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卡迪夫的結果 展開

卡迪夫

英國導演傑克-卡迪夫

傑克·卡迪夫的一生與奧斯卡結下了不解之緣。1947年,他因為成功拍攝電影《思凡》(Black Narcissus)榮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此後傑克·卡迪夫因電影1956年的《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以及《春宵花月夜》(Fanny)得到兩次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同時,他因成功導演電影《兒子與情人》(Sons and Lovers)而提名最佳導演獎,鑒於其對電影藝術界做出的傑出貢獻,2000年,傑克·卡迪夫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2001年,因對電影的貢獻被授予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生平


中文名:傑克·卡迪夫,外文名:Jack Cardiff,1914年9月18日出生於英國,諾福克,雅茅斯,著名的攝影家,導演及演員,主要作品有《春宵花月夜》、《兒子與情人》等,2009年4月22日逝世。

成就


傑克·卡迪夫(Jack Cardiff),攝影師,憑藉彩色片《思凡 Black Narcissus》(1947)獲得第20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在2001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代表作品年代


傑克·卡迪夫後期作品及年代
《 50 Films to See Before You Die 》 (2006)Himself
《英國的無聲電影時代 Silent Britain 》 (2006)Himself
《 Sabina 》 (2006)creative consultant
《沉默是你 Silence Becomes You 》 (2005)
《沉默是你 Silence Becomes You 》 (2005)visual effects coordinator
《 Lights2 》 (2005)
《 The Prince, the Showgirl and Me 》 (2004)(archive footage)
《 The Tell-Tale Heart 》 (2004)
《 Flamingo Blues 》 (2004)lighting advisor
《 "Britain's Finest" 》 (2003)Himself (2 episodes, 2005)
《 We Get to Win This Time 》 (2002)Himself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 》 (2001)Himself - Honorary Award Recipient
《 Larry and Vivien: The Oliviers in Love 》 (2001)Himself
《 The Suicidal Dog 》 (2000)
《 A Profile of 'The Life and Death of Colonel Blimp' 》 (2000)Himself
《 A Profile of 'The Red Shoes' 》 (2000)Himself - interviewed
《 A Profile of Black Narcissus 》 (2000)Himself - interviewed
傑克·卡迪夫早期作品及年代
《搶錢也瘋狂 Million Dollar Mystery 》 (1987)
《大班 Tai-Pan 》 (1986)
《第一滴血2 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 》 (1985)
《貓眼看人 Cat's Eye 》 (1985)
《毀滅者柯南 Conan the Destroyer 》 (1984)
《 "The Far Pavilions" 》 (1984)
《 "The Last Days of Pompeii" 》 (1984)
《 Wicked Lady, The 》 (1983)
《黑狐大行動 Dogs of War, The 》 (1981)
《鬼故事 Ghost Story 》 (1981)
《天遣 Awakening, The 》 (1980)
《大突破 Avalanche Express 》 (1979)
《 Man, a Woman and a Bank, A 》 (1979)
《歷劫山河 Fifth Musketeer, The 》 (1979)
《尼羅河上謀殺案 Death on the Nile 》 (1978)
《王子與乞丐 Crossed Swords 》 (1978)
《 Mutations, The 》 (1973)
《摩托車女郎 Girl on a Motorcycle 》 (1968)
《摩托車女郎 Girl on a Motorcycle 》 (1968)adaptation
《 Mercenaries, The 》 (1968)
《 Liquidator, The 》 (1965)
《鵑血忠魂 Young Cassidy 》 (1965)
《長船 Long Ships, The 》 (1963)
《 Lion, The 》 (1962)
《我與藝妓 My Geisha 》 (1962)
《春宵花月夜 Fanny 》 (1961)
《兒子與情人 Sons and Lovers 》 (1960)
《安妮少女日記 Diary of Anne Frank, The 》 (1959)cinematographer: location scenes
《海盜 Vikings, The 》 (1958)
《勇敢的人 Brave One, The 》 (1957)
《寶城艷姬 Legend of the Lost 》 (1957)
《游龍戲鳳 Prince and the Showgirl, The 》 (1957)
《戰爭與和平 War and Peace 》 (1956)
《赤足天使 Barefoot Contessa, The 》 (1954)
《杜里世家 Master of Ballantrae, The 》 (1953)
《 Magic Box, The 》 (1951)
《非洲皇后/東非狂暴記/非洲女王號 African Queen, The 》 (1951)
《潘多拉和飛翔的荷蘭人 Pandora and the Flying Dutchman 》 (1951)
《 Black Rose, The 》 (1950)
《歷劫佳人 Under Capricorn 》 (1949)
《南極的司各脫 Scott of the Antarctic 》 (1948)
《紅菱艷 Red Shoes, The 》 (1948)
《思凡 Black Narcissus 》 (1947)
《平步青雲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A 》 (1946)
《凱薩與克麗奧佩拉 Caesar and Cleopatra 》 (1945)
《百戰將軍 Life and Death of Colonel Blimp, The 》 (1943)camera operator
《四羽毛 Four Feathers, The 》 (1939)camera operator (uncredited)
《黑暗旅程 Dark Journey 》 (1937)camera operator (uncredited)
《銀河彩鳳 Wings of the Morning 》 (1937)
《 Knight Without Armour 》 (1937)camera operator
《製造奇迹的人 Man Who Could Work Miracles, The 》 (1936)camera operator
《製造奇迹的人 Man Who Could Work Miracles, The 》 (1936)special effects camera
《科幻雙故事片 Things to Come 》 (1936)camera operator (uncredited)
《只要你喜歡 As You Like It 》 (1936)camera operator
《龐培城的末日 Last Days of Pompeii, The 》 (1935)(uncredited)
《鬼魂西行 Ghost Goes West, The 》 (1935)camera operator (uncredited)
《面子遊戲/騙局 The Skin Game 》 (1931)clapper boy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2001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榮譽獎(獲獎)
▪ 1962 第3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彩色)獎 春宵花月夜(提名)
▪ 1961 第3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兒子與情人(提名)
▪ 1957 第2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彩色)獎 戰爭與和平(提名)
▪ 1948 第2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彩色)獎 黑水仙(獲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
▪ 1968 第2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 1960 第1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1961 第18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兒子與情人(獲獎)
▪ 1948 第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攝影獎 黑水仙(獲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 1985 第3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視獎-最佳電影攝影師獎 The Far Pavilions (提名)

早年經歷


卡迪夫出生在英國諾福克郡的大雅茅斯,是佛羅倫薩和約翰·約瑟夫·卡迪夫的兒子,其父母均為音樂廳的藝人。他從小就在音樂廳和許多無聲電影中擔任演員:《我的兒子》、《我的兒子》(1918)、《比利的玫瑰》(1922)、《瑪麗的愛》(1923)和《踮起腳尖》(1927)。2015年,他開始擔任攝影助理、拍手男孩和英國國際電影公司(British International Pictures)的製片人,其中包括希區柯克(Hitchcock)的《皮膚遊戲》(The Skin Game, 1931)。

職業生涯


攝影生涯
1935年,卡迪夫大學畢業,成為一名攝影師,偶爾也做電影攝影師,主要為倫敦電影公司工作。他是第一個在英國拍攝彩色電影的人:《清晨的翅膀》(1937)。戰爭開始時,他是公共信息電影的攝影師。他拍攝了許多關於印度的電影,英國人想在這些電影中展示首都新德里。
他職業生涯的轉折點是作為鮑威爾和普萊斯伯格的《上校的生死》(1943)的第二單元攝影師;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們聘請了卡迪夫作為電影攝影師,拍攝他們的戰後彩色電影《生死大事》(1946)。他們繼續與《黑水仙》(1947)和《紅鞋》(1948)合作,《黑水仙》為卡迪夫贏得了奧斯卡獎和金球獎。這些電影讓卡迪夫的才能得到了很高的要求,隨後又出現了一系列大製作電影。
1935年至2007年間,傑克·卡迪夫先後為73部電影、紀錄片和電視劇擔任攝影師。
1995年,英國電影攝影師協會(British Society of cinemato)向卡迪夫授予終身成就獎(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導演生涯
20世紀50年代末,卡迪夫開始導演,在《謀殺的意圖》(1958年)和《證據網》(1959年)中取得了兩項小小的成功。然而,他在1960年根據戴·赫·勞倫斯的小說《兒子與情人》改編的電影,由特雷弗·霍華德、溫迪·希勒和迪安·斯托克維爾主演,在評論界和經濟上都大受歡迎。它獲得了七項奧斯卡提名(包括卡迪夫的最佳導演提名),弗萊迪·弗朗西斯獲得了最佳黑白攝影獎。卡迪夫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獎。
後期生涯
在1960年代專註於導演之後,他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重返電影攝影,在美國從事主流商業電影的工作。傑克拍攝的最後幾部電影是在2004年的松林工作室,當時他在一部名為《燈光2》(導演)的短片中為資深演員約翰·米爾斯爵士(Sir John Mills)打光。馬庫斯Dillistone)。男主角和電影攝影師的年齡加起來創下了186歲的紀錄。一部長篇紀錄片《攝影師:傑克·卡迪夫的生活和工作》(攝影師:克雷格·麥考爾2010)講述了卡迪夫的生活和事業,該紀錄片花了17年的時間製作,但直到他去世后才完成或發布。除了許多對卡迪夫的採訪,還有馬丁·斯科塞斯、塞爾瑪·休恩梅克、凱瑟琳·拜倫、金·亨特、莫伊拉·希勒、約翰·米爾斯、勞倫·白考爾查爾頓·赫斯頓和柯克·道格拉斯的致敬。在2010年的戛納電影節上,該影片被正式評選為戛納以及那年的其他四個重要電影節的經典影片。
卡迪夫於2009年4月22日去世,享年94歲,同一天,他與肯·安納金共同創作了《第五火槍手》(the Fifth Musketeer, 1979年)。他身後留下了妻子和四個兒子。攝影師:傑克·卡迪夫的生活和工作是2014年雅茅斯藝術節(Great Yarmouth Arts Festival)的一部分,還有他的一些照片,這些照片通常是為拍攝電影做準備。慶祝他生日的活動在9月舉行,特別是在雅茅斯的Time and Tide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