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紅花鄉的結果 展開

紅花鄉

湖南汨羅市紅花鄉

紅花鄉因境內的紅花山而得名,位於汨羅江以此,汨水與羅水交匯的三角部位,東與天井鄉接壤;南、東南與平江伍市鎮及新市鎮、城郊鄉相鄰;西與楚塘鄉、范家園鎮緊鄰;北與黃市鄉隔羅江相對。全鄉轄11個行政村,分別為:南壽村、石侖村、石鼓村、塘村、葉家沖村、廖家塅村、京街村、羅濱村、東沖村、紅花村、劉花洲村。土地總面積5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萬畝,山林面積1.8萬畝,是一個人多地廣的農業大鄉。該鄉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與汨羅市城區僅一江之隔,主要轄區已列入汨羅市城區建設規劃範圍內。紅花資源豐富,水電供應充足,通信發達。紅花境內土地大多為丘陵、山地,且集中連片,便於土地開發。汨江、羅江兩水三面環繞,水資源極為豐富。農電網改造后,已實現城鄉電網同價。境內郵電通訊設施齊全,各類業務均已開通,紅花已具備接納大投資、大項目、大發展的基礎條件。

概況


黃市鄉位於汨羅市北部。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16178人(2009年末)。轄瑞靈、黃市、港口、托坪、大坪、關山、石堰、划塘、翁橋、干橋10個行政村,189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大坪村老沙塘,距市區13千米。107國道過境。

沿革


清末屬黃谷局,民國時屬四區黃谷鄉。1949年屬汨羅江辦事處,1950年為尚義、關山、青平、大侖、黃市、青陵、托坪等7個鄉。1956年合併為黃市鄉。1958年與紅花鄉合併設立鋼鐵公社(后改紅花公社)。1961年分設黃市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6年,面積51.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鄉政府駐桐子園,轄托坪、瑞靈、干橋、划塘、關山、黃市、港口、翁橋、石堰、大坪10個行政村。

行政轄區


紅花鄉位於汨羅市江北地區,全鄉轄11個行政村,分別為:南壽村、石侖村、石鼓村、土包塘村、葉家沖村、廖家塅村、京街村、羅濱村、東沖村、紅花村、劉花洲村。

人口數據


總人口23647
12306
11341
家庭戶戶數6809
家庭戶總人口(總)23619
家庭戶男12290
家庭戶女11329
0-14歲(總)5527
0-14歲男2946
0-14歲女2581
15-64歲(總)16266
15-64歲男8476
15-64歲女7790
65歲及以上(總)1854
65歲及以上男884
65歲及以上女97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3020

資源豐富


紅花是一個魚米之鄉,種養業發展迅速,是汨羅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牲豬生產基地。年糧食總產量1.8萬噸,出欄牲豬8萬頭,麻鴨養殖初具規模,年產麻鴨20萬羽以上,紅花皮蛋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全鄉的經濟已有了長足發展。2004年,全鄉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9億元,財政收入200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3600元。

特色風景


境內的紅花山風景秀麗,山清水秀,常有白鷺棲息,是難得的一大自然美景,山上的崇善寺建於明清時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香火鼎盛,年接待香客、信徒3萬人次,是度假休閑的理想之處,是投資興業的黃金碼頭。形成了以農產品加工、建材、林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2001年引進的湖南加華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達1.98億元,是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肉牛養殖、加工、銷售企業,現具備年屠宰加工6萬頭肉牛的生產能力,全國有名,帶動了全鄉經濟的發展。
紅花民風淳樸,人文環境好。文衛科教事業健康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連年先進,社會大局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特別是湖南加華牛業落戶紅花,更使紅花的建設和發展事業如虎添翼,大展雄姿。2003年10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視察加華牛業和我鄉石侖、石鼓兩村,紅花鄉的工作得到了總書記的充分肯定。

鄉鎮經濟


該鄉通過加大招商引進和鄉屬企業改制力度,成功引進了德利(湖南)農用機械製造公司,總投資200萬美元,已到位200萬元(人民幣),主要進行收割機生產。已購買了供銷社閑置房20畝作其廠房,現正進行廠房建設。年產值達4000萬元,同時,成功引進了台灣慧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萬頭現代化牲豬場,投資1000萬元。該鄉將緊緊依託德利公司,再引進4—5家台資企業,以加華、德利為基礎籌建台資工業小區。

特色農產品


紅花,麻鴨,肉牛,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