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文質彬彬的結果 展開

文質彬彬

2001年陳良運編著圖書

《文質彬彬》是2001年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良運。本書分別對“文”、“質”、“藝”、“道”四個觀念及形成中國美學中兩對最基本的審美範疇,從發生、發展、傳承、演變的全過程,進行由微而宏地全面、系統的觀照。

圖書簡介


圖書分類: 教育/科技
書號: 9787806473245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作者簡介


性 別:男
出生年月: 1940
民 族:漢族
江西萍鄉人。中共黨員。1964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歷任萍鄉師範教師,萍鄉市文聯編輯、副主席,江西師範大學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江西省文聯委員、省作家協會常務理事。2000年調入福建師範大學,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195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新詩藝術論集》、《新詩的哲學與美學》,《詩學·詩觀·詩美》、《文與質·藝與道》、《中國詩學體系論》、《中國詩學批評史》、《論詩與品詩》、《周易與中國文學》、《焦氏易林詩學闡釋》、《文質彬彬》、《美的考索》、《中國歷代詩學論著選》、《中國歷代詞學論著選》、《中國歷代賦學曲學論著選》、《中國歷代文章學論著選》等。
《詩學·詩觀·詩美》獲江西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試論艾青的藝術風格》獲198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優秀文藝作品獎,《中國詩學體系論》獲江西省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詩學批評史》獲江西省第七次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中國第十屆圖書獎、江西省第二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特等獎,《周易與中國文學》獲江西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新詩的哲學與美學》獲1989年江西省《穀雨》文學獎,《論〈周易〉的符號象徵》獲江西省高等院校第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78年-2001年共獲獎30項。
從1959年到文革前,主要從事新詩創作,在《人民文學》等刊發表《歷史的瞳人》、《安源工人的懷念》、《黃洋界放歌》等作品。文革後轉向新詩評論與文學理論研究,在《文藝報》、《文學評論》、等刊發表《試論艾青的藝術風格》、《論自由體詩》等論文,后結集出版的有《新詩藝術論集》、《新詩的哲學與美學》、《詩學·詩觀·詩美》、《論詩與品詩》。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美學範疇,由於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呈現出與西方美學範疇迥然不同的面貌,因而在世界美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價值。中國現代美學的建設,非常需要吸納融匯古代美學範疇中凝聚的審美認識的精粹。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的十餘年中,美學範疇日益受到我國學界的重視,古代美學和古代文論的研究重心,在史的研究的基礎上,有逐漸向範疇研究和體系研究轉移的趨勢,這意味著學科研究的深化和推進,預期在21世紀這種趨勢還會進一步加強。到目前為止,研究美學、文藝學範疇的論文已大量湧現,專著也有多部問世,但嚴格地說,系統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發展的前景和開拓的空間是十分廣闊的。中國傳統美學範疇的特點是很突出的,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

目錄


第一章審美視野中的“質”與“文”
第一節對於“質”的基本審美觀
第二節“文”的觀念發生與“人文”種種
第二章“文質彬彬”
第一節儒家“文”、“質”統一觀的確立
第二節“文質”理論在兩漢的發展
第三節道、儒“文質”觀之差異與《淮南子》的糅合
第三章中國文學的奠基理論
第一節文。文章.文學
第二節詩、騷、賦之“文”、“質”關係
第三節王充的“文章”學說
第四章“文質彬彬”美學意義的延伸
第一節人物品評:理性審視的深化
第二節人物品藻:“風骨”的審美觀照
第三節書畫之品:藝術理論的發展
第五章文學自覺時代的“文質”觀
第一節由文體分類產生不同的“文質”標準
第二節“質”的觀念的演化
第三節形文·聲文·情文
第四節“文”、“質”結合的新範疇
第六章“文質”論在詩、文領域之分途
第一節文:以“道”為“質”的回歸
第二節詩:以“意境”為核心的審美創造
第三節“文”與“質”:歷史、美學的評價
附錄“風骨”新論
第一節“風”是一個審美觀念
第二節“骨”是“質”的概念具象化
第三節從品人之“風骨”到品文之“風骨”
第四節“風骨”論發明和運用的重要意義
下編藝與道
第一章“藝”與“道”的觀念發生
第一節藝·技·藝術
第二節道·天道·人道·藝道
第二章兩種“道”的美學內涵
第一節道法自然
第二節人性至誠
第三章三種“藝”的態度與行為
第一節“知者創物,巧者述之”
第二節“疑神”之技通於“道”
第三節“下學”之藝致其“道”
第四章“原道”種種及其效應
第一節“神制則形從”——《淮南子》之術
第二節“雕琢情性”——“文心”之術
第三節“文以明道”——“古文”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