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唐璜的結果 展開
唐璜
莫里哀創作喜劇
《唐璜》是1665年,法國喜劇作家莫里哀創作的五幕散文劇,揭露了貴族的腐朽墮落,橫行霸道。莫里哀改造來自西班牙關於唐璜的傳說,並經多次變換,將神奇性與現實性結合,既描寫農民,也描寫幽靈和石像,悲喜混雜。莫里哀的《唐璜》於1665年2月15日首演巴黎皇家宮廷,用五幕戲共三十九場戲展現了豐富的情節和極為矛盾的戲劇衝突。劇中人物表列出了19個人,涵蓋社會的各個層面,塑造了一個社會群體。
唐璜拋下他從修道院高牆內娶出的新婚妻子董愛麗維,因為他被別人的未婚妻迷戀所以決定尾隨搶親,並命部下死卡那兒(斯嘎納耐勒)雇船跟他執行任務。不幸暴風雨沒能使他如願,還險些喪命;他被農民皮猴兒救上水,卻意外發現兩個美貌村姑,唐璜先後對她們發起攻勢並分別允諾娶她們為妻,哪怕其中一個已經許配給了皮猴兒。興緻正高時有人通報說董愛麗維的兄弟前來為妹妹報仇,唐璜與部下喬裝躲避,林中迷路受到一個窮人的指點時卻能慷慨解囊,後路遇不平搭救一個被群匪圍攻的人,沒想到正是董家一兄弟董卡羅。好在他非常仁義,以報恩之心力勸后趕來的兄弟董阿龍暫放唐璜一命。有驚無險後唐璜被路邊精美的墓碑所吸引,徑直走進去欣賞死者的雕像,還命部下死卡那兒邀石像次日共進晚宴。不曾想石像竟點頭示意贊同。受到驚嚇的死卡那兒隨唐璜回到家,先後迎來了前來討債的李拜天先生、盼望兒子改邪歸正繼承祖上榮光的父親唐路易,以及已經決定出家修行的董愛麗維。還有前來回邀的石像。這一切使得唐璜很快調整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一改往日不信天不信神的態度,決定以宗教的外袍掩蓋自己的繼往開來的愛情生活方式。表面的轉變使得父親唐路易欣喜望外,卻大大震驚了僕人死卡那兒;他再次進言希望主人信教懺悔否則會遭報應。結果真讓他說中,女子打扮的鬼魂和石像先後出現在唐璜面前將拖入地獄 ……
首先,唐璜作為莫里哀筆下的人物,他是個無視神靈、上天、魔鬼的人,這在當時政教合一的社會體制下是非常難得的。莫里哀利用唐璜這個形象表現了法國17世紀的沒落貴族的希望與勇氣,這或許是所有年代所有國度的沒落人士骨子裡常常具備的。正因為如此,西方學者認為“唐璜代表了人性”,“唐璜就是我們自己”,因為他是“流浪者,獵奇者,冒險者,他慾望的精髓無處不在”。
其次,唐璜作為現象:唐璜不為吸引女人而吸引女人,他是為了消磨時間。愛情的魅力對他來說不是最終目標而是一個手段,他更注重過程。即生活了的、經歷了的、存在了的,就是他所樂於追求的,這是一種存在主義的生活哲理。薩特和加繆都曾對此有過撰文。
最後,唐璜作為神話:唐璜作為人的神話替代了宗教上帝的神話,他對生活的慾望,現在進行時的熱愛,對生命和時間的把握使得他超越了死亡,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不怕死,或者說他寧願選擇死亡。他和哈姆雷特的忠貞的命運正好相反,是另一種悲劇。他就像普羅米修斯敢於向上帝盜火一樣,在他花花公子那放蕩不羈的愛情生活方式背後,處處彰顯著他嚮往自由不信鬼神的叛逆精神。再次解讀《唐璜》,就是在嬉笑怒罵和悲憤震撼中重新認識唐璜的人性,也可能是每個人的潛在的人性。
莫里哀沒有遵循當時已盛行的古典主義戲劇的“三一律”規則,該劇的時間跨度至少三天,地點按照劇本提示的五幕戲分別為:城市宮殿、水邊鄉村、森林、唐璜的客廳、一個村鎮。因為主人公唐璜的愛情征戰事業,所以時間和地點是流動的、全方位的;事件也是圍繞唐璜不斷追求女人而產生的與周邊人的眾多矛盾而層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