於單純性消化不良,口腔炎,感冒發熱《桂葯編》。
【苗葯】百涼木,百解樹(融水語):全株用於食物中毒《桂葯編》。
瑤葯】癟腮旦(金秀語):根或根皮治肝炎,感冒發熱,血壓增高;全株用於感冒發熱,肺炎咳嗽,咽喉炎《桂葯編》。大百解:用於感冒咽喉炎,勞傷咳嗽。
【壯葯】偷乾草(扶綏語):根或根皮治療咽喉炎《桂葯編》。
【畲葯】假荔枝,土白芍:根用於扁桃體炎,咽喉炎《畲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