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軍部
新四軍軍部
新四軍軍部是新四軍領導機關的總稱。1937年12月25日在湖北漢口成立,當時只有中共中央從延安派來和軍長葉挺邀集的少數工作人員。1938年1月6日移駐江西南昌,開始建立工作部門。4月5日到達皖南以後,機構逐步健全。設有參謀處、秘書處、副官處、軍需處、軍醫處、兵站處、軍法處、後方留守處和政治部。
皖南事變后,根據中共中央軍委1941年1月20日的命令,以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為基礎在江蘇鹽城重建軍部,設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衛生部、軍工部。1943年1月供給部、衛生部合併為供衛部。1944年10月供衛部重新分為供給部、衛生部。1945年10月28日新四軍軍部北移山東臨沂,並從12月3日起兼山東軍區領導機關。1947年1月21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新四軍兼山東軍區領導機關與華中軍區領導機關合併,成立華東軍區領導機關。
193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同國民黨談判達成協議,將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堅持游擊戰爭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中共中央為堅持抗戰,命令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代軍長,劉少奇任政治委員,張雲逸任副軍長。抗戰勝利后,1945年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陳毅為新四軍軍長,饒漱石為政治委員。1947年1月21日,新四軍兼山東軍區機關及所屬部隊,改為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新四軍番號取消。新四軍在成立近10年內,先後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山東等地建立過軍部,具體情況如下:
武漢(1937年12月25日――1938年1月4日)
武漢新四軍軍部位於今武漢市漢口勝利街332―352號。1937年12月25日,葉挺、項英在當時日本租界的大和街26號召開新四軍幹部大會,分析抗戰形勢,總結上海和南京失陷的教訓,研究當前的工作和任務,標誌著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部在武漢正式成立。在此期間,葉挺、項英同國民黨和共產黨中央兩方面進行溝通、協商的同時,接待、調配了大批從延安來的高級領導幹部,配備了新四軍軍部各處、科幹部,有效解決了新四軍各支隊集中整編、幹部任命、隸屬關係和後勤給養等問題。1938年1月4日,項英率領新四軍軍部工作人員從漢口乘船去南昌,葉挺留在武漢繼續辦理同國民黨交涉的有關事宜。1月28日,《新華日報》刊出新四軍軍部啟事:“本軍奉命即行整編出發,軍部當即移駐南昌,前大和街26號軍部即行結束。”
(1938年1月6日――1938年4月4日)
南昌新四軍軍部位於今南昌市友竹花園7―8號內。1938年1月6日,項英、張雲逸、周子昆等到達南昌與陳毅等人會合,即在南昌市三眼井高升巷張勳公館,以新四軍軍部名義正式對外辦公。在此期間,項英等首先建立了新四軍的領導機構。正式確定: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任參謀長,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任副參謀長,鄧子恢任政治部副主任。其次健全軍部內部機構設制。司令部建立參謀處、軍法處、副官處、軍需處、軍醫處、秘書處,政治部建立組織部、敵工部、民運部,並開始工作。同時還分批派員赴各地傳達中央指示,動員、指導紅軍游擊隊集中整編,指揮部隊向安徽岩寺集結,籌備各種軍需物資,建立新四軍兵站。4月4日,新四軍軍部從南昌出發,遷往安徽。
安徽岩寺(1938年4月5日――1938年5月5日)
新四軍軍部高清組圖
時間(1938年5月26日――1938年8月2日)
土塘新四軍軍部位於安徽省南陵縣南部,鄰近涇縣。1938年5月7日,新四軍軍部到達太平縣,移駐麻村。12日,第四支隊一部在蔣家河口伏擊日軍獲勝,新四軍首戰告捷。14日,中共中央書記處致電長江局、東南分局及項英,對在江南敵後建立根據地的問題作出指示。26日,新四軍軍部由太平縣進駐南陵縣土塘村。在此期間,新四軍召開了全軍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和第一次參謀工作會議,提出了建設新四軍的口號。7月28日,項英離開土塘赴延安,參加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新四軍軍部隨即撤離土塘。
(1938年8月2日――1941年1月4日)
雲嶺新四軍軍部位於安徽省涇縣羅里村。1938年8月2日,葉挺率新四軍軍部機關進駐雲嶺地區,中共中央東南分局也同駐雲嶺,項英於10月22日回到雲嶺。在此期間,新四軍召開了第二次政治工作會議和第二次參謀工作會議,以及第一次黨代表大會,成立了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和新四軍江南指揮部。1939年3月23日周恩來到達雲嶺,代表中共中央向新四軍和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傳達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及向敵後發展的方針。11月7日,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抵達淮南津浦路西新四軍江北指揮部。1940年10月1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長何應欽、白崇禧發出“皓電”,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2月下旬,顧祝同命令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上官雲湘為總指揮,秘密調集8萬餘人,包圍皖南新四軍部隊。皖南事變后,新四軍軍部撤離雲嶺。
鹽城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鹽城泰山廟
鹽城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鹽城泰山廟
停翅徠港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高清大圖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位於江蘇省盱眙縣城東南黃花塘鎮。在1941年重建新四軍軍部時,黃花塘是新四軍第二師師部。1943年1月10日,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根據抗日鬥爭的需要,轉移至此。在此期間,新四軍軍部領導全軍開展了整風、大生產、軍政大整訓,發展和鞏固了蘇、皖、浙東等敵後抗日根據地。李先念領導的新四軍第五師完成了對華中重鎮武漢的戰略包圍,豫鄂邊區發展成為地跨鄂、豫、皖、湘、贛五省的戰略區。1945年1月27日,王震、王首道等率八路軍第三五九旅南下支隊與新四軍第五師會合。
千棵柳(1945年2月28日――1945年9月19日)
千棵柳新四軍軍部位於江蘇省盱眙縣東南約50公里處。1945年2月28日新四軍軍部從黃花塘移駐千棵柳。4月10日遷至淮南津浦路西的大趙莊,24日再度移駐千棵柳。在此期間,新四軍軍部指揮所屬各部發起局部反攻,並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淮陰(1945年9月21日――1945年10月28日)
淮陰新四軍軍部位於江蘇省淮陰市。1945年9月6日,新四軍第三師第十旅解放淮陰縣城后,設立清江市。同月21日,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移駐清江市。在此期間,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部署。要求新四軍:抽調部隊參加發展東北;主力開赴山東;浙江、蘇南、皖南部隊主力撤返江北。同時,山東分局與華中局合為華東局,陳毅、饒漱石到山東工作。后因國民黨軍大舉進攻,新四軍軍部撤離淮陰。
臨沂(1945年10月28日――1947年1月21日)
臨沂新四軍軍部位於山東省臨沂市。1945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自江蘇淮陰分批撤離后,陸續到達山東臨沂。在此期間,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合併,成立新四軍兼山東軍區。中共中央華東局和華東野戰軍成立。蘇中進行了“定陶戰役”和“七戰七捷”。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成立,並於1946年6月26日舉行了中原突圍,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1947年1月21日,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和華中軍區合併為華東軍區,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編為華東野戰軍。新四軍番號被取消。
2013年5月臨沂市河東區新四軍軍部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舊址等文物點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