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中山艦的結果 展開

中山艦

國民革命軍著名炮艦

原名“永豐艦”,是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三菱長崎造船所訂購的,1913年完工返國,被編入北洋政府海軍。“中山”艦雖然噸位不大,但卻以它特有的歷史而成為名艦:1915-1916年,“永豐”艦響應孫中山先生的號召,參加了護國討袁運動,首創義舉,隨後它又經歷過“護法運動”、“東征平叛”、“孫中山蒙難”、“中山艦事件”等重大歷史事件。

中山艦於1938年10月武漢保衛戰中徠被日軍擊沉於今天的武漢市江夏區金口水域。

性能地位


永豐艦的體量在當時的海軍隊伍中,並不算最突出的,但在當時東西方同型的炮艦中,性能較為先進,火力較強。

名艦歷史


建造來歷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李鴻章主導經營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朝政府再籌巨款重建海軍。1910年,海軍大臣載洵和北洋水師統制薩鎮冰從日本三菱長崎造船所和川崎造船所訂購了同樣款式的鋼木結構軍艦兩艘,造價68萬銀元。
現在的中山艦
現在的中山艦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滅亡。 1912年,軍艦竣工下水,袁世凱執掌的北洋政府付清了造船的餘款。
1913年1月,兩艘軍艦開抵上海吳淞,編入海軍第一艦隊,並分別命名為“永豐”和“永翔”。

投身革命

1915年,袁世凱竊取民國大總統職務,企圖復辟帝制,改元洪憲。孫中山立即發布《討袁檄文》,保衛辛亥革命成果,號召各地起義討袁。前海軍總司令李鼎新、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練習艦隊司令曾兆麟等,率領永豐、海新等主力艦,在上海通電起義,加入到孫中山領導的護國軍行列。

參加護法

中山艦[國民革命軍著名炮艦]
中山艦[國民革命軍著名炮艦]
1917年,張勳復辟失敗后,段祺瑞執掌北京政權,成立了北洋軍閥政府,宣布廢除臨時約法和國會。為 了捍衛民主共和和臨時約法,孫中山舉起了護法旗幟,發動領導了護法戰爭。1917年,孫中山與章太炎、陳炯明等人乘艦從上海南下廣州,同時,提出擁護約法,恢復國會的主張。南下前,孫中山會晤了海軍總長程璧光,制定了海軍南下行動計劃。8月5日,程率永豐等10艘軍艦,抵達廣州黃埔,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戰爭。9月10日,廣州護法軍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大元帥,程璧光為海軍總長。
1917年12月,瓊州礦督龍濟光被段祺瑞收買,攻佔雷州半島,威脅廣州。孫中山急令永豐等艦趕往瓊州海峽,切斷龍濟光軍的海上運輸線。20日,永豐等艦在陽江海面截獲了龍濟光軍6艘運兵艦及一個營兵力,繳獲了大量軍械。23日,又在海上俘獲龍濟光的平南艦。
徠1918年1月5日,永豐等艦在程璧光率領下,開抵海口秀英炮台海面,以猛烈的炮火,摧毀了秀英炮台及軍事設施,配合陸軍,殲滅了龍濟光軍隊。永豐艦衝鋒在前,英勇善戰,立下赫赫戰功,得到孫中山的讚揚。

孫文避險

1922年第二次護法戰爭期間,粵軍總司令陳炯明與孫中山意見不合,其部下圍攻總統府。孫中山、宋慶齡化妝逃出總統府,在艦長馮肇憲的護衛下,登上永豐艦。從6月16日到8月9日,孫中山在艦上飲食起居,發出指令,之後退居上海。1923年,孫中山夫婦再度登上永豐艦以示對救駕的感激。

永豐易名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與世長辭。
4月16日,廣州革命政府為了紀念孫中山,由廣東省省長鬍漢民下令,將“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同時,還將香山縣命名為中山縣。

東征平叛

1925年6月,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部在廣州叛亂。4月,廣州革命政府代理大元帥胡漢民遷至“中山”艦辦公。11日,“中山”艦護送廖仲愷從市區到黃埔軍校。當晚,在廖仲愷等指揮下,廣州軍民即向滇、桂軍閥發動總攻,“中山”艦等海軍艦艇發炮掩護陸軍攻佔敵軍陣地,迅速平息了楊、劉叛亂。
後來,“中山”艦在第二次東征叛軍陳炯明殘部和南征陳的部將鄧本殷的戰役中,都立下戰功。

中山艦事件

打撈出水的中山艦
打撈出水的中山艦
中山艦事件亦稱“三二○事件”。1926年3月18日,蔣介石為了排斥共產黨人,奪取國民革命軍第一軍 的軍權,指使歐陽格以黃埔軍校駐廣東省辦事處的名義,命令海軍的代理局長、共產黨員李之龍調派中山艦到黃埔候用。第二天,中山艦開到黃埔。蔣介石卻誣指中山艦擅自開入黃埔,是共產黨陰謀暴動。
20日,蔣介石以此為借口,命令逮捕了李之龍。扣押中山艦,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收繳工人武裝,拘留第一軍第二師中的左派黨代表和政工人員四十多人,宣布廣州全市戒嚴,還包圍蘇聯顧問團住處,驅逐了黃埔軍校中及國民革命軍中以周恩來為首的共產黨員。
中山艦事件發生后,中山艦就被國民黨右派控制了。1927年4月18日,廣州反動派把中山艦開到黃埔,捕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熊雄等二百多位共產黨人和革命者。1927年6月,國民黨政府決定成立海軍部。中山艦經江南造船所大修后編入海軍部的第一艦隊。1934年1月,“中山”艦曾奉命配合其它國民黨軍隊圍剿過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和人民革命軍。

抗戰沉沒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中山”艦等49艘軍艦被國民黨政府調入長江內,以“拱衛京畿(南京)”。這些艦隻大部分被日寇飛機和艦炮擊沉,或自沉於江陰、馬當。
1938年秋,京、滬淪陷后,武漢成了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之一,中山艦奉命參加武漢保衛戰,擔負從嘉魚、新堤至武昌縣金口鎮江面的警戒及運輸任務。當時,中山艦主、副炮已拆下裝在岸邊幾個要塞上,1938年10月24日下午15時許,當“中山”艦巡航在湖北金口江面時,突遇六架敵機輪番攻擊。艦長薩師俊等25人在作戰中犧牲,另有20多人負傷。“中山”艦艦尾等處要害部位中彈,經搶修無效,沉沒在波濤之中。

修繕復原


打撈

中山艦今貌
中山艦今貌
1986年,湖北省文物部門提出打撈中山艦的動議。 1987年,江蘇省要求將中山艦送回南京陳列。
1988年5月,南海艦隊潛水員找到中山艦沉沒的方位。
1991年,廣東省表示願將中山艦“接回娘家”。
1994年4月3日,潛水員在艦尾左舷摸到了銅牌上凸起的“中山”二字。
1995年11月24日,國家文物局在國務院授權下,批複由湖北省組織打撈。重慶打撈公司承接了這項工程。199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辰130周年紀念日時,中山艦打撈工程正式啟動。
1997年1月28日,中山艦被打撈出水。艦上清理出來自日本、德國等國家的各類文物三千四百多件,在中國各地展出。

修復

1997年2月19日,中山艦被運至湖北造船廠修復,恢復了1925年前後的整體面貌。
中山艦修復總體設計圖由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七0一研究所完成。早在開工前四、五個月,黃軍申高級工程師就帶著組員登上被污泥、銹跡覆蓋的中山艦進行測量。由於沒有原始圖紙可以借鑒,一切數據只能通過實測推算得到。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中山艦結構數據圖,根據國家文物局批複的《中山艦修復方案》中將“中山艦恢復到1925年前的狀態,保留1938年沉沒時的右舷彈孔”的要求,繪製了中山艦修復總體設計圖。
1999年12月,位於武昌白沙洲湖北造船廠的中山艦博物館成立。

展出

2008年5月15日,中山艦在南華船舶公司再次下水,藉助浮船塢和拖船前往金口臨時碼頭。16日,中山艦在金口登陸。經過765米的陸路遷移,26日中山艦正式落戶武漢市金口鎮中山艦風景區為其量身打造的中山艦博物館。
2009年4月11日下午,位於武漢江夏金口的中山艦博物館首次對外非正式開放。
2011年9月26日,中山艦旅遊區正式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