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昆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昆,漢語常用字,讀音kūn,最早見於先秦時代。基本含義為一起,共同;引申含義為子孫,後嗣:昆裔。

昆的常用組詞為崑山。包含昆的常用成語為崑山之玉。

文字源流


昆
昆,金文作甲。由於古文字材料很少,難以用歷史系列比較法認識形體,學術界頗有爭議。
有的學者認為“昆”由“眾”分化而來。“眾”和“昆”二字的古文字形體皆像眾人在太陽底下從事勞動。“眾”的甲骨文為“圖A”,上部為“日”,即一輪懸空的烈日,其下部為三個人。是會意字,合起來的意思是:許多人在烈日下從事勞動。甲骨文中偶有圖B的形體,“日”下只有兩個人,也是“昆”字的前身,其意思是:二人在太陽底下一起肩並肩從事勞動,並且十分親密,後來這兩個人寫成了“比”。在古代,那些一起從事勞動,並且十分親密的人多為兄弟輩。由此“昆”引申指“兄”。《說文解字·日部》:“昆,同也。”“同”並不是“昆”的本義,而是“昆”的引申義。“昆”的初義是兩個人一同在太陽下勞動,所以便引申為“同”或“一起”的意思。又由於“昆”是指兩人一起勞動,兩人就為眾,所以“昆”便引申為“眾、眾人”的意思。《大戴禮記·夏小正·二月》:“昆,小蟲,抵蚳(註:抵蚳,擠擠的意思)。昆者,眾也。”這就是說“昆”有“眾、眾多”的意思。所謂“昆蟲”,就是許多蟲的意思。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昆

書寫提示

昆
“曰”窄“比”寬。“曰”居上偏左。“比”,居下半格,“匕”分居豎中線兩側,右“匕”比左“匕”略大,乚(豎彎鉤)的豎段在豎中線右側。

書法欣賞

基本釋義


昆kūn ㄎㄨㄣˉ
● ● 子孫,後嗣:~裔(子孫後代)。后~。
● ● 哥哥:~弟(a.兄弟;b.友好親愛)。~仲。~季。~玉(稱人兄弟的敬辭)。
● ● 眾多:~蟲(蟲類的統稱)。
● ● 山名(a.「崑山」,在中國上海市和江蘇省;b.「昆崙山」,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交界處,亦作「崑崙山」)。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kūn動詞同,共同。together漢·揚雄《太玄‧攡》:“理生昆群,兼愛之謂仁也。”昆仲;昆弟;昆季
形容詞眾,諸多。many《大戴禮記‧夏小正》:“昆小蟲,抵蚳。昆者,眾也。”昆蟲
高。《後漢書‧荀爽傳》:“察法於地,則崑山象夫,卑澤象妻。”
通“焜”。盛明。bright揚雄《甘泉賦》:“樵蒸昆上,配藜四施。”
名詞兄;哥哥。elder brother
《詩經‧王風·葛藟》:“終遠兄弟,謂他人昆。”
漢·張衡《思玄賦》:“牛哀病而成虎兮,雖逢昆其必噬。”
后,與“先”相對。after《尚書‧大禹謨》:“官占,惟先蔽志,昆命於元龜。”
後裔;後代。progeny
《尚書‧仲虺之誥》:“垂裕后昆。”
郭沫若《懷念董老》詩:“發揚馬列垂型範,萬代后昆執斧柯。”
后昆
古時西南少數民族稱其大種曰“昆”。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夷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
(Kūn)姓氏用字。
【崑崙】(Kūnlún)山名,在中國新疆、西藏和青海交界處。
hún【崑崙】(húnlún)廣大無垠的樣子。昆,通“渾”。
hùn動詞通“混”。混同。
馬王堆漢墓帛書乙本《老子‧道經》:“有物昆成,先天地生。”按,今本《老子》作“混成”。
漢·揚雄《太玄‧昆》:“昆於黑,不知白。”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部】昆·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並音崐。
《說文》:同也。註:日日比之是同也。《前漢·揚雄傳》:噍噍昆鳴。註:師古曰:昆,同也。
又《爾雅·釋言》:昆,后也。註:謂先後也。《書·大禹謨》:昆命於元龜。傳:昆,后也。
又《書·仲虺之誥》:垂裕后昆。傳:垂優足之道示後世。《釋名》:來孫之子曰昆孫。昆,貫也,恩情轉遠,以禮貫連之耳。
又《詩·王風》:謂他人昆。傳:昆,兄也。
昆
又姓。《詩·商頌》:昆吾夏桀。傳:昆吾,巳姓也。《姓氏急就篇》:昆氏,夏諸侯昆吾之後。戰國有賢者昆詳。
又山名。《史記·李斯傳》:致崑山之玉。註:正義曰:昆岡在於闐國東北四百里,其岡出玉。
又左思《魏都賦》:昆蟲毒噬。註:昆,明也。明蟲者,陽而生,隂而藏。
又與崑同。《前漢·地理志》:崑崙、析支、渠叟,西戎卽敘。《書·禹貢》:作崑侖。
又《集韻》《韻會》胡昆切,音魂。人名。漢有屬國公孫昆邪。
又《集韻》戶袞切,音混。義同。
又昆夷亦作混。
又與渾同。《揚子·太玄經》:崑崙旁薄。◎按,即渾淪。
又《韻補》葉俱倫切。度尚《曹娥碑》:若堯二女,為湘夫人。時效髣髴,以詔后昆。
又葉居員切。韓愈《胡評事墓誌》:宜茲人,肖后昆。五十七,不足年。
《集韻》本作?。
【寅集中】【山部】崐·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8
《廣韻》古渾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昆。
崐崘,山名。《水經注》:山在西北,去嵩高五萬里,地之中也,高萬一千里,河水出其東北陬,屈從其東南,流入渤海。《前漢·崑侖山》註:山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隱蔽為光明。《渤海十洲記》:崑侖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干北辰,名閬風巔,其一正西,名元圃台,其一正東,名崐崘宮,有五城十二樓。
又《爾雅·釋丘》:三成為崑侖丘。註:昆崙山三重,丘有三重,故以名亦作崑侖。義同。
又《山海經》:海內崐崘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方八百里,高萬仞,面有九井,以玉為檻,旁有九門,開明獸守之。註:言海內者,明海外別有崑侖也。
又張騫渡西海,至大秦烏遲國,復有西海,海濵有小崑侖,高萬仞。永平閑竇固出燉煌崑侖塞,擊破白水鹵於蒲類。海上博物志引河圖括地象曰:崑侖廣萬里,泉南流入中國曰河,八十城繞之,中國居一分,是也。
又國名。《書·禹貢》:織皮崑侖。疏:崐崘,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按《前漢·郊祀歌》、揚雄《甘泉賦》,崑侖俱作崑崙,文省義通。

說文解字


【卷七上】【日部】古渾切(kūn)
(昆)同也。從日從比。
【卷九下】【山部】古渾切(kūn)
(崑)崑侖,山名。從山昆聲。《漢書》楊雄文通用崑崙。

說文解字注

【卷七上】【日部】
昆
同也。《夏小正》:“昆,小蟲。”傳曰:“昆者,眾也。由䰟(由同猶)。䰟也者,動也,小蟲動也。”《王制》:“昆蟲未蟄。”鄭曰:“昆,明也。明蟲者,得陽而生,得陰而藏。”以上數說兼之而義乃備。惟明斯動,動斯眾,眾斯同。同而或先或后,是以昆義或為先,如昆弟是也;或為後,如“昆命元龜”,《釋言》“昆后也”是也。《羽獵賦》:“噍噍昆鳴。”
從日,從比。從日者,明之義也,亦同之義也。從比者,同之義。今俗謂合同曰渾,其實當用昆、用㮯。古渾切,十三部。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客家話:[東莞腔] kun1 [寶安腔] kun1 [梅縣腔] kun1 [海陸豐腔] kun1 [客英字典] kwun1 [陸豐腔] kun1 [客語拼音字彙] kun1 [沙頭角腔] kun1 [台灣四縣腔] kun1
粵語:gwan1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kuːn金文象日下二人比肩同作,造意同眾而省文,如夕月異語共義轉註例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古渾平聲一等合口上平二十三魂kuənkuənkuənkuənkuənkuonkwəngun1kuonkuon兄也後也同也又姓夏諸侯昆吾之後戰國策有齊賢者昆辨古渾切二十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ꡂꡟꡋgungun平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真文合真文陰平合口呼kuən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胡昆八真平聲
公渾八真平聲
古本八軫上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八賓稟嬪陰平兄弟曰昆弟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崑曲、昆仲、昆布、昆季、崑腔、昆味、昆媦、鬲昆、弟昆、北昆

相關成語

崑崙使者、昆靈之池、昆蟲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