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佛學名詞

佛教用語。稱佛、菩薩愛護眾生,給予歡樂叫“慈”(與樂);憐憫眾生,拔除苦難叫“悲”(拔苦)。《大智度論》卷二十七:“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大乘佛教的重視


大乘佛教以此作為異於小乘,進入世間“普度眾生”的重要依據,所以有“慈悲是佛教之根本”的說法。隋智顗在《法界次第初門》中論述“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時說:“四禪但是自證禪定功德,而未有利他之功。故樂大功德者,當憐愍一切眾生,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定。”

三種慈悲的區分


佛教中關於慈悲有所分類,《大智度論》中記載有三種慈悲:1、“眾生緣慈悲”,為小悲,指對眾生的慈悲,此為凡夫的慈悲;2、“法緣慈悲”,為中悲,覺悟到諸法無我之理所起的慈悲,此為聲聞、緣覺及初地以上菩薩的慈悲;3、“無緣慈悲”,為大慈悲,離一切差別,心無所緣,此為佛的慈悲。統稱三緣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