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槐樹鄉的結果 展開

槐樹鄉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下轄鄉

槐樹鄉位於孟州市西部陵區,地處焦作、洛陽、濟源三市交匯黃金地帶,地理坐標東經112.50,西緯34.57,地勢突兀,素有孟州“屋脊”之稱,制高點是“五龍台”,海撥305.9米。總面積73平方公里,轄44個行政村,68個自然村。村村通公路,208國道和二廣高速公路從境內穿過,交通便利。

全鄉境內地表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質優良,有大小水庫20餘座,綠化覆蓋率達80%以上,因有良好的生態優勢,被譽為孟州市的“綠肺”。轄區內的中共孟縣縣委故址、有“花石泉聲”美譽的耿溝村南山頭泉水、劉雷水庫更是尋古探秘、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歷史沿革


清代分屬永盛里、永安里、永康里。
民國十九年(1930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分屬第四區和第五區。
1955年11月,分屬龍台、玉皇廟、槐樹、北楊、柳六、耿溝、雙聯、湯溝、順源8個鄉。
1956年1月,分屬槐樹中心鄉和吉利中心鄉。
1958年8月,分屬石庄公社和槐樹公社。
1983年12月,改石庄鄉和槐樹鄉。
2005年11月,2鄉合併為槐樹鄉。

名稱來歷

轄區是古代從豫北、山西,經黃河孟津渡口通往洛陽的出入通道和關口。當年這個口上長有三棵古槐,最大的一棵樹千三個成年人都合抱不住。這株古槐成了這個關口最顯著的標誌,於是人們就將這裡命名為“槐樹口”,因而得名。
地理位置地處孟州市西北部,素有孟州“屋脊”之稱。南連西虢鎮,西南與洛陽市吉利區接壤,西北與濟源市軹城鎮毗鄰,北與趙和鎮交界。人民政府駐槐樹口,電話區號0391,郵政編碼454794,距孟州市區11千米。
清代分屬永盛里、永安里、永康里。1930年至1945年,分屬第四區和第五區。1955年11月,分屬龍台、玉皇廟、槐樹、北楊、柳六、耿溝、雙聯、湯溝、順源8個鄉。1956年1月,分屬槐樹中心鄉和吉利中心鄉。1958年8月,分屬石庄公社和槐樹公社。1983年12月,改石庄鄉和槐樹鄉。2005年11月,2鄉合併為槐樹鄉。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境內地貌可概括為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梯田層層,樹木蔥蘢。
槐樹鄉
槐樹鄉

氣候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溫差鮮明,常年偏早少雨。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石庄、雷山、油坊頭、袁圪套、溝北頭、關溝、下湯溝、岩山祝庄、賈庄、前尖庄、后尖庄、西王莊、源溝、焦庄、北楊村、錢溝、后劉庄、上河、小石庄、寨上庄、衛山、耿溝、芹菜溝、西坡、馬吉嶺、湯廟、史家溝、楊窪、西孟庄、東孟庄、張窪、張嘴、劉庄、燕溝、崔溝、潤東、潤西、桑窪、龍台、楊庄、毛庄、南嘴、湯溝44個村,下設173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槐樹鄉轄44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槐樹口。 
槐樹鄉區劃詳情
湯王廟村楊窪村龍台村毛庄村燕溝村西孟庄村東孟庄村張窪村史家溝村
下湯溝村油坊頭村古周城村楊庄村劉庄村西坡村芹菜溝村衛山村耿溝村
岩山村袁圪套村大長咀村澗東村南咀村寨上庄村小石庄村上河村后劉庄村
祝庄村溝北頭村石庄村崔溝村澗西村錢溝村焦庄村北楊村源溝村
賈庄村關溝村雷山村上湯溝村馬吉嶺村西王莊村前尖庄村后尖庄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槐樹鄉轄區總人口23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530人,城鎮化率11%。總人口中,男性12000人,佔52.2%;女性1000人,佔47.8%。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槐樹鄉人口出生率10.02‰,人口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長率3.2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27人。 
截至2018年末,槐樹鄉戶籍人口22996人。

經濟


綜述

孟州市的“綠肺”。全鄉有現代農業、石油化工、三產旅遊三大主導產業。
結合鄉情,因地制宜,通過引進培育龍頭企業、爭取農業項目、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等方式,傾力打造“萬畝無公害蘋果種植基地”、“環順澗湖周邊千畝苗木花卉示範基地”、“萬畝油料牡丹種植基地”。“國花”、“國槐”已成為槐樹的“綠色名片”。
2011年,槐樹鄉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2011年,槐樹鄉財政總收入567.8萬元,比上年增長45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27.4萬元,增值稅88萬元,企業所得稅189.5萬元,個人所得稅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8.6%、105.4%、189.1%,112.5%。人均財政收入0.025萬元,比上年增長451%。 
截至2018年末,槐樹鄉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農業

槐樹鄉糧食作物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年畝產均在千斤以上。 
槐樹鄉經濟作物以種植蘋果為主,年畝產均在5000千克以上。 
槐樹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槐樹鄉生豬飼養量7萬頭,家禽飼養量15萬羽;畜牧業總產值5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0%。

工業

形成了果品加工、建築材料生產、制塑業和食品加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9.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工業總產值達到6.5億元。
境內規劃建設了佔地6000畝的全省唯一一家石化產業園區,產業規劃為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已成為槐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567.8萬元,比上年增長45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27.4萬元,增值稅88萬元,企業所得稅189.5萬元,個人所得稅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8.6%、105.4%、189.1%,112.5%。人均財政收入0.025萬元,比上年增長451%。2011年末,郵政儲蓄銀行、農村商業銀行2家銀行開設了分行;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9億元,比上年增長8.9%;人均儲蓄10500元;各項貸款餘額3.1億元,比上年增長15.7%。

交通


2011年末,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5條。

社會


文化藝術

2011年末,鄉文化中心站1個。圖書室44個,藏書13萬冊。業餘文藝演出團體1個,每年春節期間參加孟州市文藝調演,均榮獲優勝獎。

教育

2011年末,幼兒園2所,專任教師4人,在園幼兒60人;小學4所,專任教師40人,在校生600人;初中2所,專任教師80人,在校生750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衛生院2個。專業衛生人員36人,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1.6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萬人,參合率99%。

體育

2011年末,體育場地44處,村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社會保障

2011年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49戶,人數1119人,支出111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3人,支出10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9人,支出4.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6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6人次,共支出8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480人次,支出8.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4萬元。
2011年,3505名60歲以上老人領取每月72元的養老金,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網點2個,投遞線路總長215千米,投遞點405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各類報紙120份、期刊35冊。
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7個;固定電話用戶24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0%;行動電話用戶5900戶;光纜線路總.長達40千米,寬頻接入用戶900戶。
供電
2011年末,鎮區擁有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2座,主變壓器1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7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95%,供電可靠率99.99%。

旅遊


境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東周古城。名勝古迹還有五龍廟冢。
依託“原生態”的自然地貌和“金三角”的區位優勢,該鄉已初步形成了湯王廟、黃楝樹、五龍台、九頂寺、古周城、牡丹谷、森林島、順澗湖、岩山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等15個旅遊社區。
東周古城遺址位於古周城村,風景如畫,渾然天成,已被確立為焦作十大景點之一和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孟縣縣委故址、有“花石泉聲”美譽的耿溝村南山頭泉水、劉雷水庫更是尋古探秘、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獲得榮譽


近年來,槐樹鄉圍繞“城市引領、結構轉型、項目拉動、幸福提升”的工作思路,確立了“轉優農業、轉強工業、轉好旅遊業”的三大轉型戰略,按照五大步驟:2012年方向確立年,2013年平台搭建年,2014年項目拉動年,2015年轉型升級年,2016年幸福提升年,通過壯大“平康農牧、淼雨蘋果、油料牡丹、苗木花卉”四大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石化循環經濟、創建中國最美鄉村,全力打造孟州的“綠色核心區,西部增長極”,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先後榮獲了“國家級生態鄉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火龍舞被確定為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衛生先進單位”、“河南省農村科普宣傳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加工基地”、“河南省生態示範區”、“焦作市五個好鄉鎮黨委”、“焦作市平安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清新槐鄉、在水一方,誠邀同仁,共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