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黍
禾本科黍屬植物
大黍(學名:Panicum maximum Jacq)是禾本科,黍屬多年生簇生高大草本植物。根莖肥壯。稈直立,高可達3米,節上密生柔毛,葉片寬線形,硬,上面近基部被疣基硬毛,圓錐花序大而開展,分枝纖細,下部的輪生,小穗長圓形,頂端尖,無毛;第一穎卵圓形,頂端尖,第二穎橢圓形,與小穗等長,頂端喙尖;花絲極短,白色,花藥暗褐色,鱗被局部增厚,肉質,摺疊。8-10月開花結果。
原產非洲熱帶地區。中國廣東、台灣等地有栽培作飼料,並有逸生。
黍在南亞熱帶四季常青,莖、葉軟硬適用。牛、羊、馬,魚都喜食,尤以牛最喜食,冬季莖稈稍粗硬,適口性稍差。
大黍
葉鞘疏生疣基毛;葉舌膜質,長約1.5毫米,頂端被長睫毛;葉片寬線形,硬,長20-60厘米,寬1-1.5厘米,上面近基部被疣基硬毛,邊緣粗糙,頂端長漸尖,基部寬,向下收狹呈耳狀或圓形。
圓錐花序大而開展,長20-35厘米,分枝纖細,下部的輪生,腋內疏生柔毛;小穗長圓形,長約3毫米,頂端尖,無毛;第一穎卵圓形,長約為小穗的1/3,具3脈,側脈不甚明顯,頂端尖,第二穎橢圓形,與小穗等長,具5脈,頂端喙尖;第一外稃與第二穎同形、等長,具5脈,其內稃薄膜質,與外稃等長,具2脈,有3雄蕊,花絲極短,白色,花藥暗褐色,長約2毫米;第二外稃長圓形,革質,長約2.5毫米,與其內稃表面均具橫皺紋。
鱗被長約0.3毫米,寬約0.38毫米,具3-5脈,局部增厚,肉質,摺疊。染色體2n=32(ChenetHsu,1961)。花果期8-10月。
大黍
大黍屬喜溫植物;七八月份氣溫高,生長速度快。干物質積累量明顯增加。大黍屬中生植物,根系發達,抗旱性能較強。在乾旱高溫、地表干烈的情況下,該草約40天未灌水仍然能堅強地活下來,且生育期未見明顯推遲,僅生物量略有下降。
大黍
播種繁殖,播前應對種子進行篩選,清除批殼、雜質,保證種子凈度在95%以上。因其種子細小、輕,所以播前要精細整地,使土壤顆粒細碎,苗床鬆軟,土壤層深度達到30-40厘米,並儘可能利用各種辦法消除雜草滋生的條件。施適量底肥,牛糞、羊糞、雞糞均可。一般在4月中旬播種,春天氣溫回升早的地方也可提前播種,播種選擇在無風天進行,一般採取條播,收草田撒播也可以;行距收草田20厘米,收籽田30厘米。
大黍
大黍的粗蛋白質和粗灰分含量明顯高於湖南櫻子和蘇丹草水分含量也較高,而粗脂肪、粗纖維和無氮浸出物的含量低於湖南稠子和蘇丹草,這是大黍草質柔軟之所在。大黍的草質柔軟,產草量高,品質優良,適應性強,栽培容易,是一種優良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