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

t波

T波產生的過程即心室復極的過程。正常T波升支長、降支短,波峰圓鈍。T波異常是心電圖變化中最常見、最普遍的現象之一,某些T波變化可能與溫度、情緒、神經有關,是一種生理性變化。但有一些T波變化雖然相當微小,但卻是診斷心臟病的重要線索。T波異常高大見於心肌梗死超急性損傷期、高鉀血症、迷走張力增高等;T波異常深倒見於急性心內膜下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衍變期、嚴重電解質紊亂等。

T波變異的正常情況


● 1.持久少年型T型變化
● 右胸V1~V4導聯T波倒置,一般情況出現在幼兒及兒童期。也可持續到成年期。
● 2.自主神經功能紊亂T波變化
● 多數發生在沒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正常人。
● 3.迷走神經型T波變化
● 多見於迷走神經張力增高者,如運動員、強體力勞動者。
● 4.“二點半”綜合征T波變化
● 出現寬闊的額面QRS-T角,可現於正常人,特別是瘦長型體形者。
● 5.體位性T波變化
● 體位性T波變化有30%發生在運動試驗以後,在肥胖、懷孕、橫膈升高者,可引起左胸V5、V6導聯T波振幅減低,甚至倒置,這些T波可隨體重下降而轉為直立。
● 6.餐后T波變化
● 餐后T波振幅減低或明顯倒置,這種T波變化與食物中糖含量有關,因糖吸收過快引起傾倒綜合征。
● 7.過渡換氣T波變化
● 正常人過度換氣可引起胸導聯中T波振幅減低或倒置。
● 8.孤立性T波倒置變化
● 孤立性T波倒置變化也稱心尖現象,多見於瘦長型的健康青年。
● 9.直立位性T波變化
● 多見於心血管神經官能症患者,以女性居多。
● 10.心血管神經官能症T波變化
● 多見於年輕女性,常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如心悸、多汗、血壓不穩定。
● 綜上所述,T波變化如同臨床上對待任何癥狀一樣,在排除器質性病變之後,再考慮功能性變化。尤其對老年人更應慎重,必須密切結合臨床。有時輕微的T波變化可能是嚴重器質性心臟病惟一表現。相反,在年輕人中出現較明顯的T波變化,也可能是功能性的。但兩者決非絕對,必須結合臨床資料。

T波異常診斷


● T波低於0.2mV,應稱為T波低矮;T波高度小於同導聯R波的1/10,稱T波低平;低平的T波降至基線以下,稱T波倒置。

T波異常臨床意義


● 當出現T波異常改變時需與臨床資料結合考慮其意義。①無心血管疾病者,如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睡眠不好等都可引起T波異常改變;②年輕人多考慮心肌炎症(但是也要考慮到交感神經亢進因素);③老年人多考慮為心肌缺血(冠心病、高血壓,還有老年人心肌細胞自身老化及心肌纖維化的退行性變)。
● 1.T波低平或倒置
● 正常人T波振動的幅度有一波動範圍,其方向與心室機動產生的波群一致。如果振幅低於正常,或與心室激動產生的波群方向相反,則稱為T波低平或倒置。
● T波低平或倒置見於:心肌缺血(急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肌炎、心室肥大、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低鉀血症、腦血管意外、體位改變等。
● 2.T波高聳
● 指T波異常高尖,T波振幅常達1.5mV以上。臨床上常可見於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數小時內)、急性後壁心肌梗死、心內膜下心肌缺血、急性心包炎、風心病二尖瓣狹窄及二尖瓣狹窄合併關閉不全、高鉀血症(T波高尖呈“帳篷”狀)、左心室舒張期負荷過重、左束支傳導阻滯、腦血管意外、迷走神經張力增高等。
● 3.T波雙峰
● 正常體表心電圖T波前支長,后支短,頂點靠近后支,后支回到基線較快,提示復極自心外膜向心內膜方向進行時,開始較慢,到達內膜時較快。當T波出現明顯切跡時,稱為T波雙峰。臨床見於右束支阻滯,右室負荷加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及右室佔優勢的健康小兒;心肌缺血或伴左室肥大;某些中樞系統疾患、甲亢、酒精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