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堡村

胡家堡村

胡家堡村地處小梁鄉以西,距離1公里,鄉西路通過該村路口,交通十分便利,土地航拍面積1800畝,除村莊及道路佔地100餘畝外,綠化帶和林地面積佔600餘畝。其餘土地都用於傳統農作物種植,土地屬綿沙型黃土高原十年九旱,自然條件不容樂觀。全村4個居民組578戶1418口人,勞動力580人,其中中國共產黨黨員41人。

山西省河津市小梁鄉下轄村


鄉村建設

在新農村建設當中,該村在上級政府的支持關懷下、在支村委的領導下,把保障優越的人居環境,放在首位。當你跨進高昂的世紀牌樓,一眼望去,六米寬的硬化路旁松柏挺立、冬青綠翠,耀眼的路燈在夜晚將你引入胡堡仙境,全村大巷分三橫六縱,屋前4米衛生巷全部硬化,大道兩旁的大葉女珍綠化樹枝葉繁茂,美麗壯觀。村委會樓前的休閑廣場體育器材應有盡有,便民店、衛生所、圖書室、科技電腦室、老年活動室,便民設施樣樣俱全。平日里干群團結、鄰里和睦,展現出好一派新農村、新風尚、新氣象。
在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方面,近年來新建教學樓、村委辦公樓、硬化巷道13公里,鑽成1、2、3、4號深井保障了80%的土地澆水,從而增加了糧食和其他農作物的產量,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今後,胡家堡村在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支持關懷下,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村情概況

岫岩縣前營鎮胡家堡村位於岫岩縣以西5公里處,距前營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東接仙人咀村,南連雅河鎮,西鄰老爺廟村,北靠石灰窯鎮,境內交通便利,土地平整肥沃,環境優美,全村共有居民507戶,2148人,全村行政區域面積14.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58畝,林地面積12443畝。村委會下設9個居民組,村組織體系健全,有黨員32人,村兩委會有5人組成,村支委3人,村委會5人,交叉任職。村兩委班子團結協調,多次被鎮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社會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村務公開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村擁有村辦企業一家,個體私營企業5家,年產值350多萬元,主要產品有圓釘、朔料製品、玉石等。農業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2006年總收入達到1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以上。

產業介紹


根據自身的資源條件,以市場為導向,目前,胡家堡村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導產業,種植業以食用菌、塑料大棚蔬菜為主,食用菌接種20萬盤,有滑子蘑、香菇、平菇等品種。全村現已發展蔬菜大棚50餘畝,主要生產西紅柿、黃瓜、豆角、芹菜、生菜、苦苣、油菜、茼蒿、香菜等十幾個品種,養殖業以肉食雞養殖為主,絨山羊,生豬、肉牛多元化發展,目前以發展肉食雞養殖36戶,絨山羊21戶,生豬飼養大戶10戶,肉牛養殖4戶。年出欄肉食雞40餘萬隻,絨山羊1500隻,生豬2100頭,肉牛400頭。直接經濟效益400多萬元。由於生產採取了集約化、規模化的經營模式,並且注重了產品的質量,產品受到了商家的一致好評,產品不僅銷往本地,而且還銷往鞍山、瀋陽、大連、哈爾濱、北京等地,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以後要繼續擴大原的產業規模,積極推廣新、奇、特品種,努力打造自主品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煙、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

農村經濟


該村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煙、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74萬元,佔總收入的32.5%;畜牧業收入27.85萬元,佔總收入的4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7頭,肉牛57頭,肉羊65隻);林業收入7.75萬元,佔總收入的11.6%;第二、三產業收入7.55萬元,佔總收入的11.3%;工資性收入2萬元,佔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2326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人,省內務工3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34戶通自來水,有3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摩托車6輛。該村到2009年底,34戶都居住土木結構住房。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4戶,共有鄉村人口156人,其中男性85人,女性71人。農業人口156人,勞動力89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41人,漢族15人。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州立民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紫溪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0公里,距離中學3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0.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開會通知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80頭、牛70頭、羊1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2326元增加到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