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拉夫·萊姆

斯坦尼斯拉夫·萊姆

斯坦尼斯拉夫·萊姆(Stanislaw Lem, 1921-2006)是波蘭著名科幻作家、哲學家,他是20世紀歐洲最多才多藝的作家之一,也是國際公認的科幻小說天才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稱讚萊姆是“當今活躍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學、最幽默的一位”;庫特·馮尼古特讚揚他“無論是語言的駕馭、想象力還是塑造悲劇角色的手法,都非常優秀,無人能出其右”。

萊姆一生著述甚豐,他的書被翻譯成41種語言,熱銷2700萬冊。他本人因此成為擁有最多讀者群的非英語科幻作家。許多西方評論家認為,如果有一天科幻作家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此人非萊姆莫屬。

人物生平


斯坦尼斯拉夫·萊姆
斯坦尼斯拉夫·萊姆
萊姆於1921年9月21日出生於利沃夫(Lwów,今屬烏克蘭)的一個猶太醫生家庭。1939年至1941年和1944年至1948年分別學習醫學、哲學、科學方法學和控制論;在1941年至1944年的德國佔領期間,他做過汽車裝配工。剛剛畢業,他就開始了寫作,先是寫詩,隨後又寫中篇小說,自1950年起開始寫長篇小說,此外還為電台和電視台寫了大量作品,還有大量文學批評、哲學、控制論和科普文章。萊姆對控制論、數學、哲學等領域均有涉獵。他還是波蘭宇航協會的創始人、波蘭控制論協會會員、美國俄亥俄州伍斯特大學科幻小說研究會顧問。萊姆於2006年3月27日因心臟病於克拉科夫逝世,享年84高齡。
萊姆影集
萊姆影集

作品年表


《星際日記》(The Star Diaries,1957)
《伊甸園》(Eden,1959)
《星際歸來》(Return from the Stars,1961)
完美的真空封面
完美的真空封面
《浴缸中的記憶》(Memoirs Found in a Bathtub,1961) 《索拉里斯星》(Solaris,1961)
《無敵》(The Invincible,1964)
《賽博利亞特》(The Cyberiad,1965)
《其主之聲》(His Master's Voice,1968)
《宇航員珀珂斯故事集》(Tales of Pirx the Pilot,1968)

作品評價


萊姆的科幻作品多數寫於50-60年代。這些作品繼承了東歐文學的諷刺傳統,頗具思想深度。他總是能從核心處嘲弄我們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論文、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都烹調在一起,並用幽默而力透紙背的荒誕語言和荒誕情節,返照我們的世界。
萊姆的基本主題之一是人類與遙遠的外太空文明交流的不可能性。作品中外星生物通常是人類思維難以理解的,它們以一群機械昆蟲(《無敵》)、有生命的大洋(《索拉里斯星》)或如在《慘敗》和《伊甸園》中的類人生物組成的奇異結構的社會的形象出現,描寫與其初次接觸的失敗。其許多小說中,人類成為他們機器夥伴無理性、情緒化的負擔,這些機器夥伴同樣也不是完美的。有關技術烏托邦的問題出現在《地上的和平》(Peace on Earth)和《點的觀察》(Observation on the Spot)中,《賽博利亞德》中也略有提及。
他同樣表現出一種惡毒的幽默感,甚至對最為黑暗的人類處境也是如此,這在《未來學大會》(Futurological Congress)和《浴缸中的記憶》中尤為著名,在這方面他可與庫爾特·馮內古特和弗蘭茲·卡夫卡相參照。他的許多短篇故事都以約恩·提基,一個單人宇宙飛船中的宇宙旅行者為主人公,約恩·提基的奇遇以戲謔與反諷、卻亦具無可否認的邏輯性的方式挑戰著我們對時間旅行、靈魂本性、宇宙起源等的通常理解。
他有三部小說最為著名。哲學化的《索拉里斯星》兩度被搬上銀幕,以懸浮於作為一種特異外星生命形態的家園的索拉里斯星表面的孤寂的太空研究站為背景。《其主之聲》較《索拉里斯星》更為哲學化,故事有關破譯並理解一種外星訊息的科學攻關,涉及對人類智力與破解並真正掌握來自太空的信息的意圖的批判。《賽博利亞特》以“控制論時代的寓言”為副標題,以幾篇有關兩個滿星系開展工程項目的機器人“創造者”的幽默小故事來探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