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學
思維學
思維學是一門基礎科學,可以稱之為思維科學。胡思亂想,不在思維學之內。又因為這種有意識的思維,除邏輯思維(抽象)之外,還有形象思維(直感)和靈感思維(頓悟),所以思維學又可以細分為抽象(邏輯)思維學、形象(直感)思維學和靈感(頓悟)思維學三個組成分。
相關書籍
所有的動物都有中樞神經控制系統,有了這一套系統也就有了思維。思維在不同的生物之間具有不同的功能。
它的功能只有思維才能解釋。正因為腦細胞的功能被思維過程所取代,因此人類腦細胞中的DNA具有指導人類進行思維活動的全部遺傳密碼,DNA指導合成蛋白質(或肽鏈)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所合成的蛋白質(或肽鏈)是思維的結果,如果所合成的蛋白質(或肽鏈)能夠在大腦中留存就構成了記憶,記憶時間的長短取決於留存時間的長短和留存的狀態,如果被封存或被清除就形成了遺忘,處於封存狀態的是暫時遺忘,處於清除狀態的是永久遺忘。在封存狀態的蛋白質(或肽鏈)只有被激活,才能被回憶。
上述過程的揭示也解釋了為什麼人類的思維結果不能被遺傳,而人類的思維過程是可以遺傳的,因為思維過程是DNA指導合成蛋白質(或肽鏈)的過程(當然如果所需要合成的蛋白質已經存在就會立即被使用)。指導思維過程的指令性物質是DNA,思維的結果性物質是蛋白質(或肽鏈),因此DNA可以隨生殖產生遺傳,代表思維結果的蛋白質(或肽鏈)不能隨生殖過程將所代表的信息傳遞到後代的機體中。
上面只是對思維過程作了一個簡單的敘述,要想對思維過程有更詳細的了解,請認真地看一看《思維學概論》,就會對思維過程有比較清晰的了解。
相關書籍
要想知道思維過程是如何進行的,就要對細胞的工作有所了解,學過生物學的人都知道,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的,細胞核由染色體組成,染色體又主要由DNA組成,DNA是控制細胞生存、生長、發育的核心物質,大腦細胞與普通細胞的不同之處就是,腦細胞不能進行分裂,即不能進行生長,那麼在大腦中起到分裂作用的細胞物質被什麼功能所取代呢?中樞神經控制系統是大腦細胞與其他細胞功能的不同之處,因此可以肯定 DNA是中樞神經控制系統中的根本物質。在大腦細胞中,DNA的作用與其他細胞中的作用有一個根本性的不同,那就是腦細胞中的DNA是不能指導腦細胞進行分裂的,被取代的這一功能由思維過程所代替。
大腦中的思維過程究竟是如何運行的呢?只有了解大腦細胞中的工作過程,才能揭示思維過程的秘密。腦細胞就無法進行細胞分裂,也就無法再生。無法再生並不能說腦細胞喪失了功能,在腦細胞中,絕大部分染色體是處於常染色體的狀態,也就是說處於活躍的狀態,它的功能只有通過研究思維的具體過程才能解釋。正因為腦細胞的功能決定了思維的過程,因此決定人類腦細胞的DNA具有指導人類進行思維活動的全部遺傳密碼,DNA指導合成肽鏈(包括蛋白質,多肽,和寡肽)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同時,由於思維的結果不同,細胞會針對思維的結果依據DNA合成不同的肽鏈,如果所合成的蛋白質能夠在大腦中留存就構成了記憶,記憶時間的長短取決於留存時間的長短和留存的狀態,如果被封存或被清除就造成了遺忘,處於封存狀態的是暫時遺忘,被清除掉的會被永久遺忘。在封存狀態的肽鏈只有被激活,才能被回憶。
相關書籍
生物進化是如何產生人類思維的呢?在生物產生的最初,只有低等生物,在向高等級生物進化的過程中DNA的突變和自然選擇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導致DNA突變的原因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溫度、濕度、食物、射線、細菌、真菌、病毒等都可能會發揮作用。在這些影響中病毒可能是導致DNA突變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對人類的思維進行研究時,可能在對蛋白質(或肽鏈)的結構進行研究時,對不同的蛋白質(或肽鏈)是否代表不同的思維結果時,總是得不到答案,其原因就是,在不同的個體中同樣的肽鏈所代表的思維結果是不一樣的,這與每個個體在記憶時參與組成記憶的環境、影響因素不同而不同,比如說在記憶“地球”這個名詞時不同的人在學習這個詞時可能用不同的教材,A教材是從地球上生活著幾十億人和不同的生物的角度來學習的;B教材則是從地球是宇宙大爆炸后所產生的一個星球來說明。這樣儘管同是“地球”這個詞,在今後的學習中也知道了A、B教材的全部知識,但由於不同的個體學習環境的不同所代表的思維結果所組成的肽鏈就會不同。因此人類在研究思維結果時,機械地用不同的肽鏈,代表不同的思維結果進行研究就會得不到解,而導致思維過程的研究就總是一個謎。
思維是主體的行為,是思維意識的表現形式。
相關書籍
主體是有生命的物體,是行為的主導者和實行者。生物主體具有行為的需要和能力,行為是生物主體的日常生活方式。
生命是生物的生長、變化、繁殖、代謝、進化、應激、運動、行為、特徵、結構\所表現出來的生存意識。生命或生存意識是生物主體的本質、內在規定和組成部分,是生物主體的生長、發育、繁殖、代謝、進化、運動和行為遵循的普遍規律。客體是同主體處在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之中的事物、現象、環境、矛盾和問題,是主體行為產生的原因和涉及的對象。客體對於主體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思維意識是主體意識的具體形式,是思維的本質、內在規定和組成部分,是思維行為的指揮者和領導者。思維意識是生物主體的生存意識同感知組織獲得的知識經過思維融合產生的結果。
主體意識是主體發現客體對自己有所影響后,神經指揮中樞產生和發出的指揮主體進行活動,以消除客體對自己的影響、實現生存和發展目標的意向、意念、方法、方案和命令。主體意識不僅包含著主體先天具有的生存意識,而且還包含著主體後天獲得的知識。主體意識是生存意識同知識經過思維融合的結果。
行為一般是主體意識的表現形式。
思維是主體意識的具體形式——思維意識的表現形式。思維是我們從主體的日常行為中分解出來的,具有自身特殊規定的行為。它不僅是主體生存意識主導下的行為,而且是主體思維意識指揮下發生、發展和結束的行為,是生存意識和思維意識的共同表現形式。思維是思維命令的執行,是思維意向的實現,是思維方案的落實,是生存意識和思維意識在現實生活中的自然展現對於人類和其他高級動物來說,思維是思維組織在生存意識的主導和思維意識的指揮下,按照預定的目的、意向和方案,對感知組織獲得的全部知識進行綜合分析處理、尋求和獲取通過主體的行為消除客體對自己的現實作用和影響,實現主體生存和發展目標所需要的道路、方法和方案的過程。
對於低等生物、低等動植物和昆蟲來說,思維是生物主體的准思維組織或思維組織在生存意識的主導下,根據自己的生存需要和能力,對作用、影響和刺激自己的客體,進行生化、物理的作用和反應以實現自身生存發展目標的過程。
相關書籍
根椐編輯思維的規律,提出了編輯思維的十項準則。切中時弊地對流行一時的“圖書是一般商品,要用利潤槓桿來調控”的錯誤認識,進行了有力的批駁,並首次引入“負效益領域”的概念,指出應以信息價值法則為調控的準繩,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兼顧經濟效益。
運用當代科學的前沿的思想來研究編輯的思維。如運用具有普遍革命意義的“時空質連續統”理論,來創造性揭示和解決了如何把握編輯工作的流程,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批判地剖析了弗洛伊德關於潛意識的學說,對潛意識重新作了科學的界定,並建構了顯潛意識系統說,不僅為編輯也為普遍開發思維潛力打開了途徑。
指出當編輯工作沒有起色時,便是編輯的思維有了怪圈。它例舉了許多常見的編輯思維怪圈和多種可操作性的突破怪圈的方法。
還對一些根本性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探討,提出了許多新的概念,如人類幾個飛躍階段的劃分,科學零整零發展的規律,以及“人球系統”、“思埸流”、“超動物慾望”等。這些對其他科學亦有普遍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