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羅塘鄉的結果 展開

羅塘鄉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轄鄉

羅塘鄉,安徽長豐縣轄鄉,位於長豐縣的西北邊陲,南依千年水道庄墓河,北鄰能源城淮南市和縣城水家湖,東到淮南鐵路線,西連風光秀麗的瓦埠湖。境內地勢呈東高西低走向,氣候溫濕,四季分明,常年降雨量960mm。鄉域面積134.7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10.1萬畝,總人口49862人(2017年),轄25個行政村。鄉政府所在地羅塘寺距合肥65公里,淮南30公里,水家湖10公里,壽縣城45公里。206國道(合淮段)貫穿南北,合淮阜高速、淮南鐵路、311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境內基礎設施完善,鄉村公路交織成網,縣城2路、3路、5路公交車及“村村通”班車通往各村,電力充足,水資源豐富,通訊網路覆蓋全鄉境內。

歷史沿革


1949年屬壽縣,建羅塘鄉,1958年改公社。1965年劃歸長豐縣,1983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羅塘、岳崗、雙合、庄崗、合樹、花塘、羅北、雙門、上拐、禹廟、葉集、樊祠、禾塘、城、朱橋、龐窪、魯黃、黃崗、周楊19個村委會。2006年,將徐廟鄉整建制併入羅塘鄉,鄉政府駐地羅塘寺。
[郵編]231151[2006年代碼]340121200:
代碼村莊
~200羅塘村
~201羅北村
 ~202花塘村
~203岳崗村
~204壁城村
~205雙合村
 ~206庄崗村
 ~207葉集村
~208樊祠村
~209禹廟村
~210上拐村
 ~211龐窪村
 ~212雙門村
~213朱橋村
~214魯周村
~215黃崗村
 ~216徐廟村
 ~217楊郢村
~218張崗村
~219拐集村
~220代廟村
 ~221邵橋村
~222甲道村
 ~223邵集村
~224聯合村
~225尹集村
~226梅元村
附:徐廟鄉位於長豐縣城西南8千米處。合(肥)淮(南)公路過境。建有張澗水庫。1949年屬壽縣,設徐廟鄉,1958年成立公社。1965年劃歸長豐縣,1983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徐廟、楊郢、廟周、尹集、梅元、邰集、夾道、邵橋、老郢、戴廟、陳庵、張崗、拐集、張澗14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羅塘鄉位於長豐縣北部,距縣城10千米。北連淮南市,東鄰左店鄉,西靠瓦埠湖,南與庄墓鎮隔河相望。面積136.5平方千米,人口7.2萬人。

行政區劃


轄27個行政村,450個村民小組。206國道合淮段、合淮阜高速公路、水庄路、紅梅路過境。
羅塘鄉境內村水泥路12條總長36.5公里,砂石路11條39公里,鄉村已實現公路村村通。羅塘鄉現有5個集鎮,新建葉集、雙合、岳崗、余廟、樊祠、梅元、尹集、聯和、楊郢9個移民安置點。
集鎮羅塘余廟徐廟邵集尹集
移民安置點葉集雙合岳崗余廟樊祠梅元尹集聯和楊郢

政治


獎懲大會
8月14日上午,羅塘鄉召開7月份“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工作獎懲兌現大會。鄉全體機關幹部,各村(社區)書記、村(居)主任參加會議。會議由羅塘鄉黨委書記杜勝紅主持。
會上,羅塘鄉黨委委員、宣傳委員姚海泉通報了7月份市、縣檢查、暗訪及日常管理考核情況,指出了各村(居)存在的問題,並就迎接8月份市、縣檢查和下階段如何做好“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工作做了具體安排部署。
鄉黨委書記杜勝紅指出:一要高度重視。各部門、各村(居)要緊緊圍繞“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工作目標任務,自我加壓,拉高標桿,進一步突出重點,加大整治力度。二要要迅速行動。干任何工作,關鍵要落實在行動上。三要發動群眾。全鄉上下要分級組織開展各類集中整治活動,切實將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發動起來。四要強化機制。督查、限期整改、通報等各項工作機制要全面運行,切實做到邊“治邊”邊延伸,邊治理邊提升,邊突擊邊建立長效機制,強化監督,嚴格考核,保障工作落實。

社會


羅塘鄉現有初級中學2所,小學21所,私立幼兒園6所,適齡兒童入學率99%,義務教育普及率達98%以上;銀行2所;長豐縣人民醫院分院2所;郵政、電信、通訊設備齊全,固定電話普及率95%,電視普及率100%,有線電視已陸續入戶。
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條件,良好的區位優勢為羅塘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牢固樹立工業強鄉、特色富民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三年倍增、躋身十強、全面達小康”的奮鬥目標,大力發展工業經濟。6平方公里的紅旗工業聚集區已初具規模,恆豐水泥、松源紡織、聯邦機械、盛亞源建材等一批有實力和發展前景的企業相繼落戶。
羅塘是農業大鄉,大宗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棉花為主。近年來,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草莓、馬鈴薯、甜葉菊等特色經濟作物不斷壯大,被稱為“水果皇后”的草莓在羅塘有著15年的種植歷史,現種植面積已超過3萬畝。2009年春,全國草莓評比大賽中,我鄉送評的豐香草莓榮獲一等獎(金獎)。2010年,特色農業種植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34.2%,農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羅塘人傑地靈,民資殷實,是全省有名的施工機械之鄉,以羅塘路橋公司為龍頭的施工企業遍布全國各地,擁有各種施工機械5000多台套,成為全鄉農民發家致富的重要支柱。羅塘人傑地靈、歷史淵源。美麗的瓦埠湖孕育了羅塘人民的聰明和才智,源遠流長的文化在羅塘大地上留下了楚莊王墓和畢城古遺址等歷史痕迹。開放的羅塘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喜迎四方賓客前來投資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