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崇智

中國國民黨早期主要軍事領導人之一

許崇智(1886年~1965年1月),字汝為,廣東番禺人,祖籍廣東汕頭,出身名門貴族。早年他到日本士官學校學習。畢業回國後到福建新軍中任職,起初是擔任第10鎮第40標統帶(相當於團長)。不久,他又升任該鎮第20協統領(相當於旅長)。

許崇智是國民黨元老,還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他曾擔任過孫中山大元帥府的陸軍總長、建國粵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部長等要職,一直是蔣介石的上級。1925年8月,國民黨左派廖仲愷被刺殺后,蔣介石和汪精衛趁機合謀,以他的部下涉廖案為名,將許崇智排擠出廣東,從此,他淡出國民黨權力中心。後來,汪精衛在南京建立日偽政府,要他出任偽職,遭到他的堅決拒絕。1965年在香港病逝。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許崇智便裝照
許崇智便裝照
推翻滿清舉義旗,討袁護法平定兩廣
1911年春,許崇智在新軍中加入同盟會。這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彭壽松、許崇智等人在福建積極響應,並說服第10鎮統制孫道仁一起起義。11月8日,許崇智指揮起義新軍分別攻打福建總督府和旗兵營,很快就將清兵消滅,閩浙總督松壽服毒自殺。
11月11日,福建軍政府正式成立,孫道仁出任都督,許崇智被推舉為福建海陸軍總司令。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許崇智被孫中山任命為民國陸軍第十四師師長。
1913年7月,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爆發。7月12日,江西李烈鈞湖口宣布獨立,江蘇、安徽、廣東等省亦相繼宣告獨立。袁世凱派人至福州,唆使許崇智舉兵進擊江西及江蘇之東北,許崇智斷然拒絕。他響應二次革命,於19日通電宣布福建獨立,並出任福建討袁軍總司令。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最後討袁戰爭失敗,他只好逃往上海。
不久,許崇智東渡日本。在東京他第一次遇見了蔣介石,但並未深交。此時,孫中山正在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他加入了該組織,並被推舉為軍務部長。接著,他輔助孫中山籌劃在國內組建中華革命軍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軍,居正、陳其美、于右任、胡漢民分別任總司令。隨後,他奉孫中山之命去山東,協助居正指揮東北軍北上討袁。5月,他任東北軍代總司令職。
這時,蔣介石受孫中山派遣來到山東,參加東北軍事務。不久,經許崇智推薦,蔣介石被任命為東北軍參謀長。不過,此時袁世凱病逝,討袁已失去意義,蔣介石與許崇智只好離開山東,先後回到上海。
許崇智回到上海后不久,就與蔣介石、張靜江焚香換貼,拜為金蘭兄弟。在他們三人中,張靜江的年歲最大,許居二,蔣居三。所以,蔣介石口口聲聲稱許為“二哥”,一時十分親熱。
1917年7月,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9月,成立護法軍政府,孫中山就任海陸軍大元帥,下令討伐段祺瑞,許崇智被孫中山任命為大元帥府參軍長,不久又兼陸軍總長,幫助孫中山處理軍務。
這年12月,孫中山以廣東省防軍20個營為基礎,成立援閩粵軍,編5個支隊,以曾為廣東都督的陳炯明為總司令,許崇智為第二支隊司令(降級使用)。蔣介石在次年3月南下,被任命為粵軍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參與擬訂作戰計劃等事宜。由於蔣介石不被陳炯明重用,不到半年就辭職去了上海。
1918年5月,援閩粵軍分三路向北洋軍閥控制的福建進軍。許崇智率第二支隊為左翼,向閩西南進發,很快攻克上杭、武平等地。援閩粵軍所到之處,地方武裝和民軍亦紛紛歸附。很快援閩粵軍擴大到2萬餘人,重新編為兩個軍,陳炯明以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許崇智升任第二軍軍長,轄4個支隊。蔣介石在“二哥”許崇智部下任第二支隊司令。
1920年7月,桂系軍閥陸榮廷圖謀侵佔廣東地盤,以討伐福建北洋軍為名進攻粵軍。8月,孫中山命令援閩軍回師廣東。許崇智當即指揮所部返回,10月下旬攻克廣州,驅逐陸榮廷、莫榮新的勢力,結束了桂系軍閥在廣州數年的統治。
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后,決定繼續出兵討伐集結在桂林的陸榮廷等人的萬餘部隊。許崇智聽從孫中山的命令,率領第二軍沿四會廣寧之線向賀縣進擊,直取桂林。8月,粵軍完全佔領廣西,陸榮廷等逃亡。許崇智為孫中山統一兩廣作出了貢獻。
跟隨孫中山義無反顧,平叛軍多次立功
兩廣統一后,孫中山決定北伐,討伐的主要對象是北方的直系軍閥曹錕和吳佩孚。1921年12月,孫中山在桂林組織北伐大本營,任命許崇智、李福林、朱培德、袁程萬、谷正倫分別為粵、閩、滇、贛、黔軍總司令,準備借道湖南大舉北伐。許崇智等人擁護孫中山的北伐決策,但是留守在廣東的陳炯明,卻與直系軍閥暗中勾結,破壞北伐大計。北伐前,許崇智和蔣介石都主張先回粵鞏固後方,后北伐,原因是怕佔據粵東的陳炯明生變。孫中山不以為然,認為陳炯明不會鬧事。由於湖南省長趙恆惕又不允許借道,孫中山又決定改道江西進行北伐,以李烈鈞為北伐軍總司令、許崇智為總指揮。在前線的許崇智與李烈鈞則立即率師分途北進,於6月13日攻克贛州,又進至吉安,直指南昌。
果然不出蔣介石所料,6月16日夜,陳炯明在廣州突然發動武裝叛亂,炮轟總統府。孫中山穿過槍林彈雨,逃到白鵝潭永豐艦(后改名中山艦)上避難,並指揮海軍艦隊討伐叛軍,同時電令入贛的北伐軍回師廣東平叛。許崇智接到孫中山的電令后,立即率領第二軍及李福林、朱培德部回師,在韶關至翁源一帶與叛軍展開了激戰。苦戰數日,由於彈盡援絕,許崇智只好率部退入贛南瑞金。
1922年6月18日,處於困境中的孫中山,急電在寧波老家的蔣介石:“事緊急,盼速來。”本來,蔣介石是因為孫中山不聽勸阻才賭氣回老家的,他一看孫中山遇難,覺得這是一個重要時刻,便決定立即啟程奔赴廣東,於29日來到停泊在黃埔的永豐艦上,與孫中山共患難,為孫中山出謀劃策,最終使孫中山脫險,8月9日,又將孫中山護送到上海。從此,蔣介石獲得了孫中山的信任。
在江西的許崇智,知道回師廣東已不可能了,就策動皖系駐閩之混成旅旅長王永泉,聯合行動進取福州。10月中旬,許崇智率余部一萬餘人在延平(今南平)與王永泉部會合后,圍攻福州,直系福建督軍李厚基被打敗后逃走。許崇智佔領福建后,部隊又迅速擴充到2萬餘人。
孫中山在上海聞知福建大捷的消息后,非常高興,立即任命許崇智為東路討賊軍總司令,所部編為3個軍共12個旅。經許推薦,蔣介石被任命為第二軍參謀長。但因蔣介石與粵軍一些將領不和,便很快離職。
這年12月,孫中山策動桂軍劉震寰、沈鴻英和滇軍楊希閔,組織西路討賊軍,擊敗陳炯明叛軍,次年1月攻佔廣州。孫中山於2月回到廣州重建大元帥府,任命蔣介石為大本營參謀長,但蔣介石並未立即到職。
1923年4月,吳佩孚派人策反沈鴻英,沈鴻英反叛,廣州形勢危急。孫中山電令許崇智率師回粵,以拱衛大元帥府。許崇智接電后立即率師來援。但中途遭到叛軍陳炯明的部隊和林虎部隊的阻擊,損失慘重。回到廣州時,只剩下5000餘人,已難以與滇、桂軍隊抗衡。不久,陳炯明叛軍又蠢蠢欲動,許崇智率粵軍駐博羅,遭叛軍猛烈攻擊,許緊閉城門固守待援,被圍十餘日。後來得到李濟深部相援,才得以解圍。11月,許崇智率余部回到廣州。接著,孫中山就把廣東所部粵軍統一編為建國粵軍,許崇智被任命為建國粵軍總司令兼第二軍軍長,蔣介石為參謀長。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許崇智擁護孫中山的決策,當選為中央候補監察委員,同時又被任命為中央黨部軍事部長。蔣介石因資歷不夠,未能參加大會,情緒頗為低落。
國民黨一大期間,孫中山決定籌建黃埔軍校,設立建校籌備委員會。經許崇智推薦,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籌備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接受任務后,常為經費不足、校舍破舊而發愁。更使他不滿的是在國民黨一大選出的領導機構中沒有自己的位置,因此,他於2月21日提出辭呈,返回老家奉化。此後,雖經孫中山、許崇智、廖仲愷等人多次去電催促,但他仍不返回。
3月31日,許崇智專程由上海趕到奉化,勸說蔣介石回粵,他除給蔣講辦軍校是為黨國造就軍事人才的重要意義外,還答應向孫中山舉薦蔣為粵軍參謀長,蔣這才隨許崇智回廣州。5月3日、孫中山正式任命蔣為黃埔軍校校長兼建國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1925年1月7日,盤踞在東江的陳炯明自稱“救粵軍總司令”,乘孫中山北上之機,準備進犯廣州。廣州大本營決定東征討伐,分三路向粵東進軍。許崇智為右翼總司令,指揮粵軍精銳張民達的第二師、許濟的第七獨立旅及蔣介石率領的黃埔軍校兩教導團,部隊於2月初沿廣九路出擊,14日即攻克陳軍東江門戶淡水。但是東征軍的中路劉震寰的桂軍和左翼楊希閔的滇軍卻按兵不動,暗中還與陳炯明叛軍勾結。形勢緊急,許崇智下令所部於19日急速前進,接著又調來駐西江的粵軍第一師陳銘樞旅和吳鐵城警衛軍,合力擊潰叛軍主力洪兆麟、林虎等部,接連取得平山(惠東)、三多祝、棉湖等役的勝利,至3月下旬平定粵東。而劉震寰、楊希閔卻將滇、桂軍從東江撤回,並與北洋軍閥密謀,於6月初在廣州發起叛亂,東征軍迅速回師,很快消滅滇、桂叛軍2萬多人,一舉穩定了廣東的局勢。
因部下涉“廖案”,被蔣介石借故解除兵權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正在東征前線的許崇智,為失去革命領袖和良師益友而悲痛不已。據說他特意電報建議每星期一舉行總理紀念周會,以緬懷孫中山。這個建議後來得到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通過實施。
1925年7月1日,國民黨在廣州將大元帥府改組為國民政府,汪精衛任國民政府主席,胡漢民任外交部長,許崇智任軍事部長,廖仲愷任財政部長。許崇智還任國民政府所屬的廣東省政府主席兼軍事廳長,蔣介石除主持軍校外,還被任命兼廣州衛戍司令一職。
8月20日,廖仲愷被人暗殺,為偵破此案,國民黨中央決定,由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3人組成特別委員會,授以政治、軍事、警察全權,處理廖案。8月24日,蔣介石以廣州衛戍司令名義,宣布廣州戒嚴。他派何應欽率領黃埔學生軍擔任市區警戒任務,控制全市。
此後,形勢對許崇智越來越不利,因為粵軍中有些將領涉嫌廖案。這些將領對廖仲愷嚴格紀律,統一財政稅收,禁煙館賭場等舉措多有不滿,而以許崇智為保護傘。早前蔣介石就嫌許崇智對粵軍將領過於寬縱,又對許的縱情酒色而高居要職不滿。此時便借口廖案,整治粵軍。許崇智無可奈何,只得下令將涉嫌廖案的粵軍第一軍軍長梁鴻楷、第一警備司令梁士鐸等人逮捕,他們的部隊則被蔣介石指揮的第一軍包圍繳械。此後,蔣介石又說還有很多粵軍將領與廖案有牽連,粵軍已不可靠,為安全計,改派黃埔學生軍負責許之警衛。許崇智沒料到,他這位金蘭兄弟會奪他的軍權。當許崇智覺察自己已遭蔣軟禁時,就立即電調住在東莞、增城、寶安一帶的許濟(他的堂兄弟)、莫雄兩師來廣州為自己保駕。不料,蔣介石早有準備,許、莫兩師一到廣州,就被包圍繳械。接著,19日夜,他又派黃埔學生軍包圍粵軍總部和許崇智的住處東山公館,解除了許的衛隊。
蔣介石為了奪取許崇智的權力,與汪精衛合謀,進一步逼宮。當夜,蔣介石突然打電話對許崇智說:“現在廣東空氣,對總司令(指許)非常不利,不如請你短時期離開一下。等到我們把事情弄妥當了,以後一定再請你回來主持軍事。”隨後,他派人給許送去了一封長信,信中先是曆數許崇智的過錯:軍紀散漫、侵吞軍餉、用人不當等等;然後是威逼許崇智,讓他暫時離開廣東;最後是許諾3個月後讓他復職。許崇智看完信后,見大勢已去,又幻想3個月後真能復職,於當天深夜拿著蔣介石派人送來的2萬元費用,乘輪船離開廣州去上海。路上還有蔣介石派的一支隊伍護送。自此,許崇智在國民黨中的軍事首腦地位被蔣介石取代。
許崇智被蔣介石驅逐到上海后,就住在英租界一套豪華的洋房裡,過起了寓公生活。不久,蔣介石又派人送去了20萬元作安家費。以後,每月發給許崇智1萬元作生活費。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又在南京另立中央,與以汪精衛為首武漢國民政府相對抗。這時,許崇智活躍起來,期盼東山再起。他和張繼在上海同汪精衛、孫科直接會談,提出寧、漢、滬3個中央黨部合為一體,共同組織一個中央特別委員會,行使中央職權。但是這個特別委員會成立后僅存在3個月就解散了。隨後,許崇智就出國考察。
蔣介石掌穩國民黨中央大權后,許崇智對他長期擱置自己非常不滿,一再揚言要揭他的“逼宮”陰謀。為防不測,他將蔣介石的那封信攝影複印,分地保管。蔣介石也明白自己的親筆信落在許的手裡是個禍根,一再想要收回此信,但許託言已經遺失加以拒絕。后經戴季陶、吳稚暉等人周旋,蔣介石在許崇智出洋考察之際,送給旅費30萬元,才達成默契不再聲張。
國民黨各派反蔣勢力在與蔣介石的鬥爭中,許崇智常常是被策動、爭取的重要對象。1929年冬,唐生智發動反蔣,許崇智於12月6日通電蔣介石,勸其引退。蔣介石很惱火,12月12日,在國民黨的中常會上,蔣介石以“陰謀反動,危害黨國”罪,將許崇智加以通緝。1931年2月,蔣介石因為胡漢民反對自己制定“訓政時期約法”,將胡漢民軟禁於湯山。國民黨內各反蔣派系的首領群集廣州,於5月成立了“中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非常會議”,並另立“國民政府”,許崇智被迎去廣州,委以要職。
“九一八”事變后,許崇智曾多年擔任中央監察委員。後來還被任命為監察院副院長,但仍是徒具虛名,未有實權。
保持民族氣節,寧死不做漢奸
1937年11月,日軍攻佔上海后,許崇智到租界里避難。蔣介石擔心他落入日軍之手,先後兩次派人給他送去共15萬元,催促他早日離滬。1939年夏秋間,許秘密前往香港。這時汪精衛正在南京組建汪偽政府,想拉他下水,並以高位為誘餌,他不為所動,斷然拒絕,還明確聲稱準備轉赴重慶團結抗日。他於次年冬天在杜月笙的陪同下飛抵重慶,但並未受到蔣介石的禮遇厚待,蔣只給他個挂名的監察院副院長的虛位。他不滿意蔣的安排,不過半個月又返回香港寓居。返港后,他與杜月笙等人合夥開了一家同德鹽業公司做買賣,並繼續得到蔣介石的接濟。
1941年12月,日軍攻佔香港后,許崇智與重慶方面聯繫,請派飛機來迎,但飛機到港后被孔祥熙家佔用,他只好暫避於一家私人佛堂,喬裝成修行的和尚。但是不久還是有人向日本人告密,日本憲兵將他拘捕,囚禁於香港大酒店。駐港日軍少將酒井為籠絡許崇智,3個月後釋放了他。不久,磯谷廉介出任駐港總督,借著早年與許崇智是日本士官學校同學的關係,一再施展誘降伎倆,幫助他開辦宏豐公司賺錢,唆使他出任汪偽南京政府要職。但他以民族大義為重,堅決拒絕出任偽職,並拍案大罵:“以前是同學,現在是敵人,殺我的頭也不當漢奸。”
磯谷廉介見許崇智不肯就範,就把他禁閉在香港飯店,威脅利誘不止,還要他在陽台上與對街的家人見上一面以示永訣,以此來威嚇他。但他不為所動。1944年美國空軍轟炸香港,磯谷廉介調離它處,他才得以脫身,轉移到澳門居住。
1946年5月,許崇智應邀到南京參加“還都大典”,蔣介石只給他安排了一個國民政府資政的閑職,他大為不滿。不久,他便去上海,與居正、吳鐵城、戴季陶、陳儀等人合資開辦成功貿易公司,自任董事長,設總公司於台北,專事台灣與大陸間的商業貿易。這年秋天,他遷居香港。
蔣介石敗退台灣后,特聘許崇智為“總統府資政”。他不願去台灣與蔣介石為伍,仍寓居香港。1965年1月25日,許崇智因冠心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8歲。蔣介石得到他的死訊后,只發了一個唁電,別無任何錶示。

軼事典故


將星升起

許崇智青年照
許崇智青年照
1911年11月,參與福州起義,任起義軍前敵總指揮,以先發制人的策略,率部克複福州。
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任軍事部長兼中華革命軍福建司令。
1915年5月、9月,兩次被派到新加坡進行反袁集資活動,取得較好的成果。11月回國后,任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參謀長,參與反袁武裝鬥爭。袁世凱死後,東北軍交由駐防南京的馮國璋部收編。返回上海,任中華革命黨軍務部長,與蔣介石結為拜把兄弟。
所謂少年得志,許崇智在30歲以前便以極少的失敗經歷和順利的軍事前途確立了自己在革命黨中的重要地位,這個時期,孫中山還沒有形成強勢的實力,其對許崇智的倚重使後者在廣東成為一方英雄,與此同時,許崇智對孫中山的死忠也成就了他自己的前期輝煌。

中計隕落

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右派刺殺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兼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廖仲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指定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組織特別委員會,控制局勢,處理廖案,由此可見許之實力難為任何派別所忽視。9月19日晚,蔣介石派許濟師的參謀長蔣伯誠送親筆信給許崇智,信中說:“粵軍已有變動,請總司令去上海暫避一下,由我代為安排整頓。6個月後,再請回來共同主持北伐。”許無可奈何,悄然離粵赴滬。這一走,標誌著許崇智和廣東時局永遠的脫離開來,也標誌著他的軍事生涯從此畫上了一個無奈的省略號。

雙重性格

許崇智中年照
許崇智中年照
中國軍人的字典裡頭,“忠”字的分量始終都是最重的。當然,這種“忠”可以是忠於自己,也可以是忠於國家,或者是忠於某個靈魂人物。縱觀許崇智的治軍歷程,最值得肯定的一個評價,便是他自始至終都忠於孫中山,甚至有愚忠的嫌疑。日本留學的經歷,讓許崇智接觸到以孫中山為主的一系列國民黨人,從此也使其拋棄了在傳統官僚結構中緩慢爬行的決心,沒有在舊有的體制中沉淪。許崇智兩次逼迫孫道仁參加革命,反對帝制,一次是響應武昌起義光復福州,另外一次是力促孫道仁宣布獨立,加入二次革命的陣營。這兩個事件都顯示了許崇智堅決反帝的意識,叛逆的個性昭然其中,更甚於脫離舊俗的斷然。如此一“忠”一“逆”,可見許崇智的雙重性格,同時也造就了他的成功和落魄。
許崇智忠於孫中山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孫中山的政治主張符合時世的趨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孫中山的個人魅力確實能夠讓人為之傾倒。直至孫中山離開人世,許祟智都沒有擺脫一個忠實的追隨者的身份,或者說是角色。這種忠實為他換取了不少好名聲,儘管他的許多戰績都不盡人意,但即使是戰敗,也被人視為英雄——“當世之任將帥而具有資格者,鮮有其人,有之,惟北伐軍之許軍長崇智耶”(鄧澤如語)。許崇智所領導的粵軍,當時成了孫中山政權唯一可憑藉的堅實軍事力量。與此對應的是,孫中山在軍事上也十分倚重許崇智的才能,自從粵軍成立之後,孫中山便一直把許崇智當作是左右手,視粵軍為主力軍。陳炯明叛變的時候,許崇智甚至是孫中山困處在永豐艦上的唯一希望。可惜許崇智沒有趁著這個機會完全贏得孫中山的信任,接連的戰敗使得孫中山只能在絕望中離開廣州前往上海,許崇智的聲望也從此一落千丈。

避嫌中庸

對許崇智影響最深的人,除了孫中山之外,蔣介石便是首當其衝。許、蔣二人曾經五度共事,許崇智成為粵軍主帥之後,蔣介石一直在其旗下做參謀長。
1924年孫中山邀請當時在上海的許崇智返粵任粵軍總司令,許曾提出五項要求,一是表明願意就任,要求統一整理粵軍;二是要讓蔣介石任總司令部參謀長;三是要求所有粵軍駐防各地的財政交粵軍統一管理;四是請胡展堂任廣東省長;五是要求廣東兵工廠交粵軍司令部管轄。由此可見蔣介石與許崇智的關係非同一般,許對蔣也十分倚重。其實,早在1915年,許、蔣再加上張靜江,三人結為拜把兄弟,感情也一直不錯。
蔣介石憑藉精明實幹為許崇智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精於作戰的許崇智也看出了蔣介石的過人能力,常常對自己的部下說蔣之命令便是我的命令,希望粵軍將士不要排斥他。
不過蔣介石對許祟智卻並不是一味的愚忠,他與許崇智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具有極大的政治野心,而後者只是一個純粹的軍人。蔣在一封私人信函中提及對許崇智的議論:“辦事無序,重內輕外。”在這種意識的導向下,蔣對許的取而代之成了註定的計劃。許崇智當然也是聰明人,當他看到了蔣的力量已經超越自己的時候,便主動或被動地讓出了自己的兵權。許之部下因為在廖案中有重大的嫌疑,許崇智為了避嫌向國民政府提出了辭職的申請,要知道,當時許崇智在廣州的實力並不在汪精衛和蔣介石之下,避嫌的原因,則是形勢所趨,以權換命而已。
其實,許崇智採取避嫌的做法是有先例的,早在閩南孫道仁麾下的時候,許祟智便有了功高振主的情形,孫道仁兩次被許逼迫革命,心中早生剷除之意,許崇智意識到這一點,也沒有趁勢奪取兵權,反而是到了上海,遠離是非之地。許祟智領軍打仗,從來都沒有顯示出好戰好勝的粗獷性格,能夠打贏的仗便揮師挺進,不能夠打贏的便迅速撤離。這種性格讓許崇智的性命沒有在連年戰火中遭到任何的威脅,是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就是許崇智的中庸。
許崇智老年找
許崇智老年找
晚年的許崇智也有避世的作風。得權之後,蔣介石曾經安排他做監察院副院長,不過許崇智始終沒有赴任。不善處理官僚關係的許崇智非常明白自己的處境,沒有槍也就沒有了實權,軍人失去了武器等同於雄鷹失去了翅膀,無法繼續翱翔。許崇智未到中年便過早的退出了政治舞台,身邊的人卻趁著亂世紛紛上位,唯獨他自己卻選擇了在香港度過餘生。

善用智慧

粵軍總司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官銜,並不是普通人能夠隨意得到,從歷史的角度來說,許崇智的確是能夠勝任這個角色的。儘管去日本留學的經歷,是許家的舊勢力幫了大忙,不過許崇智並沒有浪費了遠涉重洋的艱苦歷程。從士官學校學到的知識讓許祟智的軍隊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勝利,特別是在對付傳統軍閥以及沒落清軍的時候,先進的軍事理論到底還是超越了傳統的治軍方法。
許崇智打過的戰役,一般都不會有太多的傷亡,在雙方激戰之前,許崇智一般都會做好事先的準備,例如在敵軍之中安排好內線,或是預先在有利地形布置好兵力等等,這些小聰明,使得他的軍隊經常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戰鬥,甚至兵不血刃就取得了勝果。當時的許崇智甚至被讚許“奇謀多智”,軍事上細節調動的優勢便是有“巧攻快打”的特點。清剿陳炯明的時候,許崇智帶著他的部隊只花了兩天時間便從三多祝打到了陳之大本營海豐城,由於許部分兵二路積極進取,行軍之快速遠出陳炯明意料之外,陳在海豐的將軍府還沒有來得及轉移大量的奇珍異寶便被許部一舉拿下。

奢靡生活

孫中山曾經給許崇智題過一幅字,說“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吲十常八九,總在能堅忍耐煩勞怨不避乃能期於有成,汝為同志屈”,其中的意思,就是告誡許崇智不要因為時勢不利而急於求成。許崇智治軍的時間並不長,但在有限的發揮空間里,他的治軍手法前後卻有著很大的變化。前期的許崇智,因為有日本留學的經歷,嚴厲謹慎的思想尤為突出,而後期的許崇智,則得了軍風糜爛的詬病,其部屬和其他軍閥的軍隊一樣整天和鴉片、女人打交道,他自己也一度沉淪在這種奢靡的生活中。
有人評論許崇智是“軍界前輩,但此人生活腐化,短於謀略,不堪全局性重任”,而今看來,許雖不見得“短於謀略”,但生活腐化卻是難辭其咎。也有人說,許崇智的這種生活作風是走了捷徑,務求使其部屬更加賣命,當時就連勵精圖治的蔣也不過如此。

後世紀念


人物舊居

辛亥革命時期的許崇智
辛亥革命時期的許崇智
許崇智舊居,位於上海陝西北路380號,為國民黨元老、粵軍總司令許崇智在上海住宅。
許崇智,字汝為,廣州人,國民黨前期右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追隨孫中山參與辛亥革命、北伐等活動。后因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被殺事件的牽連,而遭蔣介石、汪精衛等人排擠,不得不離開廣州,避居於上海英租界西摩路上的這棟小洋房內,從此再無大的作為。后遷居並死於香港。
許崇智舊居為一棟沿街的混合風格獨立式花園洋房,建築總體可分為南北兩個部分。靠南側為三層仿歐洲城堡式建築,四坡紅瓦屋頂,紅色方磚外立面,內部整齊寬敞,二樓居中處有壁爐,屋頂有老虎窗和煙囪,此處原為日常居住的場所。北側則是二層的長條狀房屋,一端與南樓相連,另一端則向北伸展。該樓東向二層有貫通的長陽台,房屋內部空間分佈均勻對稱,基本以磚木結構為主。
許崇智舊居房屋在解放以後收歸國有,現南樓被用於商業出租,北側則是居民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