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銅

滇銅

會澤是滇銅的最大集散中心和銅產品加工與鑄幣中心。“滇銅甲天下”,東川府(會澤)是當時中國名副其實的銅都,每年額定滇銅600萬斤運交京師專供寶源、寶泉兩局鑄幣,故稱之為“京運”。南銅北運的京運古道,運距之長、運量之大、持續時間之久,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屬罕見。

目錄

正文


滇銅文化作為中國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我國古代文明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雲南江川縣出土的銅牛虎案便是滇銅古代文明的重要標誌,代表了當時滇人冶銅及銅文明的先進水平。東川銅礦更是中國開採最早、產量最高、代表當時冶銅先進水平的銅礦山,譽稱中國銅都。東川銅礦的生產,據可考資料說明,最晚始於東漢。公元4世紀,東川已能生產白銅,同時,製造銅器的工藝水平已達相當水平。到了明代,東川銅礦業再度得到重視,至清代達到極盛。商業的發展帶動貨幣的廣泛使用,而滇銅是國家貨幣原料的重要產地,國家在昆明開爐鑄造銅幣。明清時期,雲南產銅佔全國的80%,而東川府(今會澤)產銅佔全省的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