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射門的結果 展開

射門

足球技術術語

足球運動技術術語。指用踢球、頭頂球、鏟球等技術將球射向對方球門。是進攻的最終目的,也是比賽勝負的關鍵。方法很多,對射地滾球、空中球、反彈球、直線球、弧線球;可直接射、帶射、接射。射門時要求冷靜、機智、果斷、有信心,動作快速、準確、有力,並能隨機應變。

分類


內腳背射門

射門[足球技術術語]
射門[足球技術術語]
內腳背射門力量大,多用於轉身射門。當球在身體側前方或離身體稍遠時,都可用內腳背射門。它可以臨時改變射門角度,如斜線插入時,守門員必然會移動位置,以封住近角,此時進行半轉身射門,易直接射入遠角。

外腳背射門

外腳背射門威脅力大,突然性強,具有較強的隱蔽性,能射各種方向來球,如射正面、小角度、橫側、前後斜側、凌空球等,並能射出直線球和弧線球。

腳弓射門

腳弓射門準確性高,但力量小,宜做各種近距離射門和罰球點球等。
射門[足球技術術語]
射門[足球技術術語]
(詳見參考資料)

正腳背射門

正腳背射門力量較大、準確性很高,運用最廣,是射門腳法的基礎腳法。如射正面、斜側、轉身等低平球;又如橫掃、擺、彈、抽、倒勾等射凌空球。
射門
射門

腳尖射門

腳尖射門快速、突然,在門前爭奪激烈時,沒有擺腿的時間,用腳尖“捅球”射門能出奇制勝。但有時準確性相對較差。

選擇


正腳背射門〔衝力射球〕
優點:力量大,球速快,射程遠。
弱點:對手較易看出射球去向,而且準確度較難掌握。
要點:起跑點,皮球和目標應成一直線,膝向目標輕鬆助跑,立足腳站在皮球側近,自然向後提起小腿,眼望皮球頂部,鎖緊腳眼揮動小腿抽向皮球中央點,擊球後身體勢追前完成整個射門動作。
秘訣:腳尖向下,球速快慢取決於小腿揮動速而非來大腿力量,射球前宜預先選定擊球部位,射球后收緊大腿前部肌肉可避免不慎弄傷半月板。
腳外側彎射〔外彎香蕉球〕
適用範圍:繞過對手封堵的中至較遠距離的射門(自由球)。
技術要點:斜線碎步跑向皮球,當立足腳站在皮球側近的時候,提腿扭擺身體鎖緊腳眼,利用腳外側抽擊皮球偏外三分一處,射球后順勢收膝完成射門動作。
小小秘訣:腳尖向下,利用腳背偏外平面拉擊皮球,較易形成皮球外彎去勢,射球力度越大弧度越大,力度弱則難以繞越對手。
腳內側彎射〔內彎香蕉球〕
射門[足球技術術語]
射門[足球技術術語]
適用範圍:繞過對手封堵的中距離射門。
技術要點:斜線跑向皮球,立足腳站在皮球側近,提腿鎖緊腳眼,利用腳內側抽擊皮球偏外三分一處,擊球過程順勢扭動身體,射球自然彎出。
小小秘訣:腳尖向前偏上,善用球靴內側商標位觸球,較易掌握皮球去向,射球力度過大會導致皮球高飛而去,力度弱又較難繞越對手。
腳內側撞射〔掃把腳射門〕
優點:射門準繩易掌握,起腳后較易改變方向。
弱點:射球力度偏弱,對手較易看清皮球去向。
要點:輕鬆跑向皮球,射球前平衡身體,膝向皮球順勢提腿,當立足腳站在皮球側的時候,輕扭身體膝轉向外,鎖緊腳眼撞擊皮球中央將球射出。
秘訣:射球時腳尖保持向上,用球靴內側商標位撞擊皮球,較易掌握皮球去向。平時可練慣用腳內側拍牆,練至僅得一下撞擊聲為佳,如有兩下聲響表示腳內側和皮球的接觸面尚未掌握

步驟


3.1助跑
射門[足球技術術語]
射門[足球技術術語]
助跑是指運動員在踢球前的幾步跑動。它的作用是使身體獲得一定的前移速度並能調整人與球的位置、關係,以利於支持腳處於正確的位置和增加擊球力量。助跑最後一步,步幅應適當加大。為增大踢球的擺幅、制動身體前沖和提高踢球的準確性創造了有利條件。助跑分直線和斜線兩種,助跑方向和出球方向相同的稱直線助跑;助跑方向和出球方向成交叉的稱斜線助跑。
如腳背正面踢球的助跑,大多數是在要求出球力量大的情況下使用的。那麼要想使踢出的球獲得最大的運動速度,就必須在比賽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在踢球前有儘可能快的助跑,使運動員的身體獲得一個較快的前移速度,並把這個速度盡量多地傳遞給踢球腳的擺動上,從而增加擊球的速度和力量。助跑最後一步要加大,就是要使踢球腿的擺幅增大,同時又使髖、膝關節前移的距離加長,從而為提高擊球的準確性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在激烈地對抗比賽中來球的情況是複雜的,運動員能否把助跑以及加快擺腿所獲得的速度都作用在球上,它的關鍵是踢球時的支持腳必須能夠處於所需要的正確位置。而這個正確位置的取得也需要通過助跑來調整,才能達到踢球腳準確地觸到球,並且充分發揮前面已經獲得的全部力量。
3.2支撐
支撐是指在踢球過程中支持腳的力量、踏地方法、足尖方向和維持身體平衡的動作。它的作用主要是移動身體重心,維持身體平衡,使踢球腿得以協調發力。
3.2.1支持腳的位置
是指支持腳與球的距離而言。支持腳的位置對踢球運作的協調性、腳觸球部位的準確性和踢出去球的高度、性能和力量有很大關係。
支持腳踏地的前後距離直接關係到球踢出去的高度。當要踢出低平球(包括地滾球)時,為能有效地控制出球高度和加大踢球力量,支持腳在踏地時,足尖一般落在球的后沿延長線上。左右的距離,原則上應使踏地支撐點和球的中心點連線的長度等於運動員骨盆橫軸的寬度,這樣便於踢球腿在快速擺動中,能夠保證踢球時所運用的部位準確地擊在球上。但有時由於運用踢球部位和用力方向的改變,其距離又必須進行適當調整。一般在大腿外展踢球時離球距離應適當近一些;在大腿內收踢球時應稍靠近球遠一些。
3.2.2踏地方法
支持腳踏地的方法與運動員踢球前所處的狀態有直接關係。一般在助跑踢球時,為能抵制身體向前的自然慣性,最後一步的步幅要適當加大,並要積極踏地。支持腳踏地的順序應是先以腳跟撐地,隨著展腹,在送髖的同時,迅速地過渡的全腳掌,變斜撐為直撐,特別是在小範圍內直接跨步踢球時,更需要用積極快速有力的踏地來帶動踢球的擺動。為了減小撐地時的反作用力,膝關節可適當彎屈,以保證身體重心能夠較穩定地落在支持腳上。
3.2.3足尖方向
支持腳踏地時,足尖方向原則上應與出球方向保持一致。以便在踢球的剎那使身體正對出球方向;使踢球腿自然地前後擺動。同時對於踢球腿的擺動速度、擊球力量的大小、擊球方向的準確和身體的平衡等都有著直接影響。
3.2.4維持身體平衡
是完成踢球動作的先決條件,它應貫穿在踢球動作的始終。支撐腿不僅要能夠平穩地支持住身體的重量,同時還必須能夠在完成踢球動作過程中與踢球腿協調配合,以維持身體平衡。支撐腿的膝、踝關節的屈伸動作在控制身體平衡中作用極大。其屈伸必須在撐、擺、擊球的過程中協調地進行,才能做到在任何情況下身體平衡都能保持穩定。如腳背正面踢球時支撐腿的支撐任務就是讓踢球腿在擺動踢球的整個過程中有一個支撐點,使踢球腿繞著這個前移的額狀軸擺動,以達到自如的擺動和踢球腳的腳背正面準確地擊球。支撐腳著地應是積極而迅速地以腳跟著地,同時膝關節微屈,隨著身體前移支撐腳成滾動式地由腳跟過渡到腳前掌。從而在完成支撐的同時又盡量減少制動;同時使身體重心起伏波動不大的“平行”前移。這樣就能把助跑時人體所獲得的速度保持下來,並把這個速度加到踢球腿的擺動上,發揮最大的擺速,以增加擊球力量。
踢球時,支撐腳應踏在球的側面,其距離應接近兩髖關節間的髖度,並且稍小於這個寬度,這是因為在身體重心移至支持腿時,踢球腿的髖關節上提,骨盆必須傾斜來調節身體重心的變化,以維持身體的平衡。
踢活動球時,還要考慮到在支撐腳著地的同時,踢球腿才開始由後向前擺,而球卻仍在運行中,因此在選擇支撐腳的位置時,必須把擺腿所需要的時間計算在內,也就是有一定的提前量,才能確保踢球時支撐腳與球能夠處於所需要的正確位置,以達到自如地擺腿和發揮最大擺速的目的。根據測定證明,踢球的剎那支持腳處在球的側面10~12厘米是比較理想的位置。
3.4擺腿
射門[足球技術術語]
射門[足球技術術語]
擺腿是指踢球腿的動作而言。擊球力量的大小是由多方向因素所決定,但主要是取決於踢球腿的擺動。踢球腿的擺動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跨步支撐的同時,大腿后引,小腿后屈前擺時以髖關節作軸,大腿帶動小腿的擺動擊球;一種是在跨步支撐時積極送髖;大腿前頂,小腿后屈,以膝關節作軸快速前擺小腿擊球。
按照力學V=Rμ的公式(V=線速度、R=半徑、μ=角速度)分析:大腿后引,小腿后屈,以髖關節作軸,用大腿帶動小腿擺動擊球,其主要特點是盡量增加擺腿的擊球力量。因為V的大小取決於R與μ的大小,而μ的大小又與R成反比例。所以這種擺法首先是縮短擺動半徑,並在逐漸加大μ的過程中,再最大限度地加長擺動半徑來增大擊球力量。若從外部表現看則是踢球腿的擺動幅度大、距離長、速度快,在前後擺動時,參加屈伸的肌肉群數量多、幅度大,再加上腰腹肌的協調作用,故擊在球上的力量就大。此法在比賽中多用於長距離的傳球和強有力的射門。其缺點是準備擊球動作的時間長,在對手緊逼的情況下較難完成快速出球的任務。小腿后屈,以膝作軸,前擺小腿的擺動方法是以縮短半徑,加快擺腿擊球動作為出發點。其動作外部表現是准準備踢球動作時間短,出球快而突然。在比賽中適於在緊逼防守的情況下完成傳球或射門動作。由於這種擺法的並徑有意縮短,亦在減小,擊球力量較第一種擺法相對地要小。踢球的擺動是踢球力量的主要來源。踢球腿的擺動分為後擺與前擺兩個階段。后擺是為了給踢球腿的前擺加大擺幅和加快擺速創造條件。
如腿背正面踢球時踢球腿的后擺應在支撐腳前跨與助跑最後一步蹬離地面時,順勢向後擺起,伸大腿屈小腿。由於小腿的曲屈,使大小腿成摺疊。腿的整個質量重心靠近髖關節,這樣一方面前擺時轉動半徑縮短;另一方面小腿與地面的角度卻增大,從而為踢球腿前擺產生較大的加速度做好充分的準備。
由於伸大腿屈小腿,此時臀大肌和大腿伸肌如:股二頭肌、半膜肌、半腹肌參加收縮,使前擺的大腿屈肌的初長度被拉長。從而為增大踢球腿的擺幅,加快擺速積蓄了能量。
然而,這時小腿的曲屈還達不到理想的限度,這是由於在伸大腿的同時屈小腿,股后的多關節肌同時作用於兩個關節,而產生張力不足,也就是主動不足,與此同時,大腿前肌群的多關節肌則產生了被動不足。但是當大腿開始前擺之後,股后肌只做小腿曲,股前的對抗肌就能充分在膝關節處被拉長。因而股四頭肌能集中發力於伸膝動作,這就為小腿做爆髮式擺動創造了高速有力量的條件。為了增大踢球腿擺動的加速度,小腿要隨著大腿前擺直到垂直於地面時應繼續加深曲屈,以增大擺動角,這是必須注意的重要的動作。
踢球腿的前擺應在支撐腳著地的同時,以大腿帶動曲屈的小腿繞前移的髖關節的額狀軸,由後向前快速擺動,當膝蓋擺到接近球的正上方時小腿則繞快速前移的膝關節的橫軸(同時大腿繞髖關節的橫軸)做爆髮式的前擺,從而達到膝蓋處在球的正上方時擊球。
由於力量強大的大腿屈肌群在後擺時初長度被極度拉長后開始了功能性的收縮前擺,小腿的曲屈使擺動半徑縮到而擺動角增大,前擺的加速度要自然增大和小腿繞著快速前移的膝關節軸做爆髮式的擺動以及助跑時給身體快速前移慣性,推動髖關節在額狀軸上前移等,所有這些能量此時都彙集到踢球腿的擺動上,到此踢球腿的擺動已達到運動員自身所能達到的最高速度。用這樣速度衝擊在球上,球則必然以很快速度飛進。當然它必須是在腳與球接觸的部位都正確的條件下才能實現。
3.5擊球
擊球是踢球動作的核心。助跑、支撐和擺腿等動作的完成都是為了保證準確的擊球。它包括擊球時間、擊球點和在擊球剎那的動作表現。
腳觸球包括腳的部位和球的部位兩個因素,但並不是它的全部含義。腳觸球還包含擊球剎那踝關節的動作。腳觸球是決定出球準確性的重要球節,也是影響出球力量的重要環節。如果踢球時腳的部位和球的部位都是正確的,並且踢球的作用力通過球心,球就會依照作用給球的力量飛向預定的目標。
用腳背正面踢球時,腳的部位應是第一、二、三楔骨和跖骨末端部分,球的部位應是球的后中部,這是腳背正面踢球時,腳觸球的理想部位。因為楔骨是腳背突起部分,與圓形的球體碰撞、接觸面比較小,因而力量集中(腳特大者多是跖骨底和跖骨背部)。還因為楔骨和跖骨末端離踝關節最近,只要在踢球的剎那踝關節做緊張的跖骨屈固定踝關節,就能使小腿與足成為一個堅固的整體,使之集中發力於膝關節,同時也延長了擊球剎那的轉動產徑,自然地加快了擊球的線速度,所以不僅力量增大準確性也隨之提高。
擊球動作是指踢球腳運用部位在擊球的一剎那的動作表現而言。擊球動作隨著足球技術的不斷發展,從實踐中概括有以下幾種:
3.5.1擺擊
擺擊動作的突出表現是在擺腿擊球過程中有明顯的隨擺動作,踢球腿的擺動幅度大,距離長,這種擊球動作出球力量大、平穩,多適於中遠距離的傳球和射門。
3.5.2彈擊
彈擊動作的突出表現是擺腿擊球時,以膝關節作軸,充分利用小腿的快速前擺擊球,擊球后隨擺動作自然。這種擊球動作擺動幅度較小,起腳快,動作小而突然。這適於踢地滾球和反射彈球的中、近距離射門。
3.5.3抽擊
抽擊動作的突出表現是在擺腿擊球的剎那具有明顯的提拉動作。提拉的時間是在運用腳踢球部位即將觸腳的剎那,大腿積極上提,小腿前擺突停順勢上拉。抽擊的擊球點一般選在球的后中部稍偏下部,以有助於提拉動作的完成:抽擊動作完成的關鍵在於提拉時間。這種擊球動作出球急並帶有強烈上旋、前衝力大,故適於向空檔傳球、落地反彈球和空中球射門。
3.5.4敲擊
敲擊動作的突出表現是后擺小、前擺快,擊球動作急而快速,擊球后具有較明顯的突停和自然後撤動作。這種擊球動作出球平直而急多用於直接傳球和近距離射門。
3.5.5推擊
推擊動作的突出表現是踢球腿沒有明顯的后擺,前擺擊球動作類似彈擊。當腳觸球后,運用支撐腿的后蹬所產生身體重心向前平移的速度平穩推球。推擊多是在支持腳離球較遠,為能控制球高度,保證出球方向的準確,一般在衝刺切入射門時,由於步法不易調整,為做到不失時機地快速完成射門動作而採用之。
3.6隨前動作
踢球的隨前動作,是要求腳與球接觸時踢球腿仍以觸球時的同樣擺動速度繼續前擺和送髖。球是彈性體,用腳踢球時腳與球並不是觸到即離開,而是經過一個時間,儘管其時間極短。如果用30米/秒的擺腿速度踢球(標準氣壓的比賽用球)時,腳楔進球體約6~7厘米,球由靜止狀態轉入運動狀態,與此同時踢球腳仍以觸球時同樣的速度繼續前擺,此時腳面緊貼球體,由於彈性體的球凹陷時內壓增大,球又以極快的速度從凹隱恢復原狀給緊貼球體的腳面以反作用力,雖然這個反作用力不會對擊球剎那以同樣速度繼續前擺的腳發生降低擺速的影響,然而卻對尚未達到最高速度的球自身運動速度起著進一步加快的作用,同時還影響出球的準確性。隨著球速增大,腳速降低,球、腳分離。這時繼續做隨前動作對球的運動已不再發生任何作用,但是卻能加長腳落地時的步幅,因而必能產生制動效果。從而達到逐漸緩和前慣性的作用。
相反,如果踢球腳觸球就立即集止前擺和送髖,那就必然是在擊球之前就開始減小用力。這樣不僅踢球腿的擺速會降低,同時還會對快速前移的整個身體起著減速的影響,導致影響球速。總之,踢球的隨前動作是影響踢球力量和出球準確性的完整踢球動作的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教學、訓練中必須給予應有的應視。
3.7踢球準確性
對踢球準確性的分析:足球是一個圓型的彈性體。當擊球的作用力通過球心時,球只產生平動並沿著作用力的方向直線運行。由於空氣的阻力和球的重量,運行速度逐漸減弱。出球準確與否,主要取決於擊球點(擊球的部位)作用力的方向(擺腿的方向),擊球作用力的大小(擺腿的幅度和速度)。擊球點的球的后中部,作用力通過球心,作用力方向是朝著正前方,踢出的球則向前平直運行。
擊球點在球的後下部,作用力通過球心,作用力方向朝著斜上方,踢出的球則偏高。
擊球點在球的右手側,作用力通過球心,作用力方向是由右後上方向左前方踢出的球則向左前方運行。
擊球點在球的後上方,作用力通過球心,作用力方向是由後上方向前下方,球則會“卡殼”或出球無力。
如果擊球的作用力不通過球心,球則會產生旋轉並且繞自身的旋轉軸沿弧線運行,這就是弧線球。
所謂的弧線球,就是踢出的球既有一定程度的旋轉還有一定距離的位移。
在足球比賽中經常出現的沿弧線運行的弧線球有:前旋球,迴旋球和側旋球(側內旋和側外旋)以及側迴旋和側前旋球等。
前旋球:擊出的球繞自身的橫軸的上沿向前旋轉為前旋球。如腳前正面的抽踢。
迴旋球:擊出的球繞自身的橫軸的上沿向後旋轉為迴旋球。如腳背內側的搓踢。
內旋球:擊出的球繞自身的豎軸的前沿向支撐腳一側旋轉為內旋球。如腳背外側踢向踢球腳外側旋轉的弧線球。
外旋球:擊出的球繞自身的豎軸的前沿向踢球腳外側旋轉的球為外旋球。如腳背外側踢向踢球腳外側旋轉的弧線球。
這些弧線球是由於踢球的作用力(合力)沒有通過球心,使球發生旋轉,而旋轉著的球在空氣的作用下運行軌跡發生變化的結果。
踢球的作用力不通過球心,就是指踢球的作用力與法線形成一定的角度。不通過球心的作用下,就是法向分力F1與切向分力F2的合力F,法向分力F1決定出球方向和遠度;切向分力F2產生力矩作用。
根據力學原理:旋轉力矩等於作用力乘力臂(即M=F×L),球旋轉的強弱主要取決力(F)的大小和力臂(L)的長短。所謂力臂就是旋轉的軸心(球心)與作用力線(作用力的方向線)的垂直距離。在作用力不變的情況下,力臂越長(指在最佳角度的限度內),則旋轉力也越強,反之則越弱。
踢出不旋轉的空中球(或旋轉很弱的球)是沿著一定拋物線式的弧線運行。這種弧線是由於球本身的重量和空氣阻力使球的行進力量逐漸減弱而形成的。如守門員的拋踢球,球在前進達到一定高度時逐漸下降,形成一定的弧線。踢出空中旋轉球時,由於球在運行過程中處在旋轉狀態,帶動球體周圍的空氣也隨著球的表面而轉動,因而形成環流體力學中“流速越快壓力越小;流速越慢壓力越大”的規律運動。
由於球旋轉的性質不同,因而引起空氣的壓力也有所差異。如踢出的前旋球。由於球向前運行時,球體上沿旋轉著的氣體受到迎面空氣的阻力,而降低流速;而球體下沿的氣流與迎面空氣阻力的方向相同,而加快了流速。所以踢出的前旋球,球體上沿空氣壓力大,球體下沿的空氣流速快。然而,由於踢球時法向分力大於切向分力。因而球的旋轉和壓力差的效果不明顯,表現為球的運行軌跡前半弧度甚小;隨著球的運行過程中受到與球運行方向的相反阻力的作用,法向分力逐漸受到削弱,而切向分力幾乎不變,使球旋轉而產生的壓力差充分發揮作用,表現為球的運行軌跡後半程弧線明顯彎曲,出現高速地向前下方墜落。縮短了球向前運行的距離。
踢出的迴旋球與踢出的前旋球相反,球體上沿的空氣流速快,球體下沿的空氣壓力大,空氣給予球體一個浮舉力,因而使球緩緩下落。內旋球、外旋球同前旋球、迴旋球的道理一樣,由於球體左右側空氣流速慢不同而球體左右側的壓力出現大小的差異,使球沿左或右側弧線運行。
上述道理告訴我們在踢球過程中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使踢球動作符合要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預想用腳背正面踢出沿平直路線運行到達預定目標的球。擊球的剎那,踢球腿的膝蓋應處在球的正上方,踢球腳背要綳直與地面垂直。擺腿方向朝著正前方這樣能保證擊在球的后中部。作用力通過球心,對這個技術動作來講,擊球點和作用力方向是關鍵,腳背和膝蓋的動作是技術要求。
踢球時,支持腳所站立位置也會影響腳背能否垂直於地面。如支持腳踏車球後方,身體重心在支持腳上,踢球腳膝蓋就難於處在球的正上方,腳背就不可能擊球的后中部,而往往是擊在球的後下部,擊球偏高。但是支持腳的位置並不是決定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做送髖動作把身體重心前移擊球,同樣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擊球力量減弱,在要求出球有一定高度時,支持腳就應稍後些,以調整腳背與擊球點形成的角度。
如預想踢出迴旋過頂球,踢球腿的膝蓋應在球的後上方,踢球腳的腳背與地面形成的角度要大於直角,以使能接觸球的後下部位,踢球的作用力通過球的橫軸的下沿,用力方向朝前。
(2)無論用任何踢球方法直接踢運行中的球時,球是以與踢球力量正比的速度沿新的作用力方向開始運行。直接踢由不同角度運行來球,作用力通過球心時,由於球運行的方向、速度要與踢球時沿作用力的方向所產生的速度之間形成一定的余速,再加風向、風速的作用等就會直接影響出球方向。例如:
①球從正前方滾來,用腳內側朝球滾來的方向將球踢出,球就會根據踢球力量的大小以不同速度按原來的方向返回。
②球由側面滾來,預定將球擋向正前方使球的運行路線改變成90°角。根據力學分析,理想的鋼體以某種角度作用於某鋼體平面上時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道理,踢球腳應按45°角放腳。但由於球的彈性形變,球與腳的摩擦、球與地面的摩擦等因素影響,反射過程中,球的能將會有一定損失,因此實際放腳的角度應稍做調整。
3.8踢球力量
加大踢球力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取決於踢球腿擺動幅度的大小和擺動速度的快慢以及擊球時踢球腳腕的緊張程度。踢球腿的擺幅大,擺速快,擊球時腳腕綳得緊,出球力量就大。另外,助跑速度、身體和支持腳的方向和踢球的隨前動作對於增大踢球力量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踢球前的助跑是使運動員的身體獲得較快前移慣性,使踢球腿繞著前移著的關節軸擺動,為增大擊球力量創造了條件。
踢球時,身體正對出現方向,踢球腿以髖關節為軸,大腿帶動小腿充分后擺,小腿曲屈,這樣髖關節屈肌初長度被拉長,一方面肌肉張力增加,另一方面擺幅增大有利於大腿帶動小腿快速前擺和小腿爆發或擺動擊球。因此作用於球的力量就增大。相反,如果身體不對著出球方向,踢球腳則向著出球方向擺動,就會影響腳的擺幅和擺速。
支持腳的位置和方向也能直接影響作用力發揮。由於支持腳的穩固支持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使踢球腳能夠自如地擺動。如支持腳的位置和方向不正確,不但難於維持身體平衡,影響踢球腿的擺動,而且影響腳擊球接觸部位的準確性,作用力就不能通過球心,擊球力量就減弱。例如:球由正前方滾來,俗將球射向左側前方時,可用左腳的腳背內側踢球,支持腳應自然地指向出現的方向。這樣身體就能很自然轉向出球的方向,踢球腿的擺動也就能順身體的前後而擺動,從而發揮最大的速度與力量。相反,如果支持腳不是朝著出球方向,那隻能用轉動髖關節的辦法,帶動上體轉向出球的方向。支撐腳以髖關節為軸,帶動上體轉向出球的方向。這時支撐腳的髖關節和肌肉則處於旋扭的狀態,它既難維持身體平衡,又影響擺動腿的動作,因而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力,並減弱了踢出球的力量。
在上述諸因素中,加快擺速的現代足球比賽中對爭奪時間和空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踢球腿的擺動速度是影響踢球力的主要因素,並且經過科學系統的訓練,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踢球技術會不斷提高,踢球腿的擺動速度必然發展變化,隨著擺速的提高則踢球力量就會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