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埔村

趙埔村

趙埔村,被譽為廣東的長壽村。是“中國竹筍之鄉”一支,位於粵東揭東區雲路鎮,北回歸線緯度的“紅塗筍”得天獨厚,特別鮮嫩。全村約6000人,以塗姓為主,何、余、陳、鍾等姓並存。

詳細信息


山水天成的村落
山水天成的村落
趙埔村又名趙厝埔,屬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雲路鎮。相傳趙姓居民於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在此處創村。因地處山埔地,故名趙埔。後趙氏逐漸沒落,成為以塗姓為主,何、余、陳、鍾等姓並存和睦相處的村莊,村名依舊。
1996年獲得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稱號。
塗姓為村中第一大姓,有古建築塗氏宗祠。聚落呈矩形分佈,鳥瞰似象,譽為象地,古有“九獅追一象”的佳談。

自然資源


中國竹筍之鄉
中國竹筍之鄉
位於旅遊景點萬竹園(埔田高速路口)向北1公里,東經116.42355度,北緯23.62295度,斜穿北回歸線,四季常青,無嚴寒酷暑,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氣候,年均氣溫21.5度,年均降雨量1722.6毫米。依偎在風景秀麗的后畔山懷抱,依山傍水,空氣清新,宜居指數高。山泉甘甜,多處水源化驗純凈度<20°,丘陵“紅塗筍”特別有名,是“中國 竹筍之鄉”的一支。

民俗文化


祭神活動

每年十二月廿四和正月十六有盛大的祭神活動。
正月十六
正月十六
趙埔村也是附近有名的長壽村
趙埔村也是附近有名的長壽村

民俗

全村人口約6000人,山林2500畝,耕地2400畝,是一個革命老區,素有“長壽村”美譽。寨內有龍井、虎井,百年來源源不斷,不曾枯竭,被譽為“長壽之源”。揭陽廣播電視台曾就此做過專題《走進神秘的長壽之鄉——趙埔》,講述了龍井和虎井以及仙人踢球的神話故事。
長壽之源——寨內古井
長壽之源——寨內古井

經濟發展


趙埔村東面與雲寶大道接壤,西面與埔田鎮交界,南面毗鄰揭東縣城,背面是山清水秀的后畔山。萬寶路貫穿全境,
石拱橋
石拱橋
趙埔村學校
趙埔村學校
村前大道途徑揭東縣旅遊勝地萬竹園,直通汕梅高速公路埔田出入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一片宜居、投資創業的熱土。九十年代,村民主要從事毛織加工、種植、經商。進入新世紀,傳統的農業種植逐步轉化為以種植竹筍和通心菜等經濟作物為主。形成特色農業產業優勢。

神話傳說


仙人踢球
后屏山頂“飯包石”
后屏山頂“飯包石”
揭東縣雲路鎮趙埔村西北面,有一個地方名叫“仙人踢球”。只見了在一片平坦耕地的中央,兀立著一座亂石崗,恰似一個大足球。關於這地方的來歷,民間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
相傳在此以前,有一次天上的瑤池聖母誕辰,飲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聖母的第三個女兒早已厭倦了單調的生活,便趁機帶了如意玲瓏球,潛出南天門來到人間。
當她來到揭陽趙埔村后的石屏山時,看到一個英俊少年正在田裡幹活。細看這少年,長得眉清目秀,公主頓生愛慕之心。但不知其人品如何,於是存心將他一試。公主將一塊石頭一指,立刻變成一隻大老虎。公主故意失聲驚叫,那少年一看,哎呀!不得了,不容細想,掄起鋤頭就趕來,往老虎身上奮力一鋤,老虎負痛而逃。公主忙上前道謝,少年忙答道:“救急扶危,人之本分,無須多禮。”
公主又施一計,皺眉說道:“知才猛虎窮追,扭傷了腳,現在是寸步 難行。”少年一聽,十分為難。自古道“男女授受不親”,如今該如何是好。又看姑娘形容,似是痛奪堪,最後下定了決心:“身正不怕影斜”,於是彎下身背上姑娘。
公主見這少年人品高尚,終於向他敞開了心扉,表明了身份,並表示願意以身相許,說得少年又驚又喜。
新婚之後,兩口子男耕女織,日子過得倒很美滿。一天晚飯後,公主興緻勃勃,邀丈夫一起到初次相會的地方,從衣袖中摸出一顆綵球,然後用腳一踢,綵球便滾到丈夫跟前。丈夫也學著公主的樣子用腳一勾,綵球又飛向公主。練了一會兒,兩個人都大汗淋淋。丈夫但覺練完之後,渾身有說不出的舒服。便問妻子說:“這是什麼東西?”公主笑著回答:“這是如意玲瓏球,是我母親壽誕時,南海觀音送的寶物。這球能大能小,變化無窮,能避水火,降魔伏怪,正本清源。潛心修鍊可延年益壽。”丈夫聽了,十分高興,自此日夜踢球練功。
再說聖母醉了3天3夜,這人間卻已過了3年。聖母醒來后,不見了心愛的三女兒,不禁心急如焚,馬上派天兵天將到處尋找,終於發現三公主已下凡締結姻緣。聖母大刀,請太白金昨下凡勸公主回天庭,太白金星奉懿旨下凡勸說。說幹了口水,公主就是不聽。太白金星無可奈何,返回天庭復旨。聖母更加憤怒,派巨靈神帶天兵天將將公主捉回天庭。由於眾寡懸殊,公主力不敵眾,被捉拿回天庭。
她的如意玲瓏球遺落在地上,千百年後,化作了一座小山崗。後人便將此山崗稱作“仙人踢球”。
古色古香的寨內古屋群
古色古香的寨內古屋群
趙埔村掠影
趙埔村掠影
註:本故事選自《揭陽民間故事》,2011年春節在揭陽電台《有戲大家唱》節目中作為特別節目的素材,主持小土哥講述了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感動了無數潮汕聽眾。

族譜


廣東省揭東縣雲路鎮趙埔村 道周公子孫世系
塗 欽江西省南昌市1世欽公1世
六 郎福建省長汀縣1世33世
十 八 郎長汀縣9世41世
德 神廣東省大埔縣1世42世
伯十二郎大埔縣2世43世
五 十 郎大埔縣3世44世
念 一 郎大埔縣4世45世
千 一 郎大埔縣5世46世
萬 二 郎大埔縣6世47世
志 廣大埔縣7世48世
綱 公大埔縣8世49世
公 明大埔縣9世50世
朝 元大埔縣10世51世
道 周大埔縣11世揭東縣1世52世
(道周公,明朝進士,任江西省石城縣教諭、正堂)
仰 梅大埔縣11世揭東縣1世52世
(仰梅公,明朝邑庠生,揭東縣肇基祖)
月 台道周公長子(揭東縣肇基祖)揭東縣2世53世
耀 邦月台公三子(下塗三房)揭東縣3世54世
耀 英月台公四子(下塗四房)揭東縣3世54世
(以下略……)
揭東縣17世68世

報道


塗漢蓮:義務修路十餘年
1995年村民自費籌資鋪建的水泥路至今失修多年,被超重超載的石車沙車徹底毀壞,雨天坑窪,晴天沙塵瀰漫。80多歲的塗漢蓮老人,十幾年如一日,帶著一輛廢舊的手推車、一把鋤頭、一個簸箕等“家什”,堅持“巡路”,義務修整村道坑窪地,用樸實的行為傳承著雷鋒精神,詮釋著現代“愚公”的感人故事,當地村民都親切地稱他為“雷鋒伯”。他最大的心愿是一己之力贏得眾人路平,也希望村道能早日通暢。他的事迹通過揭陽黨報傳四方。

塗姓溯源


塗姓也,其出有二:一,唐虞塗水大夫封塗山,以所封國為姓。然塗山即濠,在壽春東北,後為武康所邑之地;二,夏禹娶塗山建國,賜氏子孫以塗為姓。書不云乎?
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帝五世紀曰禹姒姓納塗山氏女,則塗山得姓久矣!厥後有諱實者,為春秋晉建業。大夫世際,七國爭雄,退居江東,易為屠姓。然以志考之,實生周幽王四年,癸亥至平王戊午,始遷江東,削其爵士,諸大夫子孫皆為民庶,故世祿廢而宗法亡,且項籍起江東,楚將紛乘遭亂靡巳。塗其姓者,僅一、二。
迨炎漢生民奠居時,有揮公為諫議大夫,與王璜友受業孔安國;馴至漢中,與永平間佑為江陵令,子二。長禪,拜諫議大夫,忠義骨鯁直,立綱常;次惲,為中憲大夫,經術邃深,見紀於立劭,為師於賈逵。而塗山氏後為江東望族,卓然出乎諸姓之表也。
繼有東南始祖欽晉封新吳侯,永嘉二年己巳石勒為寇,欽隨晉帝南渡,出鎮西江,遂家豫章,享年九十餘,卒,葬武陽渡東,築大墓,三祖並葬。欽再世,有丹陽守寵;三世有員外郎成,成乃繼先志於建業。乙亥,舉江東大族遷豫章塗舍村,因水為姓,去土而著為塗氏。雲若歷佑上溯實幾,二十世矣。
自佑下至成,又十一世矣。成以儒術登仕,藉列官刑部員外郎。重修此譜,上承祖宗,下啟子孫,孝友敦睦,寢昌寢熾,且服盡而親不忘,支分而世有統詒謀之,道不亦遠手?噫!成與導忘年友也,特攜此譜求序,導敢題其俾,塗氏子孫知其世德之餘者,其來遠矣!
晉建興丙子仲冬既望太保郡公

交通方便


流金歲月
流金歲月
趙埔村——埔田高速路口2km
趙埔村——棋盤中學3km
趙埔村——206國道(揭東縣城)6km
趙埔村——揭陽樓10km
趙埔村——揭陽市區15km
趙埔村——揭陽廣播電視台20km
趙埔村——揭陽機場23km
趙埔村——潮州汽車總站28km
趙埔村——汕頭汽車總站44km
趙埔村——廣州天河總站4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