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水母

旗口水母目羊須水母科動物

徠海月水母是一種典型的漂流水母。此種水母形態美麗,因其傘狀體從側面看很像月亮而得名,周邊有較短的纖毛,可將食物擺動至周邊的粘液層。它們生活在低溫水域中,個體較普通水母大,最大直徑可達45厘米。海月水母通過有性生殖,就可以產生受精卵,開始下一個生命的輪迴。海月水母外形靚麗,極具觀賞性。

生物簡介


名稱:海月水母
北冰洋海月水母
北冰洋海月水母
俗稱:幽浮水母(台灣地區)
英文名:Moon Jellyfish
學名:Aurelia aurita
分佈:世界各海洋均有分佈,在中國山東煙台沿岸,於七、八月間可發現成群的海月水母。
生活要求:水溫:24-27;pH:8.1-8.4;比重:1.020-1.025;最適溫度22—26度,溫度上限為30度,下限為15度。最適鹽度範圍28—32。鹽度下限為25,上限為38。耐氨氮、亞硝氮,上限為2毫克/升,水質越好活力越強。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食性:肉食(浮游生物和魚卵)
體長:35厘米
難養度:難
種屬:腔腸動物門(刺胞動物門),缽水母綱,旗口水母目,羊須水母科

形態特徵


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的水母體有呈傘狀的膜及連於底部的觸手。它們胃部下有四個鮮明的環形生殖腺。食物會進入到其垂管,而輻水管則幫助擴散食物。
它們有一層中膠層,胃循環腔內有胃皮及表皮。神經網路負責控制肌肉及覓食反應。水母體的直徑可以闊達40厘米。海月水母沒有鰓、肺或氣管等呼吸部份。由於它們細小,故是透過擴散水中的氧氣來呼吸。在胃循環腔內,它們會排出低充氧水,並以纖毛作用將高充氧水拉入,從而增加細胞的氧氣擴散。它們的表面積與體積的高比例亦幫助它們吸入更多氧及養分。它們亦缺乏排泄系統及循環系統。
水母體可以是雄性或雌性。浮浪幼體有細小的纖毛細胞,可以浮遊一日之久,接著會在適當的底層定居,並會轉變成為水螅體,水螅體透過橫裂會分裂成細小的蝶狀幼體,長大后就會成為水母體。
由最初的浮浪幼體到蝶狀幼體,其體型會由1毫米增長至約1厘米,及後會成長至幾厘米直徑的水母體。其生活史按照水母體→浮浪幼蟲→缽口幼蟲→橫裂體→碟狀幼蟲→水母體的順序進行。

分佈範圍


海月水母屬分佈在北緯70°至南緯40°的海域,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一般而言,它們生活在近岸,可以在河口及海港見到它們。它們棲息在水溫6-31℃的海水,最適於9-19℃的水溫。海月水母喜歡水流穩定的溫帶海洋。它們一般會出現在鹽度低於3-23ppt的海域。

生長繁殖


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
生活史中有典型的世代交替現象。海月水母為雌雄異體,外形相似。精子由口游出,進入雌體消化腔中與卵融合成合子,合子附著在口腕上,發育成生有多纖毛的浮浪幼蟲。
經過一段時間的浮遊,纖毛脫落下沉,附著在海底的物體上,成為有口和觸手的水螅型幼體或缽口幼體(scyphistoma),以後用橫裂生殖產生碟狀幼體(ephyra),每個碟狀幼體,經過翻轉,最後發育長成自由生活的海月水母。有的未經複雜變態,可由螅狀幼體直接發育成為成體。
青島海底世界於2004年開始引進水母,向遊人展示其作為腔腸動物的特殊習性與特徵。水族部科研人員經過不斷觀察與試驗,最終掌握了海月水母繁殖過程的關鍵技術環節,實現了人工繁殖,為使水母長期展示與科普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本種水母的成功繁殖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

繁殖地點

在檢疫池準備3個小孵化桶(就像鹵蟲卵的孵化桶),微充氣,便於水螅體的降溫和觀察。優點是便於換水,缺點是低溫不恆定,需要拿冰塊不斷降溫。也可準備3個網箱放在巨鰲蟹展缸中,優點是不用專門製冷,缺點是不便給遊客展覽。

繁殖技術

(1)幼蟲附著階段(2005-11-20至2005-12-20):準備五六個平面板放在水母缸中,在缸底部放置兩個小貝殼收集水母的缽口幼蟲。
(2)節裂體形成階段(2005-12-20至2006-1-20):在水母缸看到白色的缽口幼蟲附著時,可餵食豐年蝦的幼體,水溫以25℃最為適宜,大約一個月後會形成節裂體。
(3)節裂階段(2006-01-20至2006-02-20):當缽口幼蟲繁殖到一定的數目,可將玻璃板或貝殼放在檢疫池或在巨螯蟹缸中降溫。20d后,缽口幼蟲的觸手變短,色澤從白色變成茶褐色,這就是節裂。水溫下降20~30d后,節裂體會從1隻分裂成5~10隻。
(4)小水母形成階段(2006-02-20至2006-03-20):由節裂體剝落就成為碟狀幼體(Ephyrae),這個階段的幼體非常小,可以移到小型的水族箱中(如實驗室的小缸里)飼養。在打氣時要十分注意,不能有氣泡產生,只有水流通過,但水流也不可太強,水流的程度控制到不讓小水母沉到水族箱底即可。這段時間也是餵食豐年蝦的幼體,飼養到大約2cm,就可以將之移到有過濾系統的水母水族箱中了。

人工養殖


外國

海月水母特別是在日本,新加坡等國家早已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家庭水族品種。在日本,夜裡看水母被當做是治療失眠的一種手段,因為據研究表明,海月水母運動的頻率與人的腦電波相似。它韻律的“泳姿”會放鬆人的心情,緩解壓力。因此海月水母作為一個新的觀賞品種,一定會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海月水母因其昂貴的價格,燈光照射下絢麗的色彩和優美的律動,還被常用於高檔娛樂場所的場館布置,是一種財富和品位的象徵。

中國

人工養殖的海月水母
人工養殖的海月水母
中國的海月水母起步比較晚,罕見程度非同一般,只有在少數大型酒店,酒吧,高檔商務場所和一小部分觀賞愛好者家中才有展示。
2004年,中國僅有南京海底世界的水母養殖實驗室成功掌握海月水母的人工養殖、繁衍技術。工作人員用“海水素”配置成海水,由於海月水母對水溫要求很高,過冷過熱都不行,因此要嚴格控制溫度及酸鹼度,盡量模擬其天然生存環境。最初的20隻海月水母是購買來的,其餘數百隻都是“自己生產”,使得人工養殖成本大大降低。
2007年3月26日,青島海底世界完成了對海月水母的人工繁殖項目,一次性成功繁殖18隻小海月水母。該種水母的繁殖成功,標誌著青島海底世界在中國水母保育方面取得領先地位。
2007年在中國市場上,10厘米大小的海月水母售價在一百元左右,而20-30厘米的水母售價則達到五六百元。
2010上海世博會海月水母作為世博項目進入展廳,以其絢爛的外形,優雅的舞姿受到了大家的熱烈追捧,成為眾多白領人員及家庭愛好者的新寵。
2011年4月,北海海底世界終於掌握了水母繁殖過程中的關鍵控制環節,成功人工繁殖海月水母、雲裳水母、朝天水母、鍾水母等四種水母,其中海月水母、雲裳水母已可以批量繁殖,並可一次性繁殖幾百隻小海月水母和雲裳水母。

保護現狀


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
2005年8月25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邁克·道森博士及其澳大利亞同事表示,發現了16種新變種海月水母,也被叫做月亮水母。科學家們建立了計算機模型並計算了海月水母在最近7000年來可能的遷移。海月水母通過海水壓載艙和船隻外殼周遊全球,熱帶魚類由於全球貿易而成為入侵物種。入侵物種具有擠走當地物種的潛力,威脅當地生態系統,並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早在500年前,海月水母並沒有如此廣泛分佈,在世界各地都能遇見它們,包括日本、美國、西歐、澳大利亞、墨西哥、阿拉斯加等。DNA研究結果顯示,還有更多種類的海月水母尚未被人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