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獅子草的結果 展開

獅子草

植物

獅子草,拼音Shī Zi Cǎo,別名:九頭獅子草、滇香菜菜、小疙瘩、四棱草、血劍草小鐵牛、疙瘩草,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不育紅的根莖或全草。廣東俗稱的獅子草是鴨跖草科植物大苞水竹葉的全草,而中藥名獅子草的正品是爵床科的九頭獅子草。

形態特徵


獅子草
獅子草
不育紅,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莖木質,塊莖狀,具紅色的芽眼,其上生出一或多莖。通常不分枝,四棱形;被白色糖秕狀短柔毛及混生的具節柔毛。葉對生,狹或闊卵形,長2.5-6cm,寬1.4-3.8cm,先端銳尖稀鈍,基部楔形,無柄,或漸狹成具翅的假柄,邊緣具圓齒,上面密被或疏被糙伏毛,下面密被紫色腺點,尤其是脈上有糖秕短硬毛。圓錐花序頂生,有時側生,長7-34cm,被腺短柔毛,上聚傘花序組成;最下中的苞葉葉狀,向下漸小,上部的披針形或三角形,長2-3mm,全緣;苞片狹披針形或線形,遠較長3-13mm的絲狀花梗為短;花萼小,鐘形,被紅色腺點及短柔毛,萼齒5,略短於萼筒,二唇形,后3齒小,前2齒較大,但均為闊卵形,果時花萼長至5mm;花冠長4-5mm,冠筒淡黃色或白色,直,略超過花萼,基部直徑約1.5mm,向上增寬,冠檐二唇形,上唇黑紫色或深紫畿色,長約與冠筒相等,具4圓裂,裂片卵形,極外反,下唇淡黃色,具紫色斑點,與上唇近等長,狹卵形,伸展,扁平;在雄蕊退化的雌性花中雄蕊內藏於下唇中兩性花中則雄蕊與雌蕊一樣長長地伸出。小堅果小,卵形,略扁,深褐色。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松林下或草叢中。

分佈範圍


分佈於雲南。

主要價值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本品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和傷寒桿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涼肝定驚;散瘀解毒。主感冒發熱;肺熱咳喘;肝熱目赤;小兒驚風;咽喉腫痛;痛腫疔毒;乳癰;聤耳;瘰癧;痔瘡;蛇蟲咬傷;跌打損傷。

栽培技術


繁殖技術

一般用分株繁殖,南川地區在3-4月間,將母株邊根挖起,分成苦幹小蔸,每蔸有苗或芽4-5根。在整好的土地上,開1.3m寬的高畦,按行株距約30cm,開穴,深10-14cm,每穴栽1蔸,用土壓緊,蓋上細土,澆水定根。

栽培方法

苗成活后,施清淡人畜糞水。6-7月中耕和追肥1次。栽種后可收穫多年,故每年收穫后,要及時中耕除草和追肥等理,以保證來年還能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