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
《觀潮》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寫的是八月十八錢塘江觀潮的事。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裡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徠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湧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東注入杭州灣,流入東海。錢江涌潮為世界一大自然奇觀, 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錢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海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觀潮始於漢魏(公元一世紀至六世紀),盛於唐宋(公元七世紀至十三世紀),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南宋每年農曆8月18日在錢塘江上檢閱水庫,以後沿習成節。除農曆8月18日前後三天觀潮節外,農曆每月初與月中皆有大潮可觀,並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湧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趙宗成原來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上海記者站副站長,如今早已退休,固現狀不詳。趙宗成除了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觀潮》一文的作者之一,也是另一個作品《夢在腳下搜索》的作者之一,他的其他作品現已無從尋找。
朱明元為當時記者,目前均已退休,現狀不詳,《觀潮》一文為他們共同所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