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軸擒縱

同軸擒縱

同軸擒縱是喬治。丹尼爾斯博士經過十五年的研製發明的一種新型擒縱機構,他的出發點是將擒縱輪與擒縱叉之間垂直方向的摩擦變為平行方向的,摩擦的改變使機械錶傳統的3-5年一次的保養洗油延長至十年。

同軸擒縱剛一推出表壇既轟動,因為這是鐘錶界100多年以來第一次有新的擒縱方式出現,結構幾乎是完美的,比起槓桿擒縱他是很先進的。歐米茄9300同軸計時機芯使用Si 14遊絲和帶有四個調節螺絲的擺輪,調節螺絲位於擺輪內側,因此擺輪尺寸較大,性能更好多二歐米茄9300同軸計時機芯使用LIGA技術(光刻、電鑄和注塑)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擒縱輪,輪型十分獨特,質量更輕更適合在計時機芯上使用歐米茄9300同軸計時機芯的自動上弦機構採用氧化錯軸承,自動陀轉動順滑流暢。

簡介


擒縱機構是機械錶的心臟,擒縱輪帶動擒縱叉一擒一縱,完成鎖接、傳沖、釋放的動作,將動力傳輸給擺輪,由擺輪完成時間的分配,達到調速的作用。可以說機械錶的準確與否與擒縱機構有最大的關聯。
歷史上早期的擒縱機構都是英國人發明的,有丁字輪、工字輪等好幾種。後來寶璣發明了槓桿擒縱(即馬式擒縱),經過一些年的推廣和使用,漸漸取代了其他各種擒縱機構,成為所有錶廠都使用的一種標準擒縱機構。
同軸擒縱是喬治。丹尼爾斯博士經過十五年的研製發明的一種新型擒縱機構,他的出發點是將擒縱輪與擒縱叉之間垂直方向的摩擦變為平行方向的,摩擦的改變使機械錶傳統的3-5年一次的保養洗油延長至十年。同時因為同軸擒縱實現的基本條件是螺絲調校擺輪和無卡度遊絲,這樣令同軸擒縱機芯可以輕鬆獲得天文台認證,得以走時精準。同軸擒縱剛一推出表壇既轟動,因為這是鐘錶界100多年以來第一次有新的擒縱方式出現,結構幾乎是完美的,比起槓桿擒縱他是很先進的。
1974年,英國製表師喬治.丹尼爾(George Daniels)從早期懷錶中的衝擊式天文台擒縱機構中找到靈感,發明了同軸擒縱系統。喬治·丹尼爾認為,“這套系統確實非常激進和革新。它解決了五百年來一直困擾著製表師們的潤滑問題。”這種擒縱系統的結構和工作方式與槓桿擒縱完全不同,它通過一個有上下兩層的同軸輪,將槓桿擒縱機構中的一個擒縱輪擴展為兩個同軸的擒縱輪,因此被稱為“同軸擒縱系統”。它能有效地降低傳遞動力的擒縱系零件之間的摩擦,減少潤滑的需要。喬治·丹尼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製表業在本質上非常保守,接受新事物的過程比較緩慢”,因此,他的發明也遭受到“業內排山倒海的批評和質疑”。然而斯沃琪集團創始人、當時的主席尼古拉斯·G·海耶克慧眼識珠,果斷地為歐米茄引人了這項創新技術。在此之後,歐米茄的工程師與技術人員與喬治·丹尼爾一起,又進行了多年的潛心研究和密切合作,終於在1999年發布了第一款裝配同軸擒縱系統的手錶,將同軸擒縱的不同部件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同軸擒縱系統由此也成為自槓桿擒縱機構發明以來第一款實用的新型擒縱系統。

特點


新問世的同軸擒縱與傳統的槓桿擒縱相比有三大特點:
一、同軸擒縱將傳統的單擒縱輪變成上下兩個“同軸”的擒縱輪,上層是副擒縱輪,下層是主擒縱輪;
二、傳統的擒縱機構是與四(.秒)輪直接相連的,同軸擒縱在四輪和擒縱輪間多加了一個齒輪;
三、傳統擒縱叉為兩叉瓦,而同軸擒縱的擒縱叉上安裝了三叉瓦,並在雙圓盤上增加了一個衝擊叉瓦。根據同軸機芯的工作原理,擒縱輪與擒縱叉叉瓦之間的傳沖和鎖接過程得以分開進行,動力傳遞是通過水平推動來完成,並巨擒縱輪與擒縱叉叉瓦之間的接觸面非常小,降低了短暫滑動所產生的的摩擦,提高了走時精度,保證機芯長時間穩定運行。
歐米茄首款採用同軸擒縱的機芯是2500, 2500源於歐米茄1120(其基礎機芯為ETA2892 ),因此可以說是一款在原有成熟機芯的基礎上換裝同軸擒縱機構的過渡產品。作為同軸擒縱機構的首次實用化嘗試,2500在表現同軸擒縱優越性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包括有使用者反應的“偷停”問題,這主要是由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由於2500是在1120機芯的基礎上直接換裝同軸擒縱機構,在尺寸不變的情況下,擒縱輪與秒輪之間多加入了一個齒輪,導致輪系布局局促,埋下了穩定性和抗震能力差的隱患;
二、1120機芯的擺頻為28800次/小時,2500機芯也同樣採用了28800次/小時的擺頻,而單發條盒的動力儲存無法支持表運行一個周末,機芯一旦停走,就會出現擒縱叉反打在擒縱輪齒尖上,日積月累會造成擒縱輪齒損壞;
三、歐米茄最初是希望同軸擒縱機構可以擺脫對潤滑油的依賴,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發現不加潤滑油還是會對擒縱輪造成磨損。
針對同軸擒縱在應用初期暴露出的問題,歐米茄進一步改良同軸擒縱結構,增加了擒縱輪之間的距離,使其更易於組裝,並對同軸擒縱裝置的幾何結構及叉瓦的升角進行了優化,點上少量潤滑油。歐米茄在改進和深度挖掘同軸擒縱優勢的同時,逐步脫離原有2500機芯的構架,並於2007年推出了首款完全自產的同軸擒縱機芯8500/8501, 8500/8501同軸機芯是不斷壯大的歐米茄自產同軸機芯家族中的首位成員,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出眾的量產機芯之一。這款機芯可以說是歐米茄在同軸擒縱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可以說,是2500機芯的實踐經驗成就了8500/8501這一完善型號。8500/8501是一款專為同軸擒縱機構研發的全新機芯,它的尺寸由2500機芯的25.6毫米提升到13令(法分,1令約等於2.256毫米),即接近29.5毫米,為容納同軸擒縱機構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保證輪系合理安排。
在動力方面,8500/8501同軸機芯的自動陀帶有平滑的氧化錯軸承,復有抗磨損DLC塗層(鑽石形碳複合物)的雙發條盒,最大限度地提升上弦效率,確保了動力的利用和轉換,並配備了雙發條盒。而擺頻則由28800次/小時降低到25200次/小時(由4赫茲降為3.5赫茲),此般“開源節流”使動力存儲時間延長至60小時,即使放一個周末手錶也不會停走,避免了擒縱叉反打的情況發生。
8500/8501機芯最重要的一個改良在於將原有的雙層擒縱輪增加為三層,其中最下層為主擒縱輪,中層為副擒縱輪,上層為傳動輪,擒縱機構結構更加緊湊,抗震能力與穩定性得到提高,並使擒縱輪與擒縱叉叉瓦之間的傳沖和鎖接得到進一步優化,大大減少了擒縱系統工作時的能量消耗。與此同時,8500/8501機芯使用了更穩定和可調節的雙臂(橫跨式)擺輪夾板、無卡度遊絲、全新的NIVACHOC減震器、輪臂經過全新設計的擺輪以及14K金六角梅花固定螺絲與可精確確定有效長度的調節螺絲。相較2500機芯擺輪尺寸更大,性能更好。
從加工角度而言,擁有獨特幾何結構的同軸擒縱叉比米粒還要微小,其工業化製造過程需要嚴格的工藝與極高的加工精度,如此的精加工在幾年前都還無法想象。另外,上下兩層擒縱輪的形狀獨特的輪齒,同樣需要極高的加工精度,與傳統的槓桿擒縱系統相比,這些組件的製造公差降低了一半。同軸擒縱同的是哪根軸?一般手錶的摘縱機構只有一個摘縱輪,歐米茄同軸摘縱機構則有2個摘縱輪。這兩個摘縱輪一大一小上下派在一起,共用一根軸,因此同軸同的就是摘縱輪的輪軸。
8500/8501機芯是歐米茄同軸擒縱機構成熟完善的標誌。隨後歐米茄以此為基礎,開發出多款同軸擒縱機芯,豐富了同軸擒縱機芯的種類和功能,朝規模化、系列化發展。在此過程中,歐米茄於2008年首次使用了Si 14硅材質遊絲。硅作為一種非磁性材質,不僅對磁場免疫,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震與彈性係數,無論使用多久都不會變形。硅遊絲的推廣,讓同軸擒縱機芯如虎添翼。
同年,歐米茄推出了首款專為女表設計的同軸擒縱機芯8520/852108520/8521是一種小型化的同軸擒縱機芯,該機芯將包括擒縱機構在內的所以零件一併縮小,使同軸擒縱可以穩定的運行在30毫米級別的手錶上。而後8520/8521機芯廣泛應用於歐米茄海馬、歐米茄星座、lady matic等女表之上。
9300/9301機芯是歐米茄同軸擒縱機芯系列中的一個重要型號,它是首款同軸計時機芯,並包含了不少創新之處。首先在9300/9301機芯中使用了獨特的三層式柱狀輪,一般計時錶的柱狀輪為兩層,下層連接按鈕,上層連接離合與歸零裝置。歐米茄9300/9301機芯的三層柱狀輪,下層連接離合,中層連接按鈕,上層連接歸零,分工更明確,可以避免不當操作或強烈撞擊對計時系統帶來的風險。第二,計時時針和計時分針被安裝在同一個小錶盤上,不僅美觀而且更符合人們的讀時習慣。第三,9300/9301機芯使用LIGA技術(光刻、電鑄和注塑)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擒縱輪,該擒縱輪取消了輪緣,輪齒從擒縱輪的中心延伸出來,如同一個八角海星,進一步降低了擒縱輪的轉動慣量,提升手錶走時表現。
2·歐米茄9300/9301同軸計時機芯中使用的主擒縱輪造型獨特,外觀很像一個八角海星,由於取消了擒縱輪外緣,擒縱輪質量進一步減輕,更加適於計時機芯使用。
3·歐米茄8500/8501同軸機芯中使用的主擒縱輪
2012年,歐米茄同軸擒縱機芯系列得到了一次全面豐富,帶有星期日曆功能的8602/8612機芯和具有GMT兩地時功能的8605/8615機芯一同問世,同軸擒縱機芯在功能上已經非常齊全,並使歐米茄重歸自行設計並生產獨有機芯的瑞士鐘錶製造者之列。
長期以來,對於同軸擒縱一直存在著兩種質疑的聲音:一是同軸擒縱的製作工藝和成本均高於傳統的槓桿式擒縱,在這種情況下能否達到歐米茄所宣稱的量產,如果不能,就說明它只是一個噓頭;第二,同軸擒縱的最終目的是提升機芯運行的精確性和穩定性,如果裝載同軸機芯的手錶還不如轉載傳統擒縱的手錶准,仍舊說明它只是一個A頭。
然而,一份公正、有力的第三方數據徹底粉碎了外界對歐米茄同軸機芯的質疑一一2011年,歐米茄天文台表的數量比上一年增加48.6%,達到509301隻,這些表絕大多數都裝載了歐米茄的自產同軸機芯。同時,根據實際測試得到的結果,歐米茄的8500/8501同軸機芯不僅平均誤差在每天一秒左右,而且不同方位之間的誤差幾乎為0,充分說明了它的精確、可靠。自此我們可以說,同軸擒縱這顆由喬治·丹尼爾發明、被尼古拉斯·G"海耶克引人的番茄成為了全世界表迷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歐米茄9300同軸計時機芯採用了特有的三層柱狀輪控制計時功能的啟停,下層連接離合,中層連接按鈕,上層連接歸零,分工更明確,可以避免不當操作或強烈撞擊對計時系統帶來的風險。歐米茄9300同軸計時機芯使用Si 14遊絲和帶有四個調節螺絲的擺輪,調節螺絲位於擺輪內側,因此擺輪尺寸較大,性能更好多二歐米茄9300同軸計時機芯使用LIGA技術(光刻、電鑄和注塑)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擒縱輪,輪型十分獨特,質量更輕更適合在計時機芯上使用歐米茄9300同軸計時機芯的自動上弦機構採用氧化錯軸承,自動陀轉動順滑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