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嘉

清代翰林學士

金德嘉(1630—1707),字會公,號豫齋,而德嘉是尼庵功德賜的名,廣濟(武穴)龍坪人。著有《居業齋文集》20卷,《續纂元、明臣言行錄》及別集10卷,行於世,清《國朝詩人征略》選有其作品。

簡介


金德嘉
金德嘉
少向學,有志於古。鄉舉后,得安陸教授。康熙二十年,(公元一六八一年)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纂修明史、一統志及禮記講義、通鑒講章,殫思萃力,館中推為碩儒。后充貴州鄉試副考官。旋致仕歸,鍵戶著書幾二十年。及卒,私謚貞孝先生。德嘉與王士禎交最善。其為文宗法韓、歐,為詩力追三唐,陳維崧亟稱之。著有居業齋文集二十卷,別集十卷,及續纂元名臣言行錄,《清史列傳》并行於世。

介紹


金德嘉(1630—1707),字會公,號豫齋,而德嘉是尼庵功德賜的名,龍坪人。少時,父早逝家道日衰,常無米為炊,母十分疼愛,常省吃儉用,送他上學。他卻每天五更起床,點亮菜油燈,看書看到天蒙蒙亮,就跑到學堂去。
別人放學回家了,他還在學堂里埋頭讀書,要到家家點燈才回家。一年除夕,他對母親說:“兒想,過年魚肉可不吃,大門春聯不可少。”娘高興地回答:“我兒言之有理,有副紅對子,窮人自有窮人的氣派。”於是,他提筆揮灑了一副春聯:“龍坪數千家富過我窮莫過我;鵬程九萬里時讓人志不讓人。”
金德嘉
金德嘉

作品


金德嘉
金德嘉
由於他勤奮好學志又堅,於清順治17年(1660),31歲時經鄉試中舉人,授安陸府教授,任期g年。康熙21年(1682)會試考中第一名貢士,稱會元。金會元即由此得名,是本埠有史以來第一位會元,原縣城梅川北門就為他建了個會元門。中進士,授翰林院檢討,掌握國史。康熙26年(1687)充貴州鄉試副考宮。奉命纂修明史,改翰林院庶吉土散館,任編修。
他在翰林院被人稱為碩懦,與湖北學林名士劉子壯、熊伯龍齊名。又分修《大清一統志》及《禮記解義》、《通鑒講章》等;對楚中府縣史料考訂尤為精細。與徐幹學過從甚密。康熙28年(1689),金乃以疾歸,實則為掌院李光地欲藉以傾徐幹學,對其提出彈劾。金還鄉后閑住近20年,閉門著述,於康熙46年(1707)去世。為文宗法韓愈、歐陽修,詩力追唐風。著有《居業齋文集》20卷,《續纂元、明臣言行錄》及別集10卷,行於世,清《國朝詩人征略》選有其以及其它等作品為我們大家呈現。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