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3條詞條名為青山村的結果 展開

青山村

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轄村

青山村以種植產業為主,根據發展思路,規劃應調優一產,弱化二產,發展三產,使得一二三產比例達到青山村發展要求。村域農業發展應以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為重點。增加農業投入,提高農業現代化裝備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為目標,加快發展以特優、生態、外向為主要標誌的現代鄉村農業。重點發展高附加值和生態化的種植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加強與周邊鄉鎮合作,實現傳統型農業向特色農業、品牌農業和觀光農業的轉型,是青山村農業發展的方向。

2019年12月25日,青山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

經濟


興產業打響貢果品牌
青山村位於董奉山下,是宋代貢品青山龍眼的產地,貢果文化歷史悠久。在戰爭年代,青山村因地處山區、四周群山環繞,又鄰近中共福建省委南陽舊址,有利於革命工作開展,留下了許多動人的革命故事。 
青山村黨支部書記黃雄秋介紹,青山龍眼以“核小、質脆、單果大、味香”聞名。在改革開放前,由於村民經濟困難,很多龍眼樹被砍掉,拿去換糧食和海產品,青山龍眼也因處於“放任自由”狀態,品質大不如前。
為改變產業狀況,青山村首先成立龍眼協會,提升龍眼產量質量,打造特色品牌,並著手建設萬畝青山貢果龍眼基地。同時,村裡緊緊抓住區委、區政府打造“一村一品”、建設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工程等政策機遇,先後投入310多萬元建設青山貢果生態園。
“我們積極將特色農業與鄉村旅遊相結合,著力發展鄉村休閑旅遊業,連續5年舉辦青山貢果文化節,打出了‘青山龍眼’的品牌。”黃雄秋說,現在青山村幾乎家家戶戶種龍眼,青山龍眼的價格一路飆升,從無人問津到1公斤達30元。
強抓手帶動村民致富
與此同時,青山村以“紅色領航工程”為抓手,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龍田革命老區紀念館為依託,著力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重現紅色歲月”等特色黨建活動,創新性採用“支部+協會+基地”模式,以黨建帶動村莊發展。
“我們先成立了青山村龍眼協會黨支部,不定期邀請經驗豐富的‘土專家’、農技師,對黨員、群眾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及時解決廣大農戶在龍眼種植中遇到的難題。”黃雄秋表示,通過村“兩委”幹部結對子,青山村將能帶領群眾致富的黨員列為後備幹部重點培育,作為村“兩委”班子儲備人才
在黨建模式的帶動下,龍眼成為了青山村的招牌,也成為了青山村的主要支柱產業。種植規模從最初的2000多畝發展到1萬多畝,年產量約3萬公斤,有效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優環境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以前大家生活水平不高,村裡道路小而顛,家家戶戶流出來的積水成潭,生活垃圾隨處可見。”青山村村民黃依伯說,如今,村內卻大不一樣了,“現在村裡道路平整了,綠化也做得很到位,出門就是美麗的貢果園,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心情特別舒暢”。
黃雄秋說,近年來,青山村結合“名果”“名山”“名人”等生態文化資源,總計投入3000多萬用於鄉村旅遊規劃、青山綠道建設、村莊環境衛生整治、農家樂、旅遊公廁等項目,入村的道路從原來3米的泥土路“升級”為10米寬的水泥路,村莊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如此,青山村集體收入也穩步提升,去年村財收入達50萬元。
以產業振興引領帶動鄉村振興
長樂新聞網訊近年來,古槐鎮青山村突出以產業振興發展為目標,以貢果生態園為載體,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針,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全面加快推進生態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黨總支部、村委會先後被省、福州市、長樂區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工作單位”“文明村鎮”“省級生態村”“福建省農業旅遊示範點”和“福州市新農村建設精品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設施先行讓農村美起來
“路燈亮了,街道乾淨了,處處有花,處處是景,出門就在公園中,在這樣舒適、宜居的鄉村裡生活真是美啊!”記者在青山村採訪時,聽到一位村民這樣感嘆。近年來,青山村先後實施了戶戶通便民路、光纖家家入戶等工程,農村生活條件全面改善,還先後啟動實施了整村的美麗鄉村和景觀帶建設,開展了垃圾無害化和分類管理等,進一步改善村莊整體面貌。近年來完成了鳳凰溪一期、二期改造工程,完成了總長8.5公里董奉山綠道建設,讓青山貢果生態園進一步凸顯精品休閑生態旅遊價值。加大舊村改造和違建拆除力度,對村民舊房進行改造提升;積極規劃推動遊客服務中心、農家樂、燕山公園(黃勉齋公園)污水管網等項目建設。生活環境好了,大家就更有信心致富奔小康了。
搭建載體讓農業強起來
青山村以貢果生態園為載體,積極從鄉村致富能人、返鄉創業人才中選拔培養村幹部後備力量,優選村“兩委”班子,深入田間地頭,探討龍眼規模化種植模式,自費到外地先進村學習種植經驗,積極優化選育出優質龍眼品種,大力培育青山龍眼特色產業,建設萬畝“青山貢果”龍眼基地,發展“一村一品”,龍眼改進后,年產量6000多擔,產值600多萬元;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辦法由黨員、幹部與貧困戶結對子,黨員幹部以支部為載體,指導生產技術、提供致富信息、協調產業公司、搭建銷售平台,對貧困戶發展產業進行全環節幫扶,實現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融合發展讓特色亮起來
為做大做強特色休閑旅遊文章,積極將特色農業與鄉村旅遊相結合,抓機遇,先後投入310多萬元建設青山貢果生態園,並結合“名果”(青山龍眼)“名山”(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名人”(青山村歷史名儒)等生態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鄉村休閑農業旅遊,總計投入3000多萬用於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新建公廁、休閑廊亭,同時加快腳步完成了進村路兩側20000平方米的立面改造裝飾,對進村路、三元路、北湖洋路實施硬化、綠化、亮化工程,青山綠道建設、村莊環境衛生整治、農家樂、旅遊公廁等項目。每年9、10月間舉辦“青山貢果文化節”,吸引大量周邊地區的遊客前來採摘、觀光,帶動人流、資金流,極大提升了青山村的特色休閑旅遊品牌,也為村民創造更多增收渠道。青山村由單純的農業產業向特色休閑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成效凸顯,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盡心竭力,深受村民愛戴。
鄉村振興產業始。青山村黨總支部書記黃雄秋表示,會帶領好村“兩位”班子,繼續發揚釘釘子精神,持之以恆抓落實,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讓廣大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青山村
青山村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25日,青山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