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教

基督宗教中等級較高的聖職人員

總主教(在主教制的新教則稱大主教),是基督宗教中等級較高的聖職人員。他領導區內各個主教。在羅馬教廷中,徠大主教是對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主教的尊稱,只有總主教才是天主教中的正式職位,又因穿戴紫衣紫帽,故而稱“紫衣主教”。

名稱概述


名稱

英語名稱:archbishop。
希臘文ArchEpiscopos的意譯。
中文名稱:總主教、大主教。

概說

總主教
總主教
根據天主教及基督教主教制(如英國聖公會)的制度,數個教區組成一個教省,其主教長稱為大主教,領導區內各個主教;而教省大主教在省屬教區中有某些許可權。通常兼任省屬教區主教組成的主教團團長。
主教的禮儀服飾為表明主教的職務與地位,在禮儀中,均有特別的標誌:禮服、高冠、權 杖、權戒、小圓帽。禮服——因著身分層級不同,顏色就不同。
(1) 教宗:著白色,又稱白衣主教。
(2) 樞機主教:著紅色,又稱紅衣主教。
(3) 總主教、主教:著紫色,又稱紫衣主教。
本篤十六世
本篤十六世
權杖——權杖是主教的牧杖,代表他的地位與牧靈職責。主教在主持禮儀時均可使用權杖,唯使用時需頭戴高冠,兩者同時使用。舉行共祭時,只有一位主教可用權杖。在自己所管轄的教區中,可使用權杖;在本教區外,則必須有該區主教許可才能使用。拿權杖時,權杖上端圓形會朝向教友,或朝向要祝聖的物品。材質上有鍍金銀,或用木材製成,鑲嵌裝飾,下端較尖,上端為半圓或整圓形。教宗保祿六世改權杖為十字苦架,有的主教也跟著改變。權戒——古代民族皆戴戒指作為印章,以簽合同;又戒指亦象徵職權,所以主教的權戒是職權與盟約的記號。今已不用戒指在公文上蓋章,但在祝聖主教禮儀中還有授權戒一事。一般教友向主教敬禮時,會親吻主教的權戒;不過,這習俗已漸消失。權戒的裝飾有寶石、圖案等,多為中世紀流傳下來的習慣。經近代幾位教宗的倡導后不再有寶石圖案,與一般常人所用的戒指一樣,但稍寬些。高冠——高冠即主教的法冠,於舉行禮儀時,穿上祭服后,加戴的帽子,它是由兩片三角瓜子形的硬布料所組成,鋪以金絲或飾以寶石,高約三十公分,後邊有兩條飄帶,垂在背後。高冠象徵主教們的勇氣及鬥志,不怕艱苦,任勞任怨,帶著神父及教友,走向人間一切黑暗與罪惡。一般主教坐 在寶座、講道、降福教友、遊行時,均戴高冠。小圓帽——小圓帽的來歷與剪髮禮有關。梵二大公會議禮儀改革以前,進入聖職的第一步是領受剪髮禮,主教在被選者頭頂上,剪一圓圈,故戴小圓帽以禦寒。經演變,小圓帽就成為禮儀服飾。現在剪髮禮已取消,主教仍保持帶小圓帽的習慣;此外行禮時,在高冠之下,可戴小圓帽。小圓帽只在聖體前才應脫下,所以拉丁文稱之為「只對天主脫下」。因此,在念全部感恩經及明供聖禮前,主教應當脫帽。(資料來源:中國天主教文物館)。
眾所周知,羅馬教皇的全稱為:羅馬主教、羅馬都省主教、西部省都主教兼宗主教、天主教會最高牧首、彼得宗座之繼承者、耶穌基督在塵世之代表,梵蒂岡君主,教皇。故而天主教會也將教皇作為一位主教看待,而他的主教座堂為朗特拉大殿和聖彼得大教堂。在天主教中,教皇享有最高的立法權、司法權和司牧權及任命眾位主教的權利。又因穿戴白衣白帽,故稱“白衣主教”。
上一屆教皇為本篤十六世,2005年當選。為德國籍教宗,因為健康原因於2月28日退位。
本屆教宗,也就是阿根廷籍的樞機主教貝爾格里奧(Bergoglio)成為教廷史上第266位教宗,名號為方濟,他也是史上首位來自南美洲的教宗。
當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煙囪冒出白煙、鐘聲響起時,聖伯多祿廣場上等待多時的信眾與媒體瞬間爆出歡呼聲。過去一百年來,推選教宗的樞密會議都不超過五天,多數在兩、三天內結束。 2月28日退位的本篤十六世2005年獲選時,歷經24小時、四輪投票后出線。他的前任若望保祿二世,經過兩天共四輪投票后出線;若望保祿一世則經過三天共八輪投票后出線。
主要職責
大主教
大主教
根據天主教及基督教部分教派的制度,數個教區組成一個教省,其主教長稱為大主教;而教省大主教在省屬教區中有某些許可權,通常兼 任省屬教區主教組成的主教團團長。
作為基督教的神職人員,在天主教會中,指駐節大城市而管轄教省的主教,總管和監督教省範圍內的各個教區;在東正教會內,一般指牧首所管轄的主教,多主管一個大教區。
新教有些教會如聖公會等也設有此職銜,如坎特伯雷大主教等。

聖職人員分類


基督宗教聖職人員分類(共有5個子分類):
徠主教、傳教士、基督新教聖職人員、天主教聖職人員、牧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