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兩湖會館的結果 展開

兩湖會館

貴州

兩湖會館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城東門街西側胡家坪,建於嘉慶二年(1797年),佔地面積3479平方米。黎平原隸湖廣,后屬貴州,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設府,古時為商賈雲集之地,繁華一時。為使雲遊客商"輒思促膝心欣舊"之念,各省逐修會館,作為黎棲身之所。兩湖會館既體現了清代中期黎平作為黔湘桂交界處大都會的繁華和湘籍客商的闊綽,也透出濃濃的文化香味。

目錄

簡介


兩湖會館
兩湖會館
兩湖會館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德鳳鎮二郎坡。黎平原隸湖廣,后屬貴州,星聚雖屬黔人,雲遊尤多楚客,為使雲遊的楚客“輒思促膝談心欣舊”之念,遂於嘉慶二年(1791年)冬月,有識之士倡修會館,作為湖南湖北客商棲身之所,咸豐元年(1851年)冬,觀察儲鶴樵再度維修。會館內含門樓、戲樓、禹王宮、無量佛殿、長廊、閣樓、享堂、蓮塘等多處建築。
是新中國成立前同籍或同行業的人在城市設的場館,供集會、寄寓之用。黎平的這棟會館,是以湖南邵陽為主的湘籍客商修建供“促膝談心”、“聚金集地”的辦事、集會場館,故稱“兩湖會館”。由於黎平與湖南地域靠近,加之黎平歷經與湖南分分合合的幾次歷史沿革,所以,清代中期的黎平府有大批湘籍客商經常到此經商。這些湘籍客商出於“聚金集地”的經商需要,在黎平建此同鄉會會館。建築特色
兩湖會館
兩湖會館
會館始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光緒年間維修,坐西向東,由門樓、戲樓、禹王宮、佛殿、洞庭宮、廡廳、三楹閣樓、水面曲廊等組成。佔地面積3479平方米,建築面積741.9平方米。禹王宮為3間11檁雙步廊式硬山頂,通面闊14米,進深13米,高3米。兩次間前檐卷棚下,懸掛一道“探花及第”,三道“狀元及第”豎匾,其三方樟木鏤雕5龍,底邊為雙鳳捧花對舞。宮內原設浮雕神龕,塑禹王巨型神像,兩次間祀文武財神等像。雕刻技藝,頗為精湛,柱上附有抱柱楹聯,現存26幅,望板下懸掛著15塊金字橫匾,規格不一,字體有二王趙、顏、柳、歐等,王趙居多;書法筆力遒勁,渾圓穩健,結構嚴謹,樸實無華,各富特色,字跡陰刻入木,敷貼金箔。這些匾額為清嘉慶至民國初年地方官吏及兩湖人氏題贈。其中何紹基題寫的“績著平成”,石成澡題寫的“誕敷文德”匾1992年選入《中華民匾大全》。據文物主管部門介紹,這是全省會館中保存匾額最多、最完好的一座。該會館既體現了清代中期黎平作為黔湘桂交界處大都會的繁華和湘籍客商的闊綽,也透出濃濃的文化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