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

漢語辭彙

外方,漢語辭彙,讀作wài fāng,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回:“又有沛國譙人夏侯惇,字元讓,乃夏侯嬰之後;自小習槍棒;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罵其師,惇殺之,逃於外方;聞知曹操起兵,與其族弟夏侯淵兩個,各引壯士千人來會。”

詞語信息


【詞目】外方
【釋義】
1、外地;遠方;他鄉。
2、指向門外。
3、山名。
4、(註冊資本)指登記的外商投資企業整體註冊的資本總額中外方應出資的部分。

詳細解釋


1、外地;遠方。
《南齊書·王琨傳》:“琨謂信人曰:‘語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當乞寒賤,省官何容復奪之。’”
黃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詩之二:“來時走馬隨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
2、指向門外。
上清黃庭內景經》:“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當。”
3、山名。即嵩高嵩山的別名。五嶽之一。
《史記·封禪書》:“八月,巡狩至西嶽。西嶽,華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嶽。北嶽,恆山也。皆如岱宗之禮。中嶽,嵩高也。五載一巡狩。” (《漢書·地理志》:“嵩高,在潁川嵩高縣,古文以為外方山。”)
尚書·禹貢》:“西傾朱圉鳥鼠,至於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於陪尾,導嶓冢至於荊山,內方,至於大別,岷山之陽,至於衡山。”
漢 黃香《九宮賦》:“肘熊耳而據桐柏。介嶓冢而持外方。”