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型亞目
角型亞目
角型亞目(Ceratomorpha)包括貘科(Tapiroidea)、犀科(Rhinocerotoidea)及一些較原始早期類型。
角型亞目
貘科 Tapiridae
馬來貘 [Tapirus indicus] Malayan tapir 貘屬
中美貘 [Tapirus bairdii] Baird's tapir 貘屬
山貘 [Tapirus pinchaque] Mountain tapir 貘屬
南美貘 [Tapirus terrestris] Brazilian tapir 貘屬
白犀 [Ceratotherium simum] White rhinoceros 白犀屬
蘇門犀(雙角犀)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Sumatran rhinoceros 雙角犀屬
黑犀 [Diceros bicornis] Black rhinoceros 非洲雙角犀屬
爪哇犀(小獨角犀) [Rhinoceros sondaicus] Javan rhinoceros 獨角犀屬
印度犀(大獨角犀) [Rhinoceros unicornis] Indian rhinoceros 獨角犀屬
史前的犀中最著名的是巨犀亞科Indricotheriinae的成員,巨犀分佈於印巴地區和蒙古高原,是陸地上出現過的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體型似肥大的長頸鹿,頸和腿均長,頭上無角,肩高可達5米,體重相當於較大的恐龍。也有人將巨犀亞科移入跑犀科。其它無角的犀牛主要屬於無角犀亞科Aceratheriinae,主要的代表有我國的大唇犀Chilotherium,是我國上新世非常繁盛的一類動物。有左右並列的一對角的成員歸入對角犀亞科(並角犀亞科)Diceratheriinae,它們在鼻骨兩側各有一個小角,主要生活於中新世。較晚期的犀牛歸入犀亞科Rhinocerotinae,可分成犀族Rhinoceratini、雙角犀族Dicerorhinini、非洲犀族Dicerotini和板齒犀族Elasmotheriini,其中除了板齒犀外均有現存代表,也有人將這些族歸為不同的亞科。犀族又稱真犀族,有一個鼻角,身體皮膚似甲胄,分佈於亞洲南部和東南部,史前可見於我國南方,現存兩種。雙角犀族和非洲犀族在鼻和額上均有一個角,也有人將二者歸為一類。雙角犀族身上有毛,歷史上主要分佈於歐亞大陸北方,是歐亞大陸北方常見的動物,其中以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右下)最著名,披毛犀和真猛獁生活於同時代,是冰期北方的代表動物,和真猛獁一樣較晚才滅絕。雙角犀族現存種類則見於東南亞山區。非洲犀族即現存的黑犀、白犀及少數史前種類,身上無毛,分佈限於非洲。板齒犀族是大型的獨角犀牛,體型似象,是僅次於巨犀的最大型犀牛,分佈於歐亞大陸北部。板齒犀雖然和真犀一樣為獨角,但是角不在鼻上而在額上,齒冠極高,適應食用粗糙的硬草。板齒犀生活於更新世,滅絕的時間並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