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蟹

軟甲綱十足目動物

皇徠帝蟹,學名:巨大擬濱蟹(Pseudocarcinus gigas)俗稱:奇重偽背蟹、澳洲皇帝蟹、澳洲巨蟹。產於澳大利亞巴斯海峽,最重可達36公斤。蟹身紅色,登陸上岸。它是爬樹高手,日常重達1500~6000克不等,膏以椰子、露兜果等生果為食。由多而肉爽滑,以蒜蓉、雞蛋焗或於鰲大有力,所以能輕易地剪下清蒸,最美味可口。

名稱


徠中文名:巨大擬濱蟹。
俗稱:皇帝蟹、澳洲皇帝蟹、澳洲巨蟹、奇重偽背蟹。
學名:Pseudocarcinus gigas(十足目,腹胚亞目,短尾下目,扇蟹科)。
英名:King crab, Giant crab,Tasmanian king crab。

分佈範圍


澳大利亞西部及南部水深100至180米海域。

形態特徵


皇帝蟹
皇帝蟹
皇帝蟹是海鮮中的上品,是蟹中之皇,一般重量平均在2公斤到5公斤,要生長十年左右才有七八斤重,是世界上最重的螃蟹,體重可達36公斤;甲寬可達60厘米,足展1.5米,體肥重;甲殼較為堅硬,呈紅白色,甲殼扇形;螯足粗壯,鉗指黑色。產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是現存蟹類中體重最大的一種,多膏多肉,蟹肉結實,爽口無比。

生活習性


皇帝蟹是多種生物的掠食者,尤其是雙殼綱、多毛類及細小的甲殼類。它們主要是夜間活動的,但隨潮汐也會在日間活動。在加利福尼亞州,它們掠食當地的蛤蜊令其數量下降,並令入侵的蛤蜊(如寶石文蛤)增加。它們也導致了美國東岸及加拿大砂海螂漁業的催毀,並令一些具重要商業價值的雙殼綱數量減少。它們也會吃魚類,但對美洲擬鰈的影響卻很少。它們會掠食幼少的牡蠣及首長黃道蟹等物種,或與之競爭資源,令當地的休閑垂釣也受到影響。

棲息環境


可以在海洋及河口環境生活,以泥、沙或岩石海床、水生植物及沼澤最為適合。它們可以抵受4-52‰的鹽度,並能在0-30C的溫度下生存。故此它們可以在河口的低鹽度環境生存。使用COI基因進行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在北海比斯開灣的群落互有遺傳的不同,而冰島及法羅群島的群落則有更大的不同。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皇帝蟹
皇帝蟹
澳洲皇帝蟹,學名:巨大擬濱蟹。俗稱:皇帝蟹、奇重偽背蟹、澳洲皇帝蟹、澳洲巨蟹。產於澳大利亞巴斯海峽,最重可達36公斤。澳洲出產的皇帝蟹體型很肥大,有些足有面盆大,一般可長到8至10公斤重,“皇帝蟹”的名稱因此而來。一般餐廳里最小的皇帝蟹一隻也有3公斤左右,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皇帝蟹體積巨大,肥重,甲殼較為堅硬,呈紅黑色膏多肉,蟹肉結實,多膏多肉,爽口無比。大的皇帝蟹足有面盆大,樣子非常威武雄壯,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吃法與霸王蟹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皇帝蟹的甲殼中油脂儲量也是蟹類中最為豐厚的,應該多煮片刻,將油脂充分煮出,湯底味道便會更加鮮美。
皇帝蟹味道鮮美但各部分需要適當料理才會發揮其美味。尤其是蟹腿和蟹殼。蟹腳是皇帝蟹最鮮美之處,蟹蓋有豐富的膏,但不能和平常吃膏蟹那樣吃。否則覺得膩。其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是人體獲得所需蛋白質,礦物質和其他維生素微量元素的好途徑。
皇帝蟹一般可以用姜蔥炒或者用來煲粥,但在澳洲還有一種簡單的做法,就是直接用皇帝蟹來煮湯。把整隻蟹切成幾大件,直接用清湯來煮,煮熟把蟹撈出來吃,蟹肉的鮮美簡直無法形容,每一口都是那麼充實!吃得差不多再喝點湯,湯水很清,和渾厚的蟹肉搭配相得益彰。

鑒別方法


帝王蟹和皇帝蟹的區別
很多人分不清帝王蟹和皇帝蟹。其實“帝王蟹”一般指堪察加擬石蟹,它不是真正的蟹類,屬於十足目,腹胚亞目,歪尾下目,石蟹科,擬石蟹屬;而“皇帝蟹”通常指巨大擬濱蟹,產於澳洲,屬於十足目,腹胚亞目,短尾下目,扇蟹科,擬濱蟹屬。兩者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