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自信

名詞釋義

自信心是人們行為的內在動力,構成一個人心理和行為的意志品質,主要包括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力。有自信心的人能夠以積極的姿態應對困難,能獨立地採取決定,處事果斷,並且能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常常會攀比自慚,優柔寡斷,易受暗示,萎靡不振,拒絕他人,但有時又會突然生出荒誕之念頭或舉動,掩蓋自卑心理,有明顯的求敗預期傾向。

自信心


過度自信是指人們的獨斷性的意志品質,與自覺性品質相反的一種心理和行為偏差。過度自信的決策者總是對自己的決定具有獨斷性,堅持己見,以自己的意願代替實際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當客觀環境發生變化,也不肯更改自己的目的和計劃,盲目行動,一概拒絕他人的意見或建議,是缺乏自覺性和意志薄弱的表現。
幾乎從事各種職業的人都存在過度自信,在物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律師、談判人員、工程師、企業家、證券分析師、駕駛員等的判斷過程中,都觀察到了過度自信現象。
過度自信,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認知偏差投資者認為自己所擁有知識的精確度要比實際上所具有的精確性更高,故而他們對事件發生概率的估計總是走向極端。過度自信一般會出現在自己擅長的專業上。
生活領域中適度的過度自信是有利的,可投資決策中的過度自信卻是很危險的。

投資決策


過度自信是典型而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偏差,並在決策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決策者對他們的交易水平常常是過度自信的。其實,很多管理者都存在過度自信現象;當面對不確定性時,過度自信的人會認為自己具備足夠能力,應對這種不確定性給自己帶來的危機;當然,很多時候,人們把過度樂觀等同於過度自信,即對所處的不確定性環境持樂觀態度。
例如,投資者對未來股市持樂觀態度,經營者對即將開發的新產品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當然,過度自信具有程度問題,在一定的範圍內,過度樂觀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們去迎接挑戰;如果超過了這種程度就是你所謂的無知了。也就是用我們中國話所說的無知者無畏的狀態了。適度的過度自信是一種積極情緒或者說信念有利於我們的生活,心理學家也發現過度自信在成功人士中是普遍存在的。
再者,股票市場的繁榮往往導致人們更加過度自信,人們認為自己是很精明的。一,已經獲得收益的投資者在未來的決策中會傾向於更加過度自信;二,已經獲得收益的投資者在損失時痛苦較小,因為賭金本自來於賭場,如果在接下來的賭博中他輸了,心裡會認為這些錢本來就不是他的,他的痛苦就比較小,而且痛苦也容易被已獲得收益所帶來的愉悅感緩衝了;三,投資者在實現了收益后,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更大的投資活動,這時變得不再迴避風險。

行為金融


行為金融學是專門研究證券心理的一門學科,而人們的心理偏差和偏好主要表現為過度自信、損失厭惡、後悔厭惡、心理賬戶、證實偏差和時間偏好等。過度自信其研究的心理現象之一。
行為金融還有一個對應的職業:行為金融分析師,對行為金融學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登入官網註冊行為金融分析師,獲取更多行為金融學資訊。

應對方法


過於自信即是自負了,可判斷人是否過於自信必須綜合考慮,以免被人以此為借口打擊於人,糾正自負方法如下:
首先,接受批評是根治自負的最佳辦法。自負者的致命弱點是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接受批評即是針對這一特點提出的方法。它並不是讓自負者完全服從於他人,只是要求他們能夠接受別人的正確觀點,通過接受別人的批評,改變過去固執已見、惟我獨尊的形象。
其次,與人平等相處。自負者視自己為上帝,無論在觀念上還是行動上都無理地要求別人服從自己。平等相處就是要求自負者以一個普通社會成員的身份與別人平等交往。
第三,提高自我認識。要全面的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抓住一點不放,未免失之偏頗。認識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評價,應該放在社會中去考察,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時又有不如人的地方,與人比較不能總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不足,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
第四,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負,既要看到自己的過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輝煌的過去可能標誌著你過去是個英雄,可它並不代表著現在,更不預示著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