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古灶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南風古灶旅遊區位於著名的南國陶都石灣,集旅遊、觀光、生產、習藝、研討、參與、購物於一體。景區是圍繞著南風灶、高灶、高廟、林家廳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立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給我一整天,還你一千年”。南風古灶景區內,匯聚了山公微雕、古作車拉坯、拍大缸、打草鞋等傳統工藝精華,又集合了舞獅、武術、粵劇、剪紙等民間藝術精粹,每天都吸引了大批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個世界陶文化聖地尋陶根,找陶魂,體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2019年12月,南風古灶被認定為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核心物項:南風灶和高灶石灣龍窯主體構築(包括地基、窯爐爐頭、窯室、窯尾、窯棚)。
南風古灶
南風古灶
南風古灶
南風古灶
南風古灶
高廟始建清代,又名“福善祠”,祀北極鎮天真武大帝,與佛山靈應祠(祖廟)“並昭顯赫”。廟內藏有清代順治、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朝重修福善祠碑記共12通之多,是石灣鎮歷史發展的物證。后因被火焚毀,現只保留其偏廳。
南風古灶
林家廳附近一帶的古民居群,為明清時代的建築,具有嶺南民俗文化的建築特色,是古代建築文明的遺產,至今保存完好,2002年成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設立了國際藝術家村,現已有30多名國內外的知名藝術家進駐,將來會有幾百名藝術家、創意者長期在此生活、創作。
石灣陶瓷源遠流長,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灣河宕貝丘遺址出土的幾何印紋圖片,見證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灣陶瓷歷史,顯示了先人的聰明才智;而大霧崗唐宋窯址的發掘,證實了唐宋時期石灣已成為嶺南陶器生產基地;發展至明代更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為展現陶業的歷史演變,展館內展覽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窯的演變、石灣二十四行、石灣陶藝、陶瓷發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灣二十四行”為重點,介紹了明代至民國時期石灣陶業的歷史源流。
南風古灶
“古窯映像”分為“陶藝廊”、“演藝廳”、“古瓦瀑布”、“親水休憩區”四大部分,為遊客展示傳統制陶技藝,做到“后場到前場,生產到展示”,並融入遊客的互動環節,為其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
窯尾作坊位於南風灶的尾部,主要展示拍大缸、印模、上釉等陶藝製作生產。作坊內的龍窯師傅為遊客展示拍大缸表演,憑藉師傅的巧手和多年經驗,遊客可親眼目睹陶泥演變成龍窯大缸。更可見南風古灶獨有模具印製成各色各樣的產品,再通過上釉、晾曬等程序換化成龍窯柴燒產品。
南風古灶
連接石灣公園和南風古灶之間有一條仿明清建築的公仔街,專門銷售各種陶瓷藝術品,既有傳統的名家之作,也有現代的傢具裝飾品,遨遊其中,完全陶醉在陶瓷藝術的文化長廊里。
大缸瀑布是由365個顏色各異的大缸組合而成。365個缸象徵著365天每天都紅紅火火,盆滿缽滿。這些大缸都是由南風古灶燒制而成的,中間有一個聚寶盆,它是2001年6月23日由南風古灶第62998窯燒出來的一件窯寶,是用最古老的石灣傳統“拍大缸”技藝創作而成。聚寶盆上的紅坤釉鮮艷奪目,散發出一種質樸、渾厚的美感,這種效果也是古老的柴燒技法所特有的,現代窯爐無法代替的。
南風古灶
山公微雕
南風古灶
饒寶蓮剪紙
佛山剪紙在宋代已有流傳,盛行於明清兩代。佛山剪紙蒼勁古拙,結構雄偉奔放,用色誇張富麗,可分為純色剪紙、襯色剪紙、寫色剪紙和銅鑿剪紙等四大種類,通過剪、刻、鑿、印、寫、襯等技藝並用展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
饒寶蓮,佛山剪紙非遺傳承人,是佛山剪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永才的首徒。在師傅的指導下,饒寶蓮復活了失傳30餘年的銅鑿剪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創新。
香雲紗又名薯莨紗,俗稱莨花紗、雲紗,本名“莨紗”,在織造上香雲紗的特點是以桑蠶土絲為原料,經線以絞紗組織織成帶有幾何形小提花的白胚紗,在織成紗羅組織織物和平紋絲織物后,再用廣東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含有寧膠與單寧酸)多次浸泡、曬塗於練熟的坯綢上,使織物粘聚一層黃棕色的膠狀物質,後用珠江三角洲地區特有的富含多種礦物質的河涌淤泥覆蓋,經反覆多次晾曬、水洗、發酵,加工而成的一種昂貴的紗綢製品。由於穿著走路會“沙沙”作響,所以最初叫“響雲紗”,後人以諧音叫作“香雲紗”。其染整工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九江雙蒸博物館
南風古灶
導遊講解:1、中文講解50元/次。
2、英文講解150元/次。交通線路
石灣禮品名氣最大的自然是石灣公仔和龍窯柴燒禮品。
1056古玩街、1506公仔街、1506傢具街和茶文化街,是華南最大的古玩、藝術品及茶葉交易市場。
景區擁有首家主題酒店“陶花園文化主題酒店”,內設45間風格各異的客房。石灣大酒店、維納斯酒店距離景區2分鐘車程,交通便利。
公交車信息:
可搭乘178A公交車至南風古灶站下車。
169路、109路、120路、137路、155路、171路、185C路等公交車至南風古灶(忠信市場)站下車。
101路、134路、150路、G9路等公交車至陶都站下車,步行至南風古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