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決策
國民經濟決策
國民經濟決策是關於未來客觀經濟過程如何發展所作的選擇和決定。人們在經濟管理活動中,要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發展規劃、行動方案、方針政策、重大戰略措施等一系列問題作出決定和選擇。這些研究、選擇、擬定、編製、尋求活動就是國民經濟決策的內容。
國民經濟決策是社會經濟活動組織管理的一個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決策是否正確、合理,對國民經濟發展關係極大。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國民經濟決策,從組織體繫上保證決策的科學性。
(一)堅持決策研究與決策行動緊密結合
所謂決策研究,是指專家或具體業務管理機構的研究中心(室、所)等提供各種備選方案和論證資料的過程。決策行動是指在決策研究的基礎上,由領導或領導層集團作出選擇和決定的過程。
堅持決策研究與決策行動相結合,一方面吸收專家參與政府重大決策,形成各方人才有機結合的集體“大腦”,使決策更加周密、全面、科學、符合實際;另一方面,專家參與決策不能替代領導者決策,無論是決策者全體或決策者個人,他們的能力和責任直接影響著決策的質量。因此,決策之前必須傾聽各方面的意見,綜合專家們的智慧,統觀全局,對多種備選方案和錯綜複雜不斷變化的情況進行透徹分析,抓住有利時機及時作出果斷決策。
(二)合理劃分決策許可權
合理地劃分決策許可權,就是要建立合理分工、上下結合、相互協調、職責分明的決策體系,其實質是正確處理好中央與地方、企業經濟管理許可權,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必須合理分工,明確職責,根據決策的性質、重要程度以及獲取信息的可能等,劃分各級管理機構之間及其與企業之間的決策範圍。
(三)建立健全國民經濟決策責任制和審批制度
決策責任制是管理工作責任制中的一項最重要的內容。過去,在經濟管理體制上,只強調許可權的劃分,沒有相應地明確經濟責任,也不與經濟利益掛鉤,是造成輕率決策,甚至瞎指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為保證政府經濟決策的正確性,必須遵循經濟權力、經濟責任和經濟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嚴格的國民經濟決策責任制。在加強決策責任制的同時,任何重大的決策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以防止個人或少數人任意拍板決策。為此,要充分發揮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決策中的作用,一切重要的國策和國民經濟發展規劃都應提交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討論決定,審批通過。
(四)建立科學的決策程序
決策程序就是對決策過程所做的制度規定和組織安排,也可以說是決策過程的制度化。能否合理地組織這一過程,對於能否產生正確的國民經濟決策意義重大。科學的決策程序一般應包括如下步驟:
1、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決策首要問題,為此要全面地調查、了解國民經濟系統內部條件及外部環境的資料,系統分析國民經濟發展的歷史、現狀,預測未來可能的演進趨勢,指出具有全局性的要害所在。擺明了問題,確定目標就成了整個決策的關鍵。它在管理過程中居於主導地位
2、擬定方案。擬定方案目的在於提供一些可供選擇的可能方案。因為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客觀上存在著許多種途徑和辦法。
3、方案評估、選優。所謂評估就是要對擬定的各種預選方案的可行性及其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進行分析、權衡和論證。方案的評估是為選優做準備的,選優要在全面權衡各方面的利弊、得失、反覆比較,正確評價的基礎上進行。
4、決策的實施及監督。一個正確的決策按以上程序制定出來以後,還要組織和控制具體實施,決策的實施取決於廣大執行者對決策意圖的透徹理解。因此,應把決策目標落實到每一個執行單位,明確具體責任。此外還要對決策進行監督、檢查,其目的就是為了及時發現實際執行情況與決策目標之間的偏差,採取措施加以調整。
1、按經濟決策的性質劃分,可分為戰略性決策和一般性決策。戰略性決策是關於國民經濟中涉及全局性、長遠性和方向性問題的決策,如一定時期內經濟發展的目標、重點、政策、措施、重大項目等,都屬於戰略性決策。一般性決策,是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對個別或局部問題進行的決策,這些決策在內容和方向上應該符合總體決策的目標,應成為實現戰略性決策的手段或具體形式。
2、按時間劃分,國民經濟決策包括長期決策,中期決策與短期決策。長期決策一般指十年和十年以上的指導性、綱領性的決策。中期決策一般是指二年以上,十年以下,主要是五年左右的戰略與戰術緊密結合的決策。中期決策是在長期決策的基礎上加以制定的。短期決策是中期決策的具體化,對中、長期決策的實施,貫徹落實起保證作用。同時,在某些情況下,短期決策又是修改和校正中期決策乃至長期決策偏差的調整部分。
3、按照管理層次分,國民經濟決策可以分為中央政府決策(包括中央各個管理職能部門的決策)和地方政府決策兩個層次。按照統一領導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中央與地方之間劃分了必要的決策許可權範圍。一般涉及全局性和重大性問題的決策歸屬中央決策許可權範圍,地方政府不能越權,並且要積極貫徹和落實中央決策;而涉及區域性和局部性問題的決策則歸屬地方政府決策許可權範圍,中央政府不宜專權,干預過多會挫傷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造成消極後果。政府決策在國民經濟管理過程中屬高層次決策,舉足輕重,關係重大,是影響其他主體決策的前提和基礎。
國民經濟決策的性質及其主要特徵:
第一,決策是面對未來,是在管理行動之前對國民經濟應當向何處發展和應當怎樣發展所作的事先安排和決定。
第二,決策的目的是為了採取正確的管理行動。經濟活動不能盲目進行,需要有效的指導,指導的意義取決於正確的決策;即正確的決策產生正確的行動,正確的行動來源於正確的決策。也正是這一性質決定了決策在國民經濟管理過程中是最關鍵、最重要的職能。
第三,國民經濟決策的實質是擇優。因為未來經濟活動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途徑有多種,要作出符合客觀規律的合理選擇,必須在決定前擬定出各種可能方案,然後分析、評估從中選出一個最令人滿意的方案,即能夠獲取最大經濟或社會效益的行動方案。
第四,國民經濟決策作為一種管理活動,決策形成的整個過程是動態過程,不是瞬間的主觀臆斷,而是要在掌握大量信息、資料的基礎上、經過系統分析、研究論證、思考判斷等過程而後作出的。國民經濟決策是為解決問題和完成新任務而作出的決定。其最突出特徵就是對經濟活動、社會發展的直接指導性,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擇優,是創造性的管理活動。
國民經濟決策是統馭全局的最高層決策,是關於整個國民經濟戰略部署的長遠大計,國民經濟決策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敗,在整個決策中佔有重要地位。
第一,國民經濟決策是戰略性決策,對整個經濟發展有決定性意義。如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的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模式的確立,西部大開發的決定,加快農業發展、國民經濟中重大比例關係和國民經濟計劃的制定等,都是涉及全局性的、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決策。
第二,國民經濟決策是制約國民經濟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國民經濟管理具有計劃、組織、指揮、調控、監督等職能。國民經濟決策貫穿於整個國民經濟管理過程之中,是各種管理行為的核心內容,各個管理職能作用的發揮都離不開決策。
第三,國民經濟決策是提高政府計劃管理效率的重要依據。政府計劃是國民經濟決策的具體化,決策正確與否對政府計劃管理工作的效率起著決定性作用。
第四,正確的國民經濟決策是動員、鼓舞億萬人民群眾進行現代化建設的行動綱領。
任何一項正確的國民經濟決策,都是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礎上,經過系統研究、分析論證、思考判斷過程后做出的,它要按照一定的步驟、程序和方法進行。
1.科學的決策程序
決策程序就是對決策過程所做的制度規定和組織安排,也可以說是決策過程的制度化。科學的決策程序一般應包括如下步驟:
(1)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決策的首要問題。確定目標在管理過程中居於主導地位,目標錯了,整個工作必然失敗。目標必須明確、具體,並規定具體實施時間以及目標實現程度的衡量標準。
(2)擬訂方案。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客觀上存在著多種途徑和辦法。擬訂方案的目的在於提供一些可供選擇的可能方案。決策的實行在於選優,如果只有一種方案而沒有備選方案也就無所謂決策。
(3)方案評估與選擇。所謂評估,就是要對擬訂的各種預選方案的可行性及其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進行分析、權衡和論證。方案的評估是為選擇做準備的,方案選擇要在全面權衡各方面的利弊與得失、反覆比較、正確評價的基礎上進行。
(4)決策的實施及監督。一個正確的決策按以上程序制定出來以後,還要組織和控制具體實施,決策的實施取決於廣大執行者對決策意圖的透徹理解。因此,應把決策目標落實到每一個執行單位,明確具體責任。此外,還要對決策進行監督、檢查,其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實際執行情況與決策目標之間的偏差,採取措施加以調整。
2.科學的決策方法
要正確地進行國民經濟決策,除了建立正確的決策體系和遵循必要的決策程序外,還需要運用多種決策方法。
(1)綜合平衡法。綜合平衡法是指在經濟工作中,從國民經濟的整體出發,全面考慮各項內外因素及其聯繫,對各項決策進行總體協調和統籌安排,使之保持協調一致的方法。綜合平衡法的基本形式是編製國民經濟平衡表,用以建立和協調國民經濟各方面的比例關係。
(2)投入產出法。投入產出法也稱部門聯繫平衡法。它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通過編製投入產出表、使用相應的數學模型,分析和研究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直接和間接的數量依存關係,進行經濟預測、決策論證和綜合平衡的一種數量分析方法。
(3)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在建設之前對建設項目進行的全面考察、鑒定和評價,從而為項目投資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的一種科學方法。可行性研究的基本任務,是對某一項El的所有方面進行儘可能詳細的調查研究,從技術、經濟各方面進行系統分析、論證及效益評價,判斷該項目是否可行並提出實施建議,為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