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瑞
明朝歷史人物
張家瑞是一個人名,分別明代縣令和民國黃埔軍校籌委會委員、學員入校考試委員會委員。另有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1873-1957)字珍懷,號席卿,浙江奉化剡界嶺村人(今屬新昌縣)。世輩務農,出身貧寒,賴舅父資助,刻苦勤奮,考中秀才。1903年執教於鳳麓學堂,成為蔣介石的老師。他早年受康有為、梁啟超進步思想的影響,不滿晚清腐敗朝政,立志革新廢舊。這給蔣介石參加反清鬥爭以一定影響。
辛亥革命前夕,張家瑞加入同盟會,曾任浙江同盟會支部科長。袁世凱稱帝、段祺瑞破壞《約法》,他都積極支持孫中山討袁、護法。1919年南下廣東,任粵軍第二軍軍部秘書,在軍長許崇智身邊工作。1921年夏,他全程陪同廖仲愷夫婦前往梧州慰問部隊。張家瑞離開許崇智后,曾任福建屏南縣、松溪縣知事。
1924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決定籌建黃埔軍校,組成由蔣介石為委員長的籌委會,張家瑞是7名委員之一,兼任秘書和學員入校考試委員會委員。籌建軍校時間緊,要求高,難度大;期間,蔣介石又一度因個人情緒離任。張家瑞和葉劍英等認定目標,忠於職守,不餒不撓,承擔了修建校舍、招收學員等大量細微具體的工作,確保了軍校的如期招生。軍校創建后,張家瑞又被任命為軍校校長辦公廳中文秘書,隨後還明確為校史審查委員。校史審查委員會主任是邵力子,委員有周恩來、何應欽、錢大鈞等。在張家瑞籌建黃埔軍校時,其師範畢業的獨子張紀雲立志從軍,經考試錄取成為了黃埔軍校首期學員。他有一孫子是中央軍校(黃埔後身)二十四期生,因此他的家庭被稱為“黃埔世家”。
張家瑞在參加了黃埔學生軍東征、北伐后,就離開了蔣介石的核心圈。北伐期間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咨議。隨著蔣介石權欲不斷膨脹和地位日臻顯赫,特別是1927年背叛革命屠殺共產黨人後,張家瑞更是不滿於蔣介石的獨斷專橫,終於脫離軍界,擔任兩淮鹽運使,在皖北、淮北等地從事煙草檢查、鹽運等差事。1931年離開政界,定居蘇州。抗戰後避居上海福履理路合群坊(現建國西路316弄)法租界。
1945年,華東野戰軍後勤部門奉命解決我方藥品、文具用品、五金器材等急需物品,擬將蘇北、山東的煤炭運到上海銷售後採購。經與進步商人潘以三商洽,決定在其上海的華北煤業公司的基礎上組建長江商行,在揚州設分行。為開展業務的方便和安全,特邀請張家瑞擔任長江商行董事。張家瑞慨然答應后,又鄭重推薦國民黨元老、原粵軍總司令許崇智擔任了董事長。果然,張、許兩人為長江商行業務活動的開展起了積極的“掩護”作用。在運輸船隻途經揚州遇到被扣盤問時,多數是憑長江商行的一張紙條就解決了。有一次國民黨揚州駐軍扣了船又查詢隨行人員,遲遲不肯放行,情勢異常危急。潘以三聞訊后即與張家瑞磋商救急辦法,星夜趕到揚州,出示了張家瑞、許崇智的手諭,經過一番斡旋,終於化險為夷。
長江商行成立的4年多時間裡,不僅擴大了我黨與滬上工商界的聯繫,完成了採購藥品、文具用品、五金器材等急需物品,還起了“交通站”的作用,掩護了許多我方執行特殊任務的南來北往的人員。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潘以三成為敵人搜捕的對象。在這緊要關頭,張家瑞甘冒風險,將潘以三密藏在宅內的假三層樓上,直到國民黨在上海的勢力潰敗之後才離開。建國后,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民革曾對張家瑞多方關照。1957年夏,張家瑞辭世,終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